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從中原逃離到東瀛之後,孔聖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天道天罰的可怕之處。沒過多久,孔聖就和伊奘諾尊以及準提菩薩一起迎接原來火雲宮的三皇——伏羲、神農和軒轅降臨到了這片瀛土之上,並依然將他們尊崇為人教的掌教。然而,女媧聖人也與三皇一同前來,她的目的卻是要阻止這場天下蒼生因為天道大劫而慘遭血腥屠殺的浩劫。

忽必烈,這位草原上的雄獅,一聲令下,四海之內的蒙古鐵騎如同狂風驟雨般集結。他不僅調集了蒙古草原上的精銳戰士,還遠赴四方,召集了那些隱居在深山老林、荒漠戈壁中的大巫們。這些大巫們,有的精通呼風喚雨之術,有的擅長驅鬼降妖之法,他們各懷絕技,被忽必烈一一召至麾下。

據說,這次出征東瀛的軍隊人數之多,足以用“億萬”來形容。當這支龐大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開向東瀛時,東瀛的百姓們無不驚恐萬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聲勢浩大的軍隊,彷彿整個天空都被烏雲籠罩,大地都在顫抖。

而在冥界,后土這位神秘的存在也開始了她的行動。她手握大權,利用天道垂青的力量,開始驅趕那些盤踞在冥界的道佛勢力。她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那些不服從她的勢力一一擊敗,最終直接掌控了六道輪迴。

在她的統治下,冥界變得井然有序,那些曾經作惡多端的鬼魂們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那些善良的靈魂,則在她的庇護下得以順利轉世投胎,開始新的生命旅程。

忽必烈與后土,這兩位分別在人界和冥界掌握大權的存在,他們的行動不僅改變了東瀛的命運,也讓整個三界都為之震撼。他們的名字,也被後人傳頌為傳奇般的存在。

此刻,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三清之上,彷彿整個宇宙都在這一刻靜止。自從那場四教二商的大戰之後,老子便如同隱世高人一般,悄然消失在三十三天外的玄都紫府之中,閉門不出,與世隔絕。他唯一的親傳弟子玄都大法師,被派遣下山,肩負起傳承道法的重任,而老子本人則徹底遠離了塵世的紛擾。

通天教主得知這一訊息後,心中大喜過望。他懷揣著雄心壯志,意圖代替大師兄老子,成為二劫的執行者,從而一舉成為眾聖人之首。他深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對自已修為和智慧的極大考驗。

在封神大戰結束後,通天教主便潛心修煉,在紫霄宮中聆聽天道講學,一學便是五百年。這五百年的時間裡,他幾乎將自身與天道融為一體,對天道的理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深知天道不可違逆,因此在這五百年間,他始終恪守天道法則,不敢有絲毫的違逆。

玉清元始天尊,這位仙界至高無上的存在,近來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望著蒼穹,心中對師尊鴻鈞老祖的教誨以及天道本身的公正產生了微妙的疑慮。每當他回想起師兄老子退隱山林,與世無爭的情景,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複雜情感。

鴻鈞老祖成聖之時,曾預言老子將是他的接班人,這一預言在仙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然而,如今老子已退隱,元始天尊卻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不知道自已是否應該繼續遵循鴻鈞老祖的教誨,還是應該勇敢地走出一條屬於自已的道路。

元始天尊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眉宇間透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憂慮。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他召來了座下最為聰慧的大弟子廣成子。

兩人相對而坐,周圍仙氣繚繞,彷彿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之中。廣成子深知師尊心中的疑慮,他微微一笑,伸手一揮,一個精緻的棋盤便出現在兩人面前。

“師尊,您看這棋局如何?”廣成子指著棋盤上的局勢說道。只見黑方棋子雖然暫時處於劣勢,但佈局卻顯得有條不紊,似乎隨時都有可能逆轉局勢。

元始天尊凝視著棋盤,眉頭微微皺起。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黑方雖然暫時落後,但棋子之間卻相互呼應,似乎有著一股不屈不撓的力量。”

廣成子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正是如此,師尊。黑方雖然面臨困境,但只要堅定信念,敢於逆天而行,未嘗不能反敗為勝。這正如我們修行之道,即使面臨重重困難,也要勇往直前,才能最終證道成仙。”

元始天尊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深深地看了廣成子一眼,然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人一邊下棋一邊論道。廣成子巧妙地運用棋局中的變化來引導元始天尊思考天地之道,而元始天尊則從中領悟到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不久之後,元始天尊決定親自前往高天原,與伊奘諾尊相會。伊奘諾尊乃是楊眉大仙的弟子,與元始天尊乃是同輩。兩人相見甚歡,開始暢談天地之道。

在高天原的仙境之中,元始天尊與伊奘諾尊一邊品茗一邊交流心得。他們談論著宇宙的奧秘、生命的起源以及修行的真諦。兩人的話語中充滿了智慧和洞見,彷彿能夠穿透時空的界限,觸及到宇宙的核心。

在遙遠的東瀛高天原,一場前所未有的盛會正在上演。孔聖先師、伊奘諾尊、女媧娘娘、元始天尊、準提菩薩、阿彌陀佛這六位至高無上的聖人,齊聚一堂,他們代表著儒、神、人、道、佛、淨六教的至高智慧,此次的聚會,被世人稱為四教三商,乃是天命所歸的盛舉。

孔聖先師,作為儒教的代表,他手持天書、地書,腳踏江山瑟,身披五行鼓,手持天瓊矛,背後盤古幡飄揚,九品金蓮臺熠熠生輝。他將這些寶物一一佈置成陣,每一件寶物都蘊含著深厚的儒家智慧,它們相互呼應,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而陣法的核心,便是那三十六品清微白蓮。這朵白蓮,乃是天理的化身,它靜靜地懸浮在空中,散發出淡淡的光芒,將諸教諸天的陣法匯聚於一陣,形成了一個名為“諸天臻境陣”的龐大陣法。

這個陣法包容諸界,無論是神界、人界、還是佛界,都在它的包容之下。它不僅能夠調和諸教的矛盾,更能夠匯聚諸界的力量,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

在這場盛會中,六位聖人各展神通,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在諸天臻境陣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們共同守護著這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寧,讓諸界的生靈都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

這場盛會,不僅是一次四教三商的聚會,更是一次諸天萬界的盛會。它讓人們看到了不同教派的智慧和力量,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命所歸的真諦。

四教三商,齊聚一堂,共商封神大計。通天教主突然率領萬仙大軍降臨東瀛,他怒斥元始天尊違背天命,意圖獨攬封神大權。與此同時,后土娘娘也聯手忽必烈,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駛向瀛土列島。海風呼嘯,波濤洶湧,血影與災光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驚心動魄的畫卷。

孔子尚未來得及開啟諸天臻境陣,便被迫與天罰之兵展開了一場激戰。雙方你來我往,戰況異常激烈。就在此時,一道神風突然席捲而來,猶如狂風巨浪般將蒙兀兵馬盡數掀入海中,無數將士喪命於蛟龍之口。

孔子定睛一看,只見一位身披黑袍、手持法杖的大巫九鳳率領著門下群巫趕來助戰。九鳳一揮手,群巫便紛紛施展法術,協助孔子等人抵禦天罰之兵。

此刻,四教三商之間的紛爭愈發激烈,聖人們爾虞我詐,費盡心機。他們各自施展神通,試圖在這場封神之戰中佔據上風。然而,在這場大戰中,也蘊含著天地間的道理相生相剋,使得世界如同潮鳴電掣般變幻莫測,最終化為一片廢墟。

在這場封神之戰中,無論是通天教主、后土娘娘還是孔子、九鳳等人,他們都為了各自的信仰和利益而拼盡全力。然而,在這場大戰的背後,也反映出了人性的複雜和世界的無常。

自此天地在無靈氣,諸仙遠遁,世界進入科技時代

全書完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邪皇神經

你是人間歡喜憂

永恆是混沌還是清明我為他們主人

永恆的UAsans

撿到一個位面

體面人

這個男主有點暴力

愛鞋小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