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是隨著人一起送到的,由廉家親衛親手交到了柳仲卿的手中。

當時,柳仲卿猶豫了一瞬,最終還是將信拆開。

“昭陽王護送之路遭遇反賊,身負重傷,糧草全數落入他人之手。雖憐憫昭陽王傷重,但百姓之憂大於天。千嶽山交代此乃叛軍,且早前已上書宰輔大人。本宮絕不信此等小人之言,故將其送到都城,交由柳宰輔處置。”

“為彌補昭陽王之過,需要準備五十萬兩白銀以作贖金,同時由南大營派兵前往支援。請柳大人迅速將銀兩送至荊州枝江縣城。太子親筆。”

看完信上所言,柳仲卿的眼眸中閃爍著陰狠和憤恨。

沒想到關鍵時刻,千嶽山竟然將他們之間的事抖露了出來。他原本想著用這件事做籌碼,讓李雲興被架空。但是現在千嶽山這份人證卻將他推向風口浪尖。

柳仲卿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柳仲卿將這封信遞給了戚鳴,戚鳴也是滿臉疑惑接過去。

只是這信,越往下讀,就越感覺毛骨悚然。

信中,太子殿下將千嶽山所犯之事,還有荊州反賊一事都說得簡單一筆帶過。但實際上每一句話都足以將柳仲卿拉進叛國的漩渦之中。

他一邊讀,一邊看向柳仲卿,見柳仲卿依舊保持平靜,不免有些奇怪。

按理來說,如果真的像信上說的,這是柳仲卿一手策劃的計謀,他肯定會害怕惶恐不安。

“柳大人,太……太子殿下這是要治你的叛國之罪嗎?”

最初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柳仲卿和戚鳴是一樣的想法,難道太子想借千嶽山之事,在朝堂上大肆宣揚,甚至直接廢掉他這個宰輔。

畢竟他權傾朝野,是太子最大的敵對方,也是李雲興繼承皇位之路最大的阻礙。若他可以倒臺,對李雲興必定是大有裨益。

可現在,柳仲卿仔細思索之後,突然意識到,這根本不是太子的意圖。

“若是太子殿下要治我的罪,就不會把千嶽山送到柳府,讓千嶽山由本官親自處置了。”

戚鳴點頭稱讚:“柳大人睿智,是微臣愚鈍了。”

的確如此,若是要治罪,那李雲興大可將千嶽山好好拷打一番,屈打成招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將千嶽山送給柳宰輔,難道並非想與柳宰輔為敵?

想到這裡,戚鳴臉上透露出一絲興奮。

“柳大人,下官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說。”戚鳴向前雙手拱拳,認真地看著柳仲卿。

柳仲卿淡淡地掃了他一眼,道:“戚大人請講。”

戚鳴壓低聲音:“下官想太子殿下如今正是需要助力的時候,或許這也是一種示好。”

“示好?”柳仲卿眼神一動,隨即搖搖頭。

“李雲興內心何其自傲,何須示好旁人。”

若是李雲興願意示好,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沒有登基。

他們兩個人,註定是敵人!

戚鳴笑得十分諂媚,“柳大人,下官覺得太子殿下這是在向你表明心跡。”

“柳大人您想,太子縱使有一身傲骨,想必這次去荊州也吃了不少苦頭。”

“加上如今又知曉了荊州叛亂一事,太子還能求誰幫助?難道會是那個空有一身軍功的廉湛吧!何況,下官聽聞廉湛近日就跟人間蒸發了一樣,說不定二人因為禁軍管控一事生了嫌隙。”

戚鳴的意思,柳仲卿自然明白。

如今李雲興在荊州孤立無援,想要順利拿下荊州,必須藉助外部勢力。

禁軍不可能遠調,武皇還未駕崩,皇城若是沒了護衛,就相當於沒有爪牙的老虎,任人欺凌,難免叫人詬病。

而荊州離長安不遠,若是派兵前往荊州,勢必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如果李雲興能夠找一個新的助力,那就容易辦了。

柳家且不說暗中豢養的精兵強將,即便沒有,柳家柳辰在東南大營坐鎮,無論是支援速度還是兵力儲備都遠超其他世家,這才是李雲興選擇柳家的原因。

所以,這才是李雲興的真正目的。

與其說是服軟,不如說是讓步或者交易。

與之交換的是柳家的幫助,還有五十萬兩白銀。

戚鳴說到這裡,停頓了片刻,觀察柳仲卿的神情。

果然,柳仲卿陷入了沉思。

“柳大人,你可是有什麼擔心的?”

“你把太子想得太簡單了。太子既然敢將千嶽山交到我的手裡,顯然對我十分了解。若不是有充足的底牌,你以為他真捨得將自己好不容易拿到的證據拱手送給我?”柳仲卿淡淡地回應。

戚鳴一愣,似乎被柳仲卿的這個結論震驚到了。

但是轉念一想,那太子究竟有多少算盤,他們還沒查清楚,貿然行事的確不妥。

“柳大人所言極是,是下官孟浪了。”戚鳴頓了頓,接著說道,“柳大人,太子殿下既然送信前來,顯然是有了決斷。”

“這個時候,還望大人務必三思啊!”

柳仲卿點點頭,這是李雲興送到他面前的一盤棋。

“放心,至少在這件事上,太子是忌憚本官的。他將千嶽山送過來,便是想讓本官給一個能應付過去的交代罷了。”

戚鳴愣了愣,“那柳大人準備怎麼做?”

“既然太子賣了這個人情,那老夫也敬他三分。他要兵沒有,老夫不過一介文職,要調動這兵權自然是不可能。但是區區五十萬兩白銀,本官還拿的出。”

“他不是想拿著這筆銀子去贖回那十萬石糧食嗎?儘管拿去好了。我看那群餓到雙眼冒綠光的刁民,怕不是將他連著這真金白銀都給一起吞了。”

戚鳴在旁邊附和著笑了笑,“還是柳大人高明,咱們這樣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太子喪命在那荒野之境。”

戚鳴迅速跟上柳仲卿的口吻,同時還不忘拍一拍柳仲卿的馬屁。

“再者,全朝廷,甚至全武朝,誰人不知,若非柳宰輔一人苦苦支撐,這武朝早就改朝換代了。這太子還不知好歹,竟敢與柳大人作對,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介布衣

肆意狂想

重建歷史

懶驢不上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