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

後院。

聽到響動的胡非轉頭望去,發現一個渾身籠罩在黑袍之下的身影出現在了夜幕下,正是蕭安。

“發現了什麼嗎?”

胡非看著蕭安,隨口問了一句,緩緩走到了池塘邊,看著水中的魚兒在月色下游來游去。

“韓江今日被召進了宮,或許與你意欲成立錦衣衛有關。”

韓江低聲說了一句。

聽到蕭安的話,胡非眼前一亮,緊接著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

他知道,朱元璋已經做出了決定。

“你一直跟在我身邊,是怎麼知道這些訊息的?”

“難道你並非時時刻刻在我身邊?或者說,你並不是一個人,而是還擁有很多手下為你效命?”

胡非笑了笑,轉頭看著蕭安,淡淡的問道。

說實話,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蕭安的具體來歷。

“這個問題,時機成熟之時你自然會知道,但不是現在。”

“你只需要知道,我對胡相的忠心,比你任何時候想的都要堅定。”

蕭安遲疑了一下,認真的答道。

“但我需要確定一點,你什麼時候在,什麼時候不在,畢竟現在我已經得罪了春秋堂,隨時都有可能被殺。”

胡非挑了挑眉毛,沉聲說道。

“放心吧,你需要的任何時候,我都會在。”

“區區一個春秋堂,奈何不了你。”

蕭安毫不猶豫的說道,好像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沒把春秋堂放在心中。

聽到蕭安的話,胡非忍不住皺了皺眉頭,因為所有人對春秋堂都無比忌憚,可是蕭安卻嗤之以鼻。

正在這時,一陣腳步聲傳來,安慶公主突然出現,緩緩向池塘邊走來。

胡非轉頭看了一眼,忍不住愣了一下,不過等他再次回頭的時候,卻發現蕭安已經不見了蹤影。

來無影去無蹤。

“一個人在這裡做什麼呢?時辰不早了,該歇息了。”

安慶公主緩緩來到了胡非的身邊,輕聲說道。

“好。”

胡非笑了笑,溫柔的答應了一聲,仰頭看向了夜空中的那輪明月。

不過他的心裡,想的卻是蕭安,猜測著蕭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駐足良久之後,胡非這才轉身,與安慶公主結伴攜手離開,消失在夜幕之中。

...

次日一早。

還在睡夢中的胡非就被安慶公主叫醒,因為宮裡來了人,朱元璋召他進宮。

於是,胡非立刻起床,簡單洗漱了一下之後,即刻趕往皇宮。

皇宮。

養心殿。

“啟稟陛下,九安侯到了。”

龐玉海快步而入,衝著朱元璋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

“快請!”

朱元璋大手一揮,急忙說道。

很快,胡非便在龐玉海的陪同之下緩緩走入大殿。

剛一走入,他便發現大殿之中除了朱元璋,還有一個人。

韓江。

“兒臣參見父皇!”

胡非不動聲色,恭敬地行了一禮,大聲說道。

“平身吧。”

“快來,到朕近前來。”

朱元璋擺了擺手,笑著說道,看起來似乎心情不錯。

胡非謝過之後,緩緩起身,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父皇今日的心情似乎不錯。”

胡非笑了笑說道。

“嗯,看出來了?”

朱元璋捋了捋鬍鬚,笑著問道。

胡非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今日召你進宮,知道是因為什麼事嗎?”

朱元璋看著胡非,繼續問道。

“兒臣不知,還請父皇明示。”

胡非拱著手,謙虛的說道。

“朕決定答應你的提議,裁撤檢校,成立錦衣衛!”

朱元璋笑了笑,提了一口氣,大聲說道。

胡非聽完,佯裝出了一副十分驚喜的樣子,驚訝的抬頭看向了朱元璋。

“父皇說的是真的?”

胡非驚訝的看著朱元璋問道。

“那還能有假?!”

“胡非接旨!”

朱元璋笑了笑,接著挺了挺胸膛,大聲說道。

胡非一聽,急忙恭敬地跪在了地上。

“從今日起,你便是錦衣衛指揮使,從今往後,務必竭盡全力為朝廷效力!”

朱元璋看著胡非,沉聲說道。

“兒臣遵旨!”

胡非拱手一禮,恭敬地說道。

“起來吧。”

朱元璋滿意的笑了笑,緩緩說道。

胡非點了點頭,站起了身。

他猜到朱元璋最後一定會答應,不過當這一切真的發生的時候,他的內心中還是有些興奮的。

“經過朕深思熟慮之後,覺得你說的很對,檢校的名聲一直以來都不是太好,或許真的是時候該摒棄了。”

“而且,如今既然你願意出面為朝廷效力,朕自當給你機會,既然錦衣衛是你想出來的,那今後這錦衣衛指揮使的位子,非你不可!”

朱元璋看著胡非,讚許的說道。

“父皇英明,兒臣一定不會辜負父皇的信任!”

胡非拱著手,有些激動的說道。

“如此甚好!”

“不過雖然檢校要被裁撤,但檢校中人不能無處安置,既然錦衣衛初建,不如就將檢校中人併入錦衣衛。”

“從今往後,韓江將任錦衣衛副指揮使,輔佐你左右,你覺得如何?”

朱元璋看著胡非,緩緩問道。

“卑職見過指揮使大人!”

朱元璋的話音剛落,一旁的韓江就直接衝著胡非恭敬地行了一禮。

“既然是父皇安排,兒臣自當遵從,不過既然檢校因故廢除,就該清洗,併入錦衣衛不是不可以,但需要經過嚴格甄別,能力不合格者,必須裁撤,讓其自謀生路。”

胡非沒有理會韓江,拱著手看著朱元璋,一臉認真的說道。

“好,朕準了,既然你是指揮使,任免之事由你全權負責。”

朱元璋看了一眼韓江,大聲說道。

“另外,兒臣懇請父皇恩准兒臣在各軍之中挑選能力出眾者加入錦衣衛,例如之前隨兒臣前往雞鳴山剿賊的眾人,他們雖為軍中末流,可是並非一無是處之人,在剿賊過程中也曾悍不畏死,立過功勞。”

胡非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好!朕都答應你,朕等著看你會給朕建立一個什麼樣的錦衣衛!”

朱元璋點著頭,意味深長的說道。

“兒臣必定竭盡全力!”

胡非拱手一禮,斬釘截鐵的說道。

看著熱情高漲的胡非,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眼神中滿是讚許之色。

可是一旁的韓江卻百感交集,雖然自己沒被裁撤,但是一想到日後就要成為胡非的副手,需要輔佐胡非,心裡就不是滋味,甚至多了一絲性命之憂。

一切塵埃落定之後,胡非和韓江便先後告退,離開了養心殿。

次日早朝之上,朱元璋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宣佈正式裁撤檢校,成立錦衣衛,由胡非擔任錦衣衛指揮使。

此事一經宣佈,滿朝皆驚,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不過由於檢校廢除,很多人的心裡明顯鬆了一口氣,不過也有人擔憂,覺得錦衣衛只不過是換了個名字的檢校而已,還是獨立於六部之外,只聽陛下一人調遣。

但唯一讓所有人放心的,是胡非擔任了指揮使一職,因為至少胡非不會有心思放在所有人身上,從他們每個人身上挑毛病,因為胡非可能是他們心中最不務正業的指揮使了。

為胡非感到高興的人,也大有人在,包括太子朱標和胡惟庸,還有李善長等人,可是胡非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興。

因為他知道,朱元璋讓韓江擔任錦衣衛的副指揮使,還是沒有完全相信自己的表現,是想透過韓江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只要有什麼風吹草動,朱元璋很快就能知道。

但他不能拒絕,也無權拒絕。

不過他的心中已經做過盤算,必須想辦法將檢校的人從錦衣衛之中一點點清除出去,至於韓江,早晚需要找一個殺掉的理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