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清微白蓮乃天理幻化而成,因此天生肆意放縱不羈。自從它落入孔子手中,並認定孔子為主人之後,連孔子和諾尊都對它感到十分驚訝。然而,這件事卻激怒了海潮。海潮創立教派之後,看到白蓮成為了孔子的法寶,便認為師兄違背了約定。原本四海龍王打算率領眾多海族加入海潮的教派,以獲得獨立自主的地位,但現在陰陽教失去了立教的根本,他們都對孔子心懷怨恨。

話說這海潮老人自恃修行多年、功力深厚,眼見著那孔子不過初出茅廬,便心生輕視之意。於是乎,他暗中聯絡了四海龍王,準備在孔子返回的路上設下埋伏,企圖藉助四海之水將其淹死,並奪回被孔子奪走的清微白蓮。

正當孔子行至中途之時,只見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海浪翻滾。原來是四海龍王率領著蝦兵蟹將攔住了去路。面對如此強敵,孔子心中暗自叫苦,但卻毫不畏懼地挺身而出。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一個神秘身影從天而降。此人正是伊奘諾尊!只見他手持神器,威風凜凜,瞬間便打亂了海潮等人的陣腳。伊奘諾尊揮舞手中利器,如入無人之境,矛頭所過之處,龍王身上的鱗片紛紛剝落。

海潮見狀氣得咬牙切齒,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已的計劃竟然會被破壞。更讓他憤怒的是,幫助孔子的人居然是自已的師兄伊奘諾尊!海潮怒不可遏,當場與伊奘諾尊斷絕關係,並立下誓言一定要奪回屬於自已的立教法寶。

就在這個時候,太上老君座下的鐵柺李也成功地點化了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還有曹國舅這七位仙人一同飛昇仙界。他們八個人從此便被世人稱為“八仙”。八仙們隨後前往天庭去參加那場盛大的羽化宴會,並在蓬萊閣與他們尊敬的師父——道德聖人相聚一堂。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中原地區,吸引了數不清的道士、和尚以及儒生紛紛前來拜見。大家都渴望能夠親耳聆聽這位道德聖人的教誨。一時間,蓬萊閣變得熱鬧非凡,人聲鼎沸。人們聚集在此處,共同探討著道學、佛學和儒學的精髓,互相交流心得體會。

在這場盛會中,八仙們展示出了各自超凡脫俗的仙術神通,令在場眾人歎為觀止。而道德聖人則以他高深的智慧和廣博的學識給所有來訪者帶來了無盡的啟迪。這樣難得一見的盛景不僅讓參與者們受益匪淺,更使得中原地區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起來。

八仙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學有所成,他們與眾多隨行之人一同渡過波濤洶湧的東海,準備返回九州大地。在這趟歸途中,鐵柺李突發奇想,提議眾人不要乘船渡江,而是各自依靠自已所擁有的法寶返回家鄉,這樣一來可以展示每個人獨特的本領和神通。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其他七仙的響應,於是八仙們紛紛施展出自已的看家本領,一時間海面上風起雲湧,各種神奇的法術和寶物讓人目不暇接。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然而,這場熱鬧的表演卻引起了東海龍王的注意。當他得知八仙並沒有藉助船隻橫渡東海時,心中不禁生出嫉妒之情。趁著太上老君已經回到大羅天之際,東海龍王派遣自已的龍兒龍孫們出海襲擊八仙,企圖搶奪他們手中的法寶。

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八仙們怒不可遏。他們立刻施展法力,與龍宮大軍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在激戰中,八仙發現對方竟然使用了聖人賜予的玄黃白雲板來對付自已,這讓他們感到十分震驚。

憤怒之下,八仙決定使出絕招。他們齊心協力,共同作法將巍峨壯觀的泰山沉入東海之中。隨著泰山的下沉,整個東海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海水幾乎要被填滿,無數的水族生物遭受了無妄之災。

孔子請來西方如來、玄門老君以及伊奘諾尊三位神聖前來調解,嚴懲龍王,並將海潮老人囚於老子乾坤圖中。

八仙過海之際,眾多隨行之人中,有一位儒雅之士,名喚朱熹。此人品性高潔,清正廉潔,當時的人們都尊稱他為“萬世清官”。而且,他生來就對蓮花情有獨鍾。

就在那天,朱熹與一名道士占卜問卦,得知東海將會出現一朵罕見的白蓮,於是特意前來觀賞八仙過海的盛景。當儒教教主孔子現身之時,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爆發了。只見那妖邪兇猛異常,眾仙合力圍攻仍難以制服。關鍵時刻,朱熹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地衝入戰局,最終成功奪回了法寶——玄黃白雲板,立下赫赫戰功。

隨後,朱熹手持聖物牙笏,恭敬地拜見孔子。孔子對他的英勇行為表示讚賞,並當著諸位教主和眾天仙陀的面,展示出了二十四品清微白蓮。這朵白蓮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其美妙程度絲毫不遜色於西方傳說中的功德金蓮。

然而,朱熹遠遠地觀賞著這朵白蓮,卻沒有絲毫褻瀆之心。他靜靜地凝視著白蓮,心中若有所思。突然間,他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蘊含的深奧道理。從此以後,朱熹對於天理的領悟更上一層樓,成為一代儒學大師。

這段故事後來被人們傳頌開來,稱為“朱子見白蓮而悟天理”。它不僅展現了朱熹的高尚品德和勇敢無畏的精神,也寓意著只有透過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才能真正領悟到天道至理。

孔子洞悉世間萬物之後,決定將清微白蓮作為自已創立教義的根基。他憑藉著卓越的智慧和洞察力,點化了朱子,幫助其領悟到天理的真諦。由於朱子成功地教育和感化了萬千民眾,積累了無量功德,孔子也因此得以超凡入聖,成為眾人敬仰的先師——孔聖。

孔聖人對傳統的四書進行了重新解讀,深刻剖析了天道與天理之間的矛盾關係,並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這一重要理念。這個觀點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努力保持內心的天理,以此來保全自身的靈性和神智;同時也要剋制過度的慾望,避免被天理所束縛,從而肆意妄為。自那時起,理學逐漸確立起來,開始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變成貓貓的我被女皇大人盯上了

一隻莫崽子

機械修仙傳

貧道水工水皮

鬼門關外,被牛頭拒收

寧金

這個人皇有點瘋,最喜歡找人單挑

蘇帝一

投資天命族人,打造萬古第一仙族

瑤妹愛淋雨

妖族扛把子

傑森k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