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後殿。

肖琦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恭敬的衝著朱標行了一禮。

“啟稟太子殿下,公主已將二皇孫親自送回東宮。”

肖琦一邊行禮,一邊看了一眼朱標,遲疑著說道。

“胡非呢?”

朱標點了點頭,漫不經心的問道。

“已經離開皇宮,不過根據底下人回稟,胡公子與公主帶著二皇孫在太星湖遊玩之時,說了一些不當之言。”

肖琦猶豫了一下,緩緩說道。

聽到肖琦的話,朱標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他說了什麼?”

朱標抬頭看向了肖琦,面色有些凝重的問道。

“他當著眾多隨行人員的面,突然詢問二皇孫,想不想當皇帝。”

肖琦遲疑著答道。

“什麼?!”

聽了肖琦的話,朱標不由得驚撥出聲,忍不住站起了身。

“此事當真?!”

緊接著,朱標瞪著肖琦,凝重的問道。

“確實如此,當時不止一人聽到。”

肖琦點著頭說道。

當他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特地詢問了幾名侍衛,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胡鬧!他以為皇宮是自家的後花園嗎?!居然敢如此大膽!”

朱標皺著眉頭,有些擔憂的斥責道。

父皇還在位,敢在皇宮之中有此等言論,如果父皇一旦知道,那便是意圖謀反之罪!

“他還說了什麼?”

朱標面色凝重的看著肖琦,猶豫了一下,接著追問道。

“他還教了二皇孫什麼為君之道。”

肖琦急忙答道。

“為君之道?!”

朱標一聽,再次震驚,可是臉上卻露出了一絲疑惑。

於是,肖琦就將胡非當時交給朱允炆的所謂為君之道根據聽到的彙報轉述給了朱標。

“民安則心齊,心齊則大明安,大明安,則天下安。”

可是聽完肖琦的轉述,朱標卻露出了一臉驚訝,不由得默唸著這句話,臉上滿是讚許之意,原本的那絲不滿和憤怒已經瞬間消失。

“好一個民安即天下安,沒想到他居然還有這樣的見地,他還真是說到點上了。”

朱標來回躲著步子,回想著胡非的話,喃喃自語著說道,言語之間滿是讚許。

“太子殿下,這件事該怎麼掩蓋?這件事要是被陛下知道了,恐怕不堪設想。”

肖琦並不明白鬍非的那番言論中含有什麼樣的深意,有些擔憂的問道。

他只知道,如果這件事一旦傳出去,不但胡非會引起陛下不滿,還會牽連太子。

“不必了,即便父皇知道,想必也不會責怪胡非,更何況他說的並沒有錯,生在帝王家,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與皇位脫不開關係。”

“而且如果父皇知道了他的這番言論,恐怕不但不會責罰,還會十分滿意。”

朱標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聽了朱標的話,肖琦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茫然,接著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而朱標則是一邊踱著步子,一邊默唸著胡非的那些話,時不時的便會讚許的點一點頭。

...

京師城中。

街道上。

胡非乘著馬車緩緩向洪賓樓返回,身上的酒氣已經散去,跟來時的神態相比,已經完全換了一個樣子。

看到胡非神態的變化,春蝶暗自鬆了一口氣,知道少爺沒事了。

“裴傑,回去之後向劉璟書信一封。”

正在這時,胡非看了一眼車廂門口,淡淡的說了一句。

坐在車廂外的裴傑什麼都沒有問,直接答應了一聲。

聽到裴傑的回覆之後,胡非再一次閉上了雙目,開始閉目養神,不過狀態卻和來的時候完全是兩個樣子。

今日在太星湖的那番言論,看起來是講給朱允炆聽得,但他其實是藉著朱允炆將那些話傳到朱標和朱元璋的耳中。

如果他所料不錯的話,那番言論此刻估計已經傳到了東宮和養心殿。

既然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時候該加快進度了,必須要讓朱元璋更加信任他才行,否則年後那一關,恐怕沒那麼容易過去。

那段為君之道的言論,就是在投石問路。

其實那些話都是他從劉璟的遺言之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是借花謝佛,所以於情於理都該寫信告訴歸鄉的劉璟一聲,畢竟盜用了其父劉伯溫的言論。

而且他當初答應過劉璟,有朝一日要將這些話告訴朱元璋,雖然這次不是親口轉述,但是隻要讓朱元璋知道就行了。

雖然當時在場的只有朱標的人,但是他可以肯定,朱元璋很快也會知道,因為在那堵宮牆之內,沒有什麼是能瞞過朱元璋的,除非不想知道。

...

皇宮。

養心殿。

“啟稟陛下,毛校尉在外求見。”

龐玉海快步走進了大殿,恭敬的行了一禮說道。

“他怎麼來了?”

“宣!”

朱元璋愣了一下,遲疑著說道。

很快,檢校校尉毛襄快步走進了殿內。

“微臣毛襄,參見陛下!”

毛襄走到近前,恭敬的行了一禮。

“平身吧。”

“何事?”

朱元璋擺了擺手,抬起頭看著毛襄,疑惑的問道。

“啟稟陛下,胡非今日去了東宮,在東宮遇到了安慶公主,之後便與安慶公主在皇宮中游覽了半天。”

毛襄拱著手,緩緩說道。

聽了毛襄的話,朱元璋不由得皺了皺眉,但卻並沒有說什麼。

“有檢校回報,胡非當著隨行人員的面,說了一些大逆不道之言!”

毛襄看朱元璋沒有追問的意思,再一次開口說道。

聽到毛襄這句話,朱元璋的臉色立刻沉了下去,眉頭緊皺。

“他說了什麼?!”

緊接著,朱元璋盯著毛襄,沉聲問道,眉宇之間露出一絲威嚴。

“他居然當著隨行人員的面問二皇孫想不想當皇帝,並且大言不慚的教授了二皇孫一些為君之道,簡直無視陛下威嚴,無法無天!”

毛襄拱著手,大聲說道。

“豈有此理!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朱元璋聽完,用力拍了拍書案,應聲而起,滿臉憤怒。

“都說胡相有謀反之心,看來並非空穴來風!”

毛襄一看朱元璋滿臉憤怒,急忙補充了一句。

聽完毛襄的話,朱元璋緊握雙拳,眉宇之間露出了一絲陰沉。

“毛校尉,話可不能亂說啊,為何不把當時實情講給陛下聽呢?”

正在這時,站在一旁的龐玉海突然開了口,看了一眼毛襄,緩緩說道。

“事實如此,檢校的訊息,不可能有假。”

毛襄拱了拱手,肯定的說道。

“可是老奴收到的訊息卻並非如此。”

龐玉海搖著頭說道。

“你也知道此事?為何不曾告知朕?!”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瞪著龐玉海,沉聲說道。

“陛下,奴才也是剛剛收到的訊息,恰逢毛校尉覲見,所以一時沒來得及向陛下稟報,卻不知毛校尉找陛下也是因為此事。”

龐玉海急忙行禮,恭敬的說道。

“如實說來。”

朱元璋沉著臉,指了指龐玉海,沉聲說道。

“是。”

龐玉海急忙恭敬的答應了一聲。

一旁的毛襄看到這裡,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暗中咬了咬牙齒。

當即,龐玉海就將胡非當時所說的話幾乎一字不差的轉述給了朱元璋。

聽著龐玉海的轉述,朱元璋的臉色不停的變換,從最開始的憤怒,到驚訝,再到震驚,最後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

“陛下,以上就是胡非當時所說的言論,也是毛校尉口中所提到的不當之言,幾乎與胡非所說一字不差。”

龐玉海拱著手,恭敬的說道。

“好一個民安則心齊,心齊則大明安,大明安,則天下安!”

“好!好!好!”

朱元璋點著頭,情不自禁的連說了三聲好,回想著胡非的言論,臉上的讚許之意越加的明顯。

看著朱元璋前後的反應,毛襄面色凝重,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絲對龐玉海的怨恨。

而一旁的龐玉海則終於鬆了一口氣,悄悄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冷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1950保家衛國

好好寫作的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