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別急著興奮,忘記我們原本的計劃了嗎?”

楚中天擺擺手,示意兩人稍安勿躁。

“在秋收過後,我們要種下土豆,然後帶著這些新農具回到咸陽交給陛下。

在返程途中,我們要自導自演一出惡賊搶奪農具的戲碼,並放出訊息,只需要一牛一犁一人就可耕地的曲轅犁被搶了!

等到天下皆知,我們再將曲轅犁交出,再告訴天下百姓,這是朝廷派兵追回的,都是朝廷,啊不,是陛下的功勞。

這些才是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至於徐福,就讓他再囂張幾天!”

“請先生放心!”

扶蘇拱手道:“關於土豆,關於新農具,蘇會好好記錄,整理成冊!哦,當然是用先生的紙來寫!”

“公子都這麼說了,恬也不會落下!”

蒙恬拱手請纓道:“這偽裝劫匪劫掠和廣佈訊息的事就交由恬來安排吧!”

“好!那就拜託大公子與蒙恬將軍了!”

“先生客氣!”

……

秋日的陽光灑在金黃的田梗上,微風拂過,掀起一層層金色的波浪。

在這片田野上,蘊含著希望。百姓們忙碌著,臉上洋溢著笑容。

楚中天幾人站在田埂上,一邊看著百姓勞作,一邊記錄著資料。

這其中,還有不少的朝廷官員,也在其中協助百姓勞作。

幫忙秋收?想多了,但也不是沒有人。

秦時對糧食那可是十分重視的,《秦律十八種·效》就有記錄:

入禾,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為戶,及籍之曰:“某廥禾若干石,倉嗇夫某、佐某、史某、稟人某。”是縣入之,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封印之,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餼)人。其出禾,有(又)書其出者,如入禾然。

也是為了更好地徵收糧食,秦朝官員會帶領著農民們一起做好糧食的儲存及種子的挑選等工作,其目的只有一點,即保證明年在春耕時有優良的種子可以被播種。

足以得見,秦律在農業方面的重視,不然也不會在細微之處做到如此的細心。

“先生,資料出來了!”

扶蘇興奮地向楚中天道喜:“今年的糧食收成比去年要多上不少啊!”

“多上不少?”

聽到資料比往年好看,楚中天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擔心。

一個是皇帝的大公子,一個是將軍,領導都在這,怕不是為了好看胡謅的吧?

畢竟,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個好士兵。

像是看出了楚中天的擔憂,扶蘇耐心解釋道:“請先生放心,這田中的每一粒糧食,從田裡收割,到入倉,每一道程式都有專人把關,絕不會誇大其詞!”

楚中天這才放心下來,問道:“那這每畝的產量是多少?”

“每畝產量約為一又四分之三石,實為226斤。”

“啥?你說多少?”

那啥,秦朝度量衡怎麼背來著?

二十四銖為一兩,一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秦朝一斤等於256克,現代500克。

換算一下,才58公斤,還沒自已重。

《管子·輕重甲》:“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

種100畝地,總收收成不超過20鍾。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畝地很小,三畝半相當於現在一畝,所以《管子》中所說的百畝實際上只有30畝。

鍾,容量單位,可容130公升,能裝稻穀80公斤,20鍾即1600公斤。30畝耕地總共產出1600公斤,平均畝產53公斤。

這個資料並不泛用,因為沒說田地的好壞。

沒說?要麼是樣本不夠,資料不好統計,要麼就是實際情況太爛了,一般田都沒臉說,只能撿好看的寫。

所以,這很可能代表了春秋時期的最高水平。

《漢書·食貨志》中引用戰國李悝說過的話:“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畝)歲收一石半。”

五六個勞動力耕種100畝地,平均畝產石。

戰國事一石約容20公升,裝稻12公斤,石即18公斤。

又因為,戰國畝小,三畝半才等於一市畝,一畝能產18公斤,三畝半能產則63公斤。

所以五六個勞動力耕種30畝地,平均畝產可以達到63公斤。

根據國家統計的最新資料,2022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了萬公頃,總產量達到了億噸,平均計算每公頃單產為公斤。

呃,一公頃等於十五畝,除以15等於……

靠!nnd,CPU要超載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簡直太對了!

等自已見了始皇帝,一定要告訴他,在大秦之外,還有七大洲,八大洋。

凡是大秦鐵蹄能觸及到的,全是大秦!

什麼意轉歐,歐轉英,看了就煩!全統一得了!

回到正題,所以,呃,也就是每畝地多公斤。

58公斤,就這?比不了一點。

“這也太少了點吧!”

楚中天抱著腦袋,驚叫道。

雖然知道古代糧食產量很撈,但這也太撈了點吧!

“先生,這可不少了啊!不過想到先生失去了記憶,我想先生原先一定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吧!這裡的田地雖然算不上肥沃,卻也不算貧瘠,如此的產量可算得上豐年了啊!”

“嗯?富貴人家的田就高產了?你們一個是當今至高無上,坐擁天下的始皇帝的大公子,一個是掌握大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論富貴,誰富貴得過你們啊?你們就沒有好田?”

“呃……好……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蒙恬撓著頭,總感覺有些不對勁,可又說不出是哪裡不對勁。

“先生說的好像……也沒錯。”

扶蘇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肥沃的田地也好,貧瘠的土地也好,這糧食的收成我和將軍都有所瞭解,今日所收穫的糧食,確實算得上豐年了。”

“這確實太少了,和我家那都沒得比。”

“莫非?先生是來自仙境的仙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抄書人

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