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之中,東方朔手持著傳說中的混沌鍾,向著神秘的地仙界疾馳而去。然而,就在他即將抵達目的地之際,一股奇異的香氣從遙遠的北海上傳來。這股香氣如同一股無形的魔力,吸引著東方朔不由自主地改變了方向。

順著香氣的指引,東方朔來到了北海邊的一片桃園。這裡的桃子鮮美可口,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東方朔抵擋不住誘惑,決定偷偷潛入園中摘幾個桃子嚐嚐鮮。正當他陶醉於美味的桃子時,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壺美酒。湊近一聞,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杜康所釀之酒!

東方朔心中大喜,立刻放下手中的桃子,抱起酒壺痛飲起來。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最後,他竟然直接醉倒在冰冷刺骨的北冥之中,不省人事。

而那件珍貴無比的混沌鍾,則在此時失去了主人的掌控。正巧路過此地的分水之主申公豹看到了這一幕,心生貪念,趁機將混沌鍾騙走。得手後的申公豹馬不停蹄地帶著混沌鍾前往金鰲島,並將其轉交給了島上的通天教主。

此時此刻,通天教主正在碧遊宮中與二清一同小酌。當他得知申公豹送來的竟是混沌鍾時,心中暗自驚訝。經過一番思索,他明白了這其實是二清有意與自已和好的計策。於是,通天教主欣然接受了這份厚禮,並決定以此混沌鍾作為立教之本,重新振興截教。

隨著截教的重建,原本想要融合儒家和截教的孔子計劃落空。與此同時,玄門三清終於齊聚一堂,他們將共同面對最大的敵人——佛教,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似乎已不可避免……

此時此刻,儒家學說同樣在日本興起繁榮起來,孔子常常在東瀛傳道授業解惑,朱熹所倡導的天理之學更是成為了東瀛的“顯學”備受推崇。反觀當時位於中原地區的宋朝,皇帝們大多信奉玄學中的神霄一脈,希望藉此來延續國家的氣運,但最終還是遭到了來自北方蠻族的侵略襲擊。儘管如此,宋朝也只能苟且偷生,偏居一方,中原人的氣運已然跌到了谷底。

面對這種艱難局面,玄門曾經派遣眾多仙人以及神靈降臨凡間,企圖幫助大宋化解危機轉危為安,然而這一切努力都未能取得成效。北方蠻族氣勢如虹銳不可當,實在難以與之抗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原本被視為侵略者的蠻族後來竟然因為皈依了儒教而漸漸掌控了中原地區。

玄門自視甚高,猶如孤峰聳立,不屑將教義傳授給那些被視為蠻夷的異族。而佛門則因幽冥教的滅法行動而陷入困境,傳教之路變得步履維艱,彷彿行走在荊棘密佈的險峻山道上。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儒教卻悄然崛起。蠻夷之地的人們接受了儒教的教化,他們尊崇孔聖,將他的智慧視為指引前行的明燈。更為神奇的是,他們竟以和氏璧作為鎮國之寶,穩固了龍基,展現了儒教文化的深厚底蘊。

就這樣,蠻夷之地反倒成為了中原的正統,他們的領袖成為了中原的天子,連偏安一隅的宋廷也不得不向其臣服。儒教的地位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它與中原的氣運緊密相連,彷彿成為了這片土地的靈魂。

諸天六聖見狀,無不感到震驚和懊悔。他們後悔當初沒有將孔聖放在眼裡,如今卻眼睜睜地看著儒教逐漸壯大。他們心生忌憚,紛紛想要利用開皇大劫的機會,將儒教徹底扼殺在搖籃之中。

天道似乎將這一切視作儒教被至高無上的天理所駕馭的鮮明證據。它彷彿目睹了洪荒世界的秩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攪擾,再也無法按照它原本設定的軌跡自由運轉。

在這混沌初開的洪荒世界中,萬物生靈如同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力量,他們不再滿足於默默遵循天道的安排,而是開始躍躍欲試,試圖挑戰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天命。他們之間的紛爭日益加劇,彷彿又回到了混沌未分的時代,各種力量在其中交織碰撞,掀起一陣陣驚濤駭浪。

而在這風起雲湧的時刻,孔聖的儒教應運而生,它如同一道明亮的燈塔,指引著那些在黑暗中迷失的生靈。儒教所倡導的仁愛、禮義、道德等理念,成為了洪荒世界中一股清流,它試圖用溫和的力量去化解那些激烈的紛爭,讓萬物生靈重新迴歸到和諧共處的狀態。

天道似乎對儒教的崛起感到了一絲恐懼,它擔心這個新興的力量會打破它長久以來維持的平衡。它害怕那些被儒教所感染的生靈會再次挑起洪荒的紛爭,甚至直接違抗它的意志,以殺戮來證明自已的道。

天道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降下開皇大劫,它更是以雷霆萬鈞之勢,親自出手鎮壓洪荒法脈,彷彿一位嚴酷的雕塑家,毫不留情地削去一切多餘的細節。諸界因此變得靈氣稀薄,宛如被剝奪了生命的枯木,凋零不堪,這便是人們口中的“赤明大劫”。

天道似乎有著更為宏大的計劃,它試圖透過赤明與開皇這兩大劫數,徹底顛覆洪荒世界的既有格局,改換人間的主角,並重新確立仙班的地位。這兩大劫數如同兩把鋒利的劍,同時懸在洪荒世界的頭頂,隨時可能落下。

當二劫合流的時刻來臨,天道鴻鈞召集了七位聖人,齊聚紫霄宮。那裡,雲霧繚繞,仙樂飄飄,彷彿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七位聖人各懷心事,但都明白此次劫會的重要性。他們共同商議著劫後的灰土如何重生,如何在這片廢墟上建立新的秩序。

這次商議,被後人稱為“一商”。而根據天命的預示,二劫合流之後,必將有四教三商的大事件發生

在顯劫盛會的莊重氛圍中,佛道兩教的五位聖人,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孔子身上,充滿了怨恨與不滿。他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教義與信仰,卻在這一刻,因為對孔子的不滿而團結一致。

女媧,這位曾經與孔子並肩作戰的女神,此刻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她曾與孔子共事,深知他的智慧與胸懷,但另一方面,她與準提、接引兩位佛教聖人交情匪淺,難以割捨。她的內心在友情與道義之間搖擺不定,臉上露出難以抉擇的苦澀表情。

就在此時,鴻鈞老祖緩緩開口,他的聲音如同天籟之音,迴盪在顯劫會的上空。他宣佈布明命鎮壓天理,意味著天理將永遠不得外現,這一決定讓在場的眾人都感到震驚。女媧在聽到這個決定後,終於下定決心,她選擇了站在五聖的一邊,儘管這意味著她要與孔子為敵。

六聖聯手,孤立了孔子,他們藉助天道的力量,合力打壓儒教。孔子面對這樣的困境,心中充滿了憤怒與無奈。他深知自已無法改變六聖的決定,也無法扭轉乾坤,於是他憤然離開了紫霄宮,帶著儒教的眾人退出了四教大會。

這一事件在顯劫會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議論著孔子的離去和儒教的衰落。而孔子,則帶著他的信念和理想,踏上了新的征程,尋找著能夠傳承和發揚儒教的新天地。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禁求生

反策

末日之不見黎明

天御阿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