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陷入深深的沉思,良久未語,期間有人試圖送來膳食,卻被侍衛長老揮手攔阻,那人被毫不客氣地遣回。

這位侍衛長老心中明白得很,前來送餐的僕從實際上是受某位高層所派遣,意圖刺探情報。長久以來,他們這對主僕對這類行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身在江東之地,有時不得不妥協忍耐。

荊州降服的將領眾多,對江東立過大功者不乏其人,有的名聲赫赫。然而最終能得以免於軟禁,並且仍在官場武職中活躍的人僅有兩位。

文臣之中便是潘叡,他既是蔣琬的表弟,一代傑出的修真名士,更關鍵的是他獻出了荊洲的防禦圖,使得呂蒙和陸遜迅速掌控了整個荊洲,令曹氏勢力無隙可乘。

而在武將行列中,依然能夠率兵作戰的,既非首位向江東投降的公安守將,亦非先前抵擋呂蒙長達數月,此次又火速投降的零陵太守郝普。

唯有這個被迫向江東大軍屈服,甚至還險些設伏反殺呂蒙的糜芳,如今與賀齊關係密切,執掌兵權,得孫權重用,備受禮遇。

當然,除去因昔時觸怒了陣法大師虞翻,致使常遭其尋釁滋擾,糜芳在這江東之地面上看似並無任何異常,這皆是他與其忠僕謹小慎微、潛心修煉,換取的一絲宗門信任的表象。然而今日,那老僕人毅然決然地驅逐了前來刺探的修士,他清楚此舉必然會引起疑竇,也深知西川仙使剛離去不久,此刻確乎是個頗為微妙的時期。

然而,這位老僕更明白,如今的糜芳亟需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澄澈。

身處密室中的糜芳依然維持著靜如止水的姿態,只是此刻他的心神已遊歷諸多往事。回想起少年時期的自已,懵懂無知,逍遙度日,再到隨同兄長大哥糜竺投效於玄德真人門下,見證妹妹風光出嫁,護佑家人歷經戰火輾轉逃生。

糜芳始終認為自已並非領軍統帥之才,論及武勇,家族中最驍勇善戰之人無疑是他的兄長糜竺,精通騎射的糜竺卻因身份特殊,終其一生未曾披掛鎧甲。反觀自已這個文修未竟、武道未通之人,卻在如此境地下,意外成為了一位修為高深的將領,且在宗門內享有極高的地位。

即便眾人常言他依仗兄長與妹妹的權勢,年輕氣盛的他對此並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儘管自已無世家子弟的身份與才學,卻有著世家子弟般的厚顏無恥。這厚顏無恥的性格使得他在玄德真人座下漸漸獲得了認可與尊重。

敗於呂布之後,他隨玄德真人逃至海西之地;再度敗於呂布之手,在小沛失守,他又隨劉備轉投曹魏陣營。數不清的流離失所,即使他糜芳從未真正助劉備一臂之力,但他從未有過背離之心,不曾言退,甚至當曹操當眾提出要封他為彭城仙侯,令他衣錦還鄉,無人再敢輕蔑他是依靠兄妹立足,他也斷然拒絕。

歷經數十載風霜雪雨,糜芳無疑對得起玄德真人的信任與期待。建安三年,呂布遣麾下大將高順等一舉攻克了劉備鎮守的沛城,玄德真人獨騎逃脫。

糜芳誓要守護好劉備的妻兒老小,但最終歷經波折仍舊未能成功,直至確認呂布並未欺凌她們,方與劉備重逢相聚。

至建安五年,玄德真人不畏強敵再次佔據徐州,斬殺車胄,卻也因此激怒了曹操。雙方交戰過後,劉備幾乎又只剩下孤身一人狼狽逃竄,連關羽與張飛也無法找到他。

仍是糜芳,在確保了自已的妻兒安然無恙之後,帶領著他重新集結的修士隊伍,穿越了半壁中原,最終在距離鄴城以東約兩百里的地方,與逃難至此的劉備成功會師。

劉備移師汝南,糜芳亦步亦趨;劉備在汝南斬殺蔡陽,糜芳緊隨其後。曹操揮軍攻打汝南,迫使劉備再次退避,糜芳依舊堅定地跟隨左右。

無論是在徐州、小沛、海西、許都、鄴城、汝南、新野,無論是多少次敗北、逃亡,他糜芳始終未曾捨棄過玄德真人……

即使他劉玄德耗盡糜家全部靈石與財富,即便他在修行界漂泊大半生仍舊兩手空空,他糜芳也未曾有過一絲離去的念頭。魏皇曹操麾下始終為他糜芳保留一席之地,他從未有過投奔之意。

並非因他對劉玄德有何深切忠誠,實則是出於對胞妹糜貞的深重親情!

其兄糜竺為使糜家洗脫凡俗商賈之名,成就仙道世家地位,不惜捨棄一切,犧牲胞妹糜貞一生的幸福,使得糜家歷經動盪,棲身無定,對此他糜芳都能坦然接受!

他糜芳非不明事理之人,他也清楚這乃是糜家踏上修真之路必經的一步。

如若無法晉升為仙道世家,那無數靈石財寶僅是他人眼中的美味佳餚,生死榮辱皆在一念之間。

因此他願意為了兄長、為了胞妹,捨棄舒適安逸的修煉生活,陪伴他們一同經歷修行界的艱難險阻。

然而他無法容忍,為何在他妹妹糜貞逝去之時,劉玄德竟連一句哀悼之詞都沒留下,連一滴淚珠都不曾滴落!

劉玄德失去了女兒可以默不作聲,失去了長子亦可沉默不語,失去了妻子自是可以淡然處之。但對他糜芳而言,失去了妹妹,便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糜芳此生未娶妻納妾,膝下並無子女,連摯友都沒有一個。

他一生只為糜貞而活,然而即便如此,仍未能保全她的一條命。

他曾質詢趙子龍,為何能救出簡雍、孫乾、甘夫人以及劉禪,卻獨獨未能救回自家妹妹。

趙子龍直言,糜貞是為了護佑劉禪存活下去。

糜芳未曾細究當時的情形有多麼兇險,危急關頭竟需要用一條人命去守護另一條生命。

此事過後,他便不再追問,也再無多言,而是隨軍抵達江夏,目睹大軍乘虛攻佔南郡,並一舉蕩平荊南四郡等地。

但從長坂坡一戰之後,這位厚顏無恥的將領,再也沒執掌過任何兵權。

自那天起,他糜芳徹底隱匿起來,無論是駐守江陵,或是盪滌荊南,都不見其身影。

他的官職自此未有絲毫升遷或調動,依舊是一名微不足道的裨將軍,任何提拔任命他均避而不受。

此後,他便安居於江陵府邸,經營著自家生意,沉迷於各種珍奇法器。

他酷愛乘坐華麗的法陣飛車,打扮得華貴無比;他雖不像兄長糜竺那般擅長駕馭靈獸和口才出眾,但他有幸承襲了糜家長輩那份精明的商業天賦。

他大哥厭惡商人這個職業,但他並不排斥。只有當他身穿華服,望著府庫中日益豐滿的法寶珍材時,他才能感覺自已彷彿回到當年的徐州,才能忘卻那個已逝的妹妹——糜貞。

然而,在外人看來,糜貞的離世並未給所有人帶來變化。

劉玄德又迎娶了一位正室,那是來自江東孫家的女子……

雖然那位道侶瞧不起劉玄德,不僅對其冷眼相待,更是自築一座小型靈城於江陵之外,供她與侍從居所。雖二人名義上仍有夫妻之名,但這浩渺世間,彷彿再無人記得劉玄德曾有一位名為糜夫人的正妻,那位為了劉家血脈英勇犧牲的女子。

這個正妻,糜夫人,就如同劉玄德的兩位仙嗣一般,被世人遺忘。劉玄德踏入西川之地,糜竺依舊寸步不離地跟隨其左右。他已失去了累世積攢的仙家財富,糜氏家族數代人的努力皆已被劉玄德揮霍殆盡。

那時環繞在劉玄德身邊的,乃是仙師諸葛孔明、高人廖公淵以及智者龐士元,隨後更有益州諸多修真世家簇擁,他們糜氏一族,在這些人眼中已不算什麼重要人物。若糜竺不再緊隨劉玄德身邊,他恐自已多年付出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然而糜芳卻選擇留守南郡,因其臨近長坂坡,還因那裡有個小孩——那是糜貞以生命換取的孩子,一個側室所生,既失去了嫡母又失去了親母的孩子。如同多年在荊洲苦熬生存的劉禪,他們二人同樣被世人遺忘。

劉玄德進佔西川,坐鎮益州,遠征漢中,這一切均與他們無關。只是緣由各異,糜芳未能參與其中,是因為他不願涉足;而劉禪無法加入,則並非因其需留守後方,實則因其資質尚淺,無法得劉玄德看重!

故此兩位各懷故事之人起初並未彼此相依為命。在荊洲度日的那些年裡,雖然糜芳從未公開表示過關心,卻始終暗中相助劉禪度過難關。

而劉玄德為實現那宏偉的修真大志,為鑄就不朽霸業,輕蔑地揚起衣袖,毅然踏入西川,留下劉禪這位失怙失恃的少年,任由孫氏門徒欺凌。孫氏家僕即便對劉玄德本人也毫不敬重,又怎會善待劉禪?

關羽、張飛兩位護法雖與劉玄德情同手足,終究還是外姓修士。趙雲鎮守治安,縱然耳聞此事,卻因力有未逮只能袖手旁觀。至於最後一位有能力援救阿斗的高人諸葛亮,為了確保劉玄德後方穩定,維持孫劉聯盟,竟選擇了漠視這一切。

因此在荊洲生活的劉禪過得何其悲涼,儘管所有人都笑臉相迎,尊稱他一聲公子,但他從未享受過真正的公子待遇,甚至他的日子或許還不如江東孫紹來得安逸。就連劉玄德收養的義子劉封,心中已然萌生取而代之的念頭,令人驚懼的是,這樣的野心竟然未受到任何責罰!

自看清這一切真相之後,糜芳便知劉禪的生活必定難以為繼。最初,他並不想插手這個少年的事情,甚至一度認為,若非因為這個孩子,自已的妹妹就不會香消玉殞……

然而,在他初次目睹那個靈獸幼崽楚楚可憐地尾隨在他身後的情景時,他不禁想起了自家那位胞妹,當年她每逢遭受欺侮亦是如此,躲在自已這位無所畏懼的二師兄背後尋求庇護。

想到胞妹糜芳,那位早已退隱不知多久,不再涉足塵世紛擾的仙門修士,竟然首次帶著她的那些貼身守護靈寵,重現人間視線之中。

一修士一妖犬直闖那座偏隅小城,徑直將劉禪自其中救出。

昔日欺辱劉禪的家僕,被他放縱靈犬撕咬至重傷半生不遂,這一切便發生在江東眾目睽睽之下。

糜芳身為一名公認的逍遙修士,此般評價在整個江陵域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膽識過人,行事恣意妄為。即便江東之地悍勇之輩諸多,卻也無人敢於與他真正碰硬,只因人人皆知,即便是曾以兇暴聞名的張翼德亦已歷經磨礪成長蛻變。

然而糜芳並未隨之變化,他依然我行我素,任何事情都敢於去做,毫無懼色。

他確實膽敢將此事攪得天翻地覆。一旦事態擴大,哪怕孫尚香身邊的親信受到保護,也無法阻擋糜芳的決心。但就算糜芳公然犯下滔天大錯,在其兄長糜竺尚存人世之際,劉備也不敢對其有所指責。

這狂放不羈之人的確有著傲人的倚仗!也正是從那一刻起,儘管劉禪每日生活依舊艱難困苦,但他從此有了堅實的依靠。

無人照料的劉禪自那時起,才終於有人關心照拂,包括他的啟蒙教育、修煉之道以及日常生活起居,皆由糜芳悉心安排妥善。

儘管糜芳並非文武雙全之才,但他財力雄厚,且揮金如土。在糜芳不惜重金投入之下,劉禪不僅迅速填補了先前荒廢的時光,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體質也漸漸得到恢復,身軀日益豐腴強健。

然而這樣的幸福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孫夫人試圖帶劉禪前往江東未成之後,他所過的那段歲月可能是最為愜意的。但在經歷了這段美好時光之後,便是劉備即將收服漢中的時期。

此刻,一直被遺忘在荊州的劉禪終於有機會踏入益州境內。同時,沉寂已久的糜芳也接到了新的委任。

正當關羽在前線與曹仁激戰正酣,大敗敵軍並將襄陽重重包圍,勢如破竹之際,留守南郡的宜都太守孟達為爭奪功勞,擅自率領南郡兵馬進駐上庸,並聯合申氏家族重新奪回上庸地盤,甚至殘忍地殺害了諸葛亮的姐夫蒯祺,此舉瞬間令所有人瞠目結舌。

剛剛鞏固並平定荊南三郡的呂蒙目睹這一切後,似乎又暗自摩拳擦掌,準備再度揮師而出。

在此局勢下,已在南郡休整多時的糜芳,首次接到關羽的請命,要求他出山坐鎮南郡,保障大軍後勤安穩!

世人皆言關羽輕視士族,認為關雲長對士仁和糜芳太過苛刻,才最終釀成了那場悲慘的災禍……

僅糜芳深知,那一切不過是他人給他尋覓的藉口而已。

倘若關羽果真如他們所言,怎會在荊襄之地鎮守長達七載春秋?

若關羽確是傲慢輕敵,劉玄德於益州漢中奮勇征戰,將荊州兵馬撤去了八成有餘,東吳又怎能未曾趁此機會長驅直入?

縱談東吳顧及聯盟能夠忍耐,為何呂蒙卻選擇在漢中激戰正酣之際突襲荊南?

如果說關羽無能,面對曹仁正面進攻,呂蒙暗中策動,他又如何確保益州大軍後方安穩無虞,直至劉玄德穩固漢中王的地位?

若是關羽真的蔑視士人,馬良又豈會捨生忘死為其奔波效力?

倘若關羽不信任糜芳,何故將這位膏粱子弟派遣至南郡江陵這戰略重地駐防,而不委派他的親信都督趙累?

世人皆道關羽因大意失荊襄,但糜芳深知,那幾年在荊襄的日子,關羽是如何一夜之間熬白了雙鬢。

外界傳言關羽傲慢自大,侮辱江東,欲與馬超較量武藝,譏諷黃忠乃一垂暮老兵。

唯有糜芳敢於直言,這一切都是關羽無可奈何的選擇!

魯肅在關羽面前示以善意,呂蒙卻在荊南悍然發兵,孫權更是一再向益州的劉玄德傳達訊息,聲稱東吳欲與關羽結成親家。

坐鎮荊襄的關羽竟與江東孫氏結為姻親,即便天下人都明白此舉暗含離間之意,劉玄德又怎能對此毫不疑慮?

一個敢於多次拋妻棄子之人,一個在其妻逝去後默不作聲者,難道還能期待那位領兵多年的將領在荊襄並無絲毫異心?

倘若關羽不對江東口出惡言,不借比試武藝為由宣稱返回益州,並且不主動與其他將領產生矛盾衝突,難道他還需等待劉玄德滿面春風地詢問:

雲長,在荊襄的日子過得如何啊?

失去荊襄的關羽,糜芳亦隨之放棄了忠誠。他年歲已高,力不從心,於是選擇了投降。

目睹南郡城外江東兵馬浩蕩,呂蒙耀武揚威,以及倚仗權勢的老將曹仁,糜芳只對身後的副將留下一句:“你們想做什麼便去做吧。”

隨後獨自走出城門。

然而南郡麾下的兵將並未成功設伏,皆因江陵城內早已潛伏著一位名叫虞翻的人物,及時提醒了呂蒙,那些原本打算伏擊呂蒙計程車兵也因此功虧一簣。

但結局終究無法更改,糜芳最終未能保全晚節。

直至今日,他又一次聽聞了那一句話:

“徐州的糕點,呵呵……”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刀客啊!

命運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