斯特淵洋

斯特淵洋位於南半球,東西半球0度分界線穿過其中。

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北外海位於其北部。

拉黃科迪普大洋位於其東部。

碧輝古大陸位於其西部。

阿爾卡迪亞大陸、邊緣秘淵古洋於其南部。

斯特淵洋共計國家兩個。

古歷3633年6月1日,斯特淵洋海平面上升。

3633年6月2日,斯特淵洋沿海國家聯合鑄造黃金雕像。

3633年10月30日鑄造完成,立於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遠古國家」的「荷魯斯神國」海邊,以鎮大水。

3634年12月1日,各國透過《關於將黃金雕像沉入斯特淵洋協議》。

2日,將黃金雕像運至斯特淵洋中心,並沉下海底形成巨浪,襲捲納瓦岡星沿海國家,致多國沉入海底。

此後斯特淵洋海平面不再上升,回降至原來的深度多10m,此次事件被稱為「斯特淵洋上升事件」。

沉入海底的黃金雕像被稱為「鎮海神像」。

「斯特淵洋上升事件」使殷皇朝脫離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殷皇朝古都被淹沒,於如今「殷皇朝」與「古」、「因提瓦特帝國」之間的海域。

「殷皇朝」昔日的都城被稱為「昔日皇城」。

——————————————————

裂界海

裂界海位於南半球的西半球。

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位於其北方。

黃沙魔淵戈鐵大陸位於其南方。

拉黃科迪普大洋位於其西方。

染伊維斯大洋位於其東方。

裂界海共有兩個國家。

裂界海被分為三個區域,東部區域為「東裂界海」,西部地區為「西科迪亞海」,中部地區為「裂界海海峽」。

裂界海是南半球的海上交通要道,為南半球最重要的海上貿易路線。

如貨船從維納瑞斯大陸「烏拉諾斯」出發到達「荷魯斯神國」海航路線有兩條:

一:烏拉諾斯→染伊維斯大洋→裂界海「東裂界海」→裂界海「裂界海海峽」→裂界海「西科迪亞海」→那黃科迪普大洋→斯特淵洋→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荷魯斯三國」。

二:烏拉諾斯→染伊維斯大洋→艾淵洋→艾維斯蘭大洋→納瓦岡白大陸「葬洋貿易壟斷組織」→葬洋→拉黃科迪普大洋→斯特淵洋→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荷魯斯神國」。

路線2比路線1長3倍多,花費時間比路線1長四倍多。

據納瓦岡歷234年1月21日,「裂界海海峽」出現輪船相撞事件。

導致事件:1、裂界海海峽出現堵塞。

2、納瓦岡星年經濟直線下跌至去年年經濟30%。

3、引發「納瓦岡大蕭條」。

4、使一些小國經濟崩盤,一些大國經濟下落至低谷區。

————————————————

卡里魯洋

卡里魯洋位於北半球的東半球。

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位於其北方,維納瑞斯大陸位於其南方,染伊維斯大洋位於其西方,邊緣秘淵古洋位於其東方。

卡里魯洋有一個國家「卡拉克塔什」。

「卡拉克塔什」所在群島有著獨特的地貌「卡拉克塔什地貌」。

「卡拉克塔什地貌」是指一種海邊的盆地或海上的盆地,地形可參考將火山正放在海里就露出來火山口的樣貌。

「失落的納卡斯爾」「法斯克古都」「昔日皇城」所在地皆為「卡拉克塔什地貌」。

卡里魯洋「卡拉克塔什」南方四百四十四米處海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海峽「卡斯特里魯納大海峽」,長約4761千米,最深處達5939米。

「卡斯特里魯納大海峽」最深處為海底平原,巖壁上有巨大的溶洞。

平原面積達400000平方千米,溶洞面積尚未探明。

據探測海底平原為古歷前12000左右形成,或被大型機械平整。

經南極帝國外星生命歷史部下轄部門時間歷史部探測得知為一個名為「夏商王朝」的超古紀王朝於此處建立。

據南極帝國星球地質部探測,於古歷前12000左右此處並未形成海峽,而是一塊大陸為今「斯特羅馬託萊特大陸」前身「納特斯特萊馬託魯斯泛大陸」的南部,因多種原因形成如今海峽。

如今此海底平原已無任何文明遺蹟,故命名為「湮沒的史詩」。

溶洞內擁有大量遺蹟,經考查確認為「夏商王朝」的國都,被稱為「榮光古都」。

「榮光古都」中有一座佔地達八萬三千多平方米的宮殿為「夏商王朝」王城主宮殿,被稱為「舊日不朽之殿」。

因有「夏商王朝」遺址,「卡斯特里魯納大海峽」又被稱為「通往榮光之峽」。

——————————————————

本章共計字數1580字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科技鑄仙朝,我三千大帝鎮壓當世

拔劍笑王侯

墨嘿

勺子圓

至高洪荒:連線萬界

五個冬天

萬古最強家族

莊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