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語出《管子·牧民》。什麼是牧民?這裡的牧民,不是以放牧為生的人。

牧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個人手拿著棍子驅趕牛羊,其本義是放養牲口,後來引申出統治、管理的意思。東漢光武帝劉秀曾經設定官職名為“牧”。東漢末年,劉備曾經擔任過益州牧。後來的統治者大概覺得這個官名不太合適,有點把老百姓當畜牲圈養的意思,最後還是棄用了。

牧民這個詞,在《管子·牧民》篇中是動賓結構而不是偏正結構,意思是管理民事、統治人民。管子的原意是要讓老百姓豐衣足食,這樣才更便於統治和管理。他的出發點還是統治階層,而不是底層老百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千世界眾生皆苦,老百姓該怎麼辦,才能獲得幸福和歡樂,求得內心的安寧和富足呢?諸子百家都給不了答案,因為他們沒有精力關心這個。

牛羊幾乎做到了道家要求的極致:無為、不言、不爭、不搶、柔弱、善下之、順其自然,甚至也做到了“有什伯之器不用,至老死不相往來。”但牛羊只能是牛羊,不可能成為天地,也不可能成為聖人。

為什麼?

因為大器免成,上天註定,不必強求。

牛羊也幾乎做到了儒家要求的極致:溫良恭儉讓、忠義禮智信。我在這裡把仁改成了忠,因為仁是專屬於人的品德,不是牛羊的。但是,牛羊還是隻能是牛羊,不能變成放牧的人。牛羊要為主人耕田、拉磨,辛勤勞作。它們吃的是草,貢獻的是血、是奶、是肉。

為什麼?

因為牛羊有儒家之德,卻掌握不了經世之術。

道家幫助帝王安穩做王,儒家幫助臣子安心當官,誰來幫助老百姓快快樂樂、踏踏實實地做老百姓呢?佛家。佛家解決不了老百姓的物質問題,但是它滿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

佛學東傳以後,在中國衍生出很多流派。教宗林林總總,教義不一而足,很複雜,一般人搞不懂。

幸運的是,也沒必要搞懂。

老百姓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有房子遮風避雨,有老婆孩子熱炕頭,人生足矣。簡單的要求,最好配以簡單的方法。太過於複雜的知識和儀式,老百姓搞不懂,也沒興趣搞懂。

禮佛的方式很簡單,四個字:唸佛、拜佛。見佛像金身,雙掌合十念南無阿彌陀佛,跪下磕三個頭,這樣就夠了,就能得到佛祖和菩薩的保佑,就有機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覺得不夠虔誠,可以再加四個字:打坐、吃齋。

佛學知識很複雜,便顯出幾分高深莫測。禮佛的門檻卻很低,於是便擁有了數量驚人的粉絲群體。高而深,寬而廣,佛家就是想不流行都難。

佛家最讓老百姓著迷的,第一是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人人都能當帝王,鳳毛麟角;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官,萬里挑一。但是佛家所構建的極樂世界,帝王可以去,貴族可以去,官宦可以去,老百姓也可以去,人人都可以去。佛祖面前,眾生平等。佛教最讓老百姓著迷的,第二是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普通老百姓面對壓迫卻無力反抗時的精神寄託。“會遭報應的”,這句話是老百姓用來抒洩憤懣和自我安慰的不二法門。

這是屬於佛家的慈悲,道家和儒家給不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春遇你,情愫湧現

在外的遊子

花開花落皆有因

希雲夢恛

當白切黑竹馬迴歸後

GHIN

若夢是現實

柳玊

吸血鬼姐姐,你太貪了

日光花生米

在仙界的那些年

吃豆腐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