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養心殿。

“啟稟陛下,九安侯到了。”

龐玉海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恭敬地說道。

“哦?快讓他進來吧。”

聽到龐玉海的話,朱元璋立刻滿臉笑容,催促著說道。

很快,胡非便邁步走進了大殿之中。

“兒臣參見父皇!”

胡非走到近前,恭敬的行了一禮,大聲說道。

“免禮免禮!”

朱元璋滿臉笑容,急忙擺著手說道,眼神之中滿是親切。

胡非應了一聲,緩緩起身。

“怎麼樣?朕聽聞你在衛所之中每日勤懇,親力親為,可否覺得疲累?”

朱元璋打量著胡非,笑著問道。

“回父皇,身為臣子,竭盡全力為朝廷效力是理所應當的事,即便深感疲累,也絕無怨言。”

胡非拱了拱手,一臉認真的答道。

自從升任錦衣衛指揮使之後,他可謂嚴於利己,連遲到早退的毛病都改了。

“那就好,看來朕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笑了笑說道,不過笑容中卻又有一絲無奈。

如果換作旁人,面對朱元璋剛才的問題,只會說一些表忠心的話。

可是胡非卻不同,不但表了忠心,還直言自己的確累了,絲毫不顧及朱元璋是否介意這樣的回答。

“父皇,不知您今日召兒臣進宮所為何事?衛所中還有一些事需要處理,如果您沒什麼事,兒臣就得即刻趕往衛所去了。”

胡非看著朱元璋,一臉認真的說道。

“好了,朕誇你兩句,你還來勁了,這麼一會兒工夫能耽誤什麼事?!”

聽了胡非有些過於刻意的話,朱元璋板起了臉,冷哼了一聲說道。

胡非擠出了一絲憨笑,搓了搓手,不再言語。

“聽聞這段時間以來朝中有不少官員跟你走的很近啊?”

朱元璋看著胡非,緩緩問道。

“確有此事,不過兒臣最討厭無事獻殷勤的人,尤其是無故溜鬚拍馬,更是深惡痛絕,不管是誰,兒臣通通沒給好臉色,不會是他們來您這裡告我的狀了吧?”

胡非一聽,心裡一緊,緊接著義正詞嚴的說道,最後心虛的看著朱元璋。

“沒有,你做的很好,朕都知道。”

朱元璋讚許的笑了笑,緩緩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

胡非佯裝鬆了一口氣,拍著胸脯說道。

“不過最近有官員找到了朕,想要讓其子嗣拜入你的門下,聆聽你的教導,而且不止一人。”

朱元璋看著胡非,繼續說道。

“兒臣剛才已經說了,對於這種溜鬚拍馬之輩向來看不慣,想要拜我為師,搞迂迴戰術?絕無可能!”

胡非一聽,大手一揮,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道。

“你怎麼一點就著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搖著頭說道。

“不好意思父皇,兒臣過激了。”

胡非笑了笑,拱著手說道。

“拉幫結黨的確不可取,但如果只是多收幾個學生,也未嘗不可,畢竟你如今算是年輕一輩中的榜樣,如果經你教導,或許可為我大明培養出新一代可用之才也說不定。”

朱元璋沒好氣的白了胡非一眼,接著若有所思的說道。

“父皇,兒臣已經辭去了國子監博士之職啊,怎可再收學生?有皇孫和寧王他們兩個已經夠勞神的了,您就饒了兒臣吧。”

胡非苦著臉,無奈的說道。

“才兩個孩子你就受不了了?你剛才不是還說為了朝廷可以竭盡全力嗎?這麼一會兒就反悔了?”

朱元璋沉下了臉,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胡非,沉聲問道。

“我…”

聽了朱元璋的話,胡非一時語塞,滿臉苦澀。

“兩個人也是教,十個人也是教,況且你不用刻意教他們什麼,只需在教導允炆二人的時候讓他們旁聽即可。”

朱元璋看著胡非,試圖想辦法說服。

“行,不過兒臣有條件!”

胡非猶豫了一下,終於點著頭說道。

“什麼條件,說來聽聽。”

朱元璋眼前一亮,點著頭說道。

“第一,想當我的學生可以,但年齡必須在十歲以下,十歲以上的,心智已具雛形,教起來麻煩,兒臣沒那麼多工夫。”

“第二,既然拜我為師,一切就得聽我教導,日後若是被打了罵了,任何人不得反悔,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器。”

“如果可以答應這兩條,那我就收。”

胡非沉思了一下,一臉認真的說道。

“好,就依你所言!”

聽完胡非的話,朱元璋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看到朱元璋答應了自己的條件,胡非無奈的露出了一臉苦澀,暗自搖頭。

不過朱元璋卻是滿臉笑意,眼神中滿是深意。

又耽擱了一會兒之後,胡非這才苦著臉告別了朱元璋離開了養心殿。

可是就在他走出養心殿的那一刻之後,臉上的苦澀卻瞬間一掃而光,嘴角忍不住閃過了一絲冷笑。

其實他提的那兩個條件,不是為自己提的,而是為朱元璋提的,尤其是第一條。

如果他教的是十歲以下的孩子,朱元璋必定放鬆警惕,不會擔心他趁機發展自己的羽翼。

而他要的正是要將這些孩子發展成自己的人,古人最尊師重道,試想十年二十年之後,等這些孩子都長大了,那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他圖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

沒過幾日,就有朝中大臣陸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公主府,紛紛拜胡非為師,他們看重的,除了胡非這個老師,還有和皇孫同為師兄弟的那份榮耀和機遇。

轉眼數月已過。

安逸的日子讓胡非有些無所事事,再加上整日被一群半大孩子纏著,頭都快炸了,所以他一直在琢磨著給自己找點事做,分散一下注意力。

宮門之外。

錦衣衛衛所。

胡非坐在自己的職所之中,翻閱著韓江整理出來的有關這段時間監察朝中百官的詳細記錄,不由得有些索然無味。

雖然錦衣衛已經成立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但是負責監察之責的韓江依舊毫無所獲。

這對胡非和朝中百官來說算是一個好訊息,可是對朱元璋來說就未必了。

想想之前的檢校,成立之初就是為了替朱元璋監察百官,鞏固皇權,可是自從檢校裁撤之後,錦衣衛在監察百官的事情上毫無建樹。

雖然這屬正常現象,畢竟不可能所有官員都有問題,如果真的是那樣,朝廷早就千瘡百孔。

可是朱元璋未必會這麼想,也許很可能會覺得錦衣衛無能,甚至後悔裁撤檢校。

所以,消除懷疑的最好辦法,就是能找出一兩個徇私舞弊的昏官,讓朱元璋放心,也能給自己找點樂子。

正在胡非這麼想著的時候,他突然在記錄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郭恆!

看到這個名字,他就想到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恆貪墨案,當時可謂轟動一時。

而在韓江的這份記錄之中,關於郭恆的監察結果卻是清白的很。

看樣子,這個郭恆藏得很深。

不過胡非的嘴角卻漸漸上揚,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冷笑。

“既然如此,就只好拿你開刀了。”

胡非一邊合上了記錄,一邊喃喃自語著說道。

打定主意之後,胡非緩緩站起了身,來到了職所門口,衝著守在門口的裴傑招了招手。

“指揮使。”

裴傑快步走到近前,恭敬地行了一禮。

“去幫我查一個人,我要掌握他的所有行蹤,包括他晚上幾點睡覺,夜裡起了幾次夜,在哪個小妾的被窩裡我都要知道!”

胡非眯了眯眼睛,沉聲說道。

“何人?”

裴傑遲疑了一下,疑惑的問道。

“戶部侍郎,郭恆!”

胡非撇了撇嘴角,沉聲說道。

聽到胡非的回答,裴傑不由得愣了一下,臉上露出了一絲驚訝,不明白少爺為何突然對戶部侍郎有了這麼濃厚的興趣,根據他的記憶,少爺和這個郭恆之間並無來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寰宇科技帝國

1條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