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肯定是不行的,柳承恩琢磨著還是得想法子讓地裡頭長出糧食來才成。

這甘州和衛寧府,糧食問題,是數百年來都不曾解決的。

沒辦法,主要還是這裡的氣候太糟糕了。

如今好歹是有番薯可以種一種,至少可以讓百姓們撐一陣子,可是光吃番薯,顯然是行不通的。

柳承恩現在就指望著大興朝派出去的商隊能帶些好東西回來了。

小麥、青稞、蕎麥、糜谷、高粱等農作物在西邊種植的面積很大,更有一些地方是可以種植水稻的。

當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以小麥和蕎麥等為主。

至於甘州,那是一處種水稻的地方也沒有,也不太可能。

而關於蕎麥,柳承恩倒是有了一些想法,可惜了,蘇錦繡不在他身邊,要不然,定然能幫他很大的忙。

甘州和衛寧府最緊缺的便是水源。

這個問題不解決,田裡種什麼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當然,目前可以種一些較為抗旱的農作物,可也不能光指著這個。

所以,挖渠是必要的!

可是就算是挖渠,也不可能到達所有地方。

比如說甘州就是一個越往西走,地勢越高的地方。

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要是硬讓水往西走,那他們挖渠的難道自然也就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水渠即便是挖了,到了大旱的時候,仍然無法真地解決用水問題。

柳承恩自去年開始,就一直在督促水渠的進度。

直到現在,才到了甘州和衛寧府這邊。

而且水渠最終也不可能惠及所有的兩府百姓,就是前面所說的地勢原因。

可在柳承恩這個位子上來看,只要是西邊的任何一州府能糧食增產,那就等於是解決了自身的一點問題。

但凡是在自己的地界兒上,不管是哪裡多出產了糧食,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這麼想,其它人未必也這麼想。

而被帶到了工地上的那些個百姓們也不一定會這麼想。

他們只關心這會不會惠及自家,只操心自己的肚子能不能吃飽。

倒也不能埋怨他們太自私,眼界太窄,畢竟他們中大部分都是沒有念過什麼書的。

而且甘州還有著好幾個小部落,總體而言,就是麻煩。

語言不通,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再加上有人惡意煽動百姓鬧事,自然而然地就會引起百姓們的不滿。

柳承恩預料到了謝司馬會給自己找麻煩,只是沒想到,他竟然真地能如此卑劣。

“大人,咱們現在怎麼辦?那些百姓們到處嚷嚷,說是咱們不顧百姓的死活,一心只想著為其它的州府謀福利,這是故意在拿他們當苦役差使呢。”

王錄事是真地急了。

自去年開始,他就被調到了柳承恩麾下聽命,在當地的諸多官員眼中,他就是這位柳長史的親信了。

如今事情鬧成這樣,萬一柳長史在朝堂上被人參上一本,那自己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主子被責難了,他還能有好?

柳承恩倒是不急,神色淡定道:“不必慌,咱們先去看看再說。”

“大人,這分明就是衝著你來的,咱們幾天前收到訊息的時候,也只是說這些人消極怠工,可是您昨日傍晚才到甘州,今天就有百姓鬧事,這就是準備打您的臉呢,而且那裡人多不好管束,太危險了,您還是別去了。”

柳承恩笑了笑,“王錄事不必太過緊張。出了事,咱們自然是要解決的。我若是不去,那問題要如何解決?”

王錄事頓時一噎,這件事情還真是不好辦。

就目前這情形,貌似是甘州知州出面都不一定能解決好。

“去將此地的知州叫來,咱們一起去看看。總得知道那些百姓們為何能輕易地被人煽動。”

百姓們鬧事,自然就是因為牽扯到了自己的利益。

柳承恩雖然早就猜到了事情的大概,可是苦無證據,而且有些事情也是不能擺到了明面兒上來說的,所以只能假裝不知道。

到了水渠,柳承恩第一眼先看到了不少的石頭。

這些石頭都是從附近的州府運來的,就是用來鋪水渠的底部以及兩側的深壁的。

“大家肅靜!都護府長史柳大人以及甘州的知州大人都到了,你們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提出來,有難處,朝廷也一定會想辦法幫助大家解決的。”

王錄事喊了這麼一嗓子後,現場果然是安靜了許多。

只是一時間,並沒有哪位百姓上前來理論。

柳承恩在這些人的身上一一掃過,最後在一位老翁的身上停留道,“老丈今年高壽呀?”

老翁沒想到官老爺會突然問到他,連忙倉惶地跪下,頭也不敢抬,“回大人,小老兒今年四十二了。”

在這個年代,四十二的確已經不小了。

“老丈都這個年紀了,怎麼還跟著他們一起來開渠呢?家裡頭小輩不在家嗎?”

老翁頓時眼含熱淚道:“回大人,小老兒的大兒子前年去世了,只留下兩個孫兒,小兒子則是去了邊關當兵,至今未歸。如今地裡沒有收成,一家老小總得吃飯,而兩個孫兒年紀尚幼,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再幹幾年,所以才會主動來這裡開渠的。”

柳承恩點點頭,親手將老翁扶了起來,“老丈先請起吧,您說您的小兒在邊關當兵?”

“正是。上個月還寄了家書回來,得了軍餉,自己捨不得用,也都讓人給家裡捎回來了。”

老翁說著,還拿衣袖擦了擦眼淚。

柳承恩的眼神一掃,知州立馬會意道:“回大人,這位老丈所言不虛,之前分發糧食的時候,下官也曾查閱過相關的戶籍,得知他確有一兒在邊關,所以在分發糧食的時候,特意給他家多發了一份。”

老翁似乎是意識到自己闖了禍,連忙拱手道:“大人明查,知州老爺的確是多發了一份兒糧食給草民家。只是草民家裡人口眾多,多了一份糧食,卻仍然不能養活一家人,故而才會自請開渠。”

“老丈是自請服瑤役,還是因為上頭強徵,而家中派不出其它人來了才只能如此?”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叕祈詩集

叕祈

穿進發瘋文學後,被四個美男瘋搶

清風伴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