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號,東崗公社二大隊開始起參。

一大早,許世彥帶領著一百來號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各自帶著工具、麻袋,趕著馬車直奔二號橋。

到這邊,撤棚的,割參葉子的,拿著三齒子起參的。

一切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各自忙各自的什麼也不耽誤。

棒槌出土,許世彥過來瞧瞧,嗯,還行。

身條不錯,沒水鏽,個頭在旁人眼裡也算不小了,但是在許世彥這兒,就覺得還是差點兒火候。

這就是沒追肥的原因,要是肥力夠,肯定還能長的大一些。

許世彥領工,不需要他自己動手幹活,他只要來回熘達,負責排程和監工即可。

看著大家夥兒幹活,別把棒槌刨壞了,別撿的太慢落在泥土裡埋起來。

收穫,總歸是令人愉悅的。

看著一堆一堆像小娃娃一樣的棒槌被裝進麻袋,不論是誰,都會覺得再辛苦也值得了。

二大隊的人參長勢好,產量也不低。

幹活的人,雖然累,卻都滿臉笑意,這就是豐收的幸福感。

一百多人都是壯小夥,幹活自然快,三四天的工夫,三千丈做貨的全都起完。

二大隊在黃泥河南岸,炮臺山前有隊裡辦的加工廠,加工廠前面是一條小河。

正好將河水引過去,修築一個大池子,浸泡水參清洗。

加工廠面積挺大,裡面各類區域劃分明確。

泡參池、刷參池、蒸參室、烘乾室,院子裡一排一排的架子,上頭都是晾曬人參的叉子,各類設施一應俱全。

隊裡的姑娘媳婦們,到這個時候都爭著搶著來加工廠幹活掙工分,一群人湊在一處,說說笑笑的格外熱鬧。

別人都去忙著掙工分了,蘇安瑛卻只能在家哄孩子,把她急的直跳腳。

可是能有什麼辦法?許海源太小了,沒人幫著看孩子,她總不能揹著兒子去幹活吧?

就算許世彥樂意,加工廠那頭也不讓啊。

“媳婦,你就彆著急了,咱家現在不用你去掙工分,你只要把家裡這一攤子管好,就比啥都強。”

許世彥瞧見媳婦著急的模樣,也是哭笑不得,只能好生勸慰。

“媳婦,你可別小看了在家,這些雜七雜八的活要是沒人幹,我哪能安心在外頭幹活掙工分啊?”

上輩子蘇安瑛活著的時候,許世彥想法也跟別的男人一樣。

覺得女人在家裡不就是看家做飯照顧孩子麼?有什麼累的?還天天嘮叨?

可是等蘇安瑛走了之後,許世彥才明白,一個家沒了女人,那根本就不成樣子。

飯不會自己熟,衣服不會自己變乾淨,屋裡屋外也不會自己就變得一塵不染。

女人的一生,就陷在這些別人眼裡無所謂的小事中,卻撐起了一個家。

所以重生回來後,許世彥就改變了觀念。

男人女人,社會分工不同,不管做什麼,都很重要。

蘇安瑛從小生活的環境不一樣,家裡姐妹六個,沒有男孩,她就像男孩一樣出去幹活習慣了。

平常還行,每到這春種秋收的時節,她就覺得在家裡待著不對勁兒,主要是身份沒轉換過來。

被許世彥勸了幾次,蘇安瑛也漸漸明白過來,她現在是有丈夫有依靠的人了,沒必要再跟以前那麼拼。

於是安心留在家裡帶孩子,家裡家外收拾的板正利索,什麼都不用許世彥操心。

轉眼間,九月過去,十月也過了大半,參地裡起了參栽子,挑揀過後,準備栽參。

開春的時候,於守廣就說,撥給許世彥一百丈參土,讓他做豆餅底肥試驗。

當時許世彥是照著一百丈來發酵的豆餅粉,結果夏天豆餅水追肥效果很明顯。

於守廣這個後悔啊,就跟許世彥商議,能不能想個辦法再多弄點兒肥,今年儘可能的多弄點兒參地做試驗。

這事兒,倒是也難不倒許世彥。

他不光會用豆餅發酵做底肥,還會做混合肥料。

炒熟粉碎的蘇子、過石、腐熟的豆餅粉、炕洞土,以二、二、二、四的比例充分混合,再次堆積發酵。

栽參時時每丈四斤左右施做底肥,三年後可增產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如果再配合豆餅水追肥,增產可達百分之五十。

當然,這配方,許世彥可不會教給別人。

混合肥配製,完全是許世彥自己動手,誰都沒用。

而且他要了很多東西,讓人猜不出具體配方。

不是什麼技術都能無償傳授,這一手可是許世彥上輩子多年積累的經驗。

哪怕後來有了化肥,也比不上這種辦法好。

人參長勢旺,不易起病害,做貨出秤,不抽溝不白皮。開玩笑,誰會輕易外傳啊。

許世彥不傳方法,隊裡也沒轍,反正只要收成好就行了,其他的不能太貪心。

小黑河這邊五千來丈參地,有四千三百丈栽參,留下一千丈撒籽。

栽參也不是容易的活,倆人一副架,早晨到地裡先放池子。

就是把大土壟用工具耬平攤開一部分,按照參地要求,土層要夠一定厚度。

之後用鐵鍬,在池面子上,按照一定行距挖溝,深度以五六公分為宜。

若是不施肥,就可以直接把參栽子擺在小壟溝裡了,株距根據參栽子大小來定。

參栽子越大,株距越遠,參栽子越小,株距就可以適當近一些,要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

參栽子擺好,再覆蓋一層六到八厘米的土,就可以了。

這是正常的栽參程式,而那些要施肥的試驗田,則是在擺參栽子之前,多了個撒肥覆土的過程。

這樣一來,栽參的速度就要慢一些。

當然,二大隊有的是人手幹活,慢點兒就慢點兒吧,誰也不在乎。

只要人參產量增加,這點兒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栽參這個活是倒著幹,幹活的人前頭擺個特製的方盤,方盤兩端各伸出一節木方。

木方的長度,跟池面子寬度相同,木方上頭,還釘著兩根短木方,這兩根短木方的長度一般是六寸,也就是行距。

這東西,參業行話叫制子,就是專門用來衡量行距的。

每次用力在池面子上一按,留下印記,拖動的時候照著印記來,就可以準確把握行距,不至於倆人你這邊寬我這邊窄。

制子上的方盤,主要作用就是放參栽子。

就這樣,兩個人一邊栽參,一邊拖著制子倒退,一天大概能栽十五到二十丈。

當然也有幹活快的,許世彥前世的時候,有兩口子一天能栽五十丈。

放到眼下,那是不可能,生產隊大幫轟,誰肯出那個力啊。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詭異:剛重生就被肢解?

煮劍的小白

暑假兼職被抓,我就一賣煤氣罐的

墨白荼

古珍化尚集

愛嗦糖的貓

重啟人生:再愛你一次

西北扶召

神豪:一分秒殺成首富

胖龍師父

重生之天道系統

一口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