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蜀漢使臣鄧芝,懇請拜見吳王殿下!”武昌城中吳王府殿前,鄧芝對著一側的守衛深施一禮。

作為大漢的使節,並且此刻又握有優勢,他表現出的謙遜甚至可以說是卑微,這與劉禪對他的評價截然不同。

眼前的他只是面對一名普通的守衛,甚至並非戍守王宮的將領,卻能如此謙卑,全無半分氣血豪情與大國風範。

待那侍衛將鄧芝抵達時的情形如實稟告孫權後,眾人皆是一愣。

“僅一人前來?竟如此寒磣?”孫權摩挲著手指,雙眸微眯,臉上的情緒令人揣摩不出其心中所想。

對於這個未曾聽說過的姓名,孫權也頗感困惑。直至此刻,他已被西川一系列行徑弄得手忙腳亂。

來自南山大營與牛渚大營的一則則情報傳來,他也瞭解到兩大營的詭異狀況。然而他也清楚另一件事——那就是通往這兩座大營方向的兵力異常“充沛”。

不知劉玄德與曹子桓是如何暗中勾結的,但他們如今展現出的態勢卻是相互不構成威脅,全力以赴地針對自已,這讓孫權心痛不已。

終於,孫權迎來了來自西川的使臣鄧芝,但他並未立即召見。

“曹氏的使者可有訊息了?”

“這...尚無音訊。”顧雍搖頭應答,他也知曉孫權的計策,欲待兩國使者齊聚後再施手段,挑撥離間,進而讓江東從中漁利。

此計劃雖妙,遺憾的是,簡雍告知他們,至今尚未收到曹氏使者的訊息。

聽到這話,孫權只能無可奈何地長嘆一口氣。

“暫令鄧芝先至驛館歇息,待孤召回召見。”

“遵命!”

當前江東形勢危急,但應有的禮儀與威勢依然不可缺失。

對於孫權的決定,江東重臣均未提出異議。究其原因,不過是他們對鄧芝這名陌生使者的輕視。區區一名籍籍無名之輩,怎敢出使強大的江東?就算此刻江東示弱,又豈容他鄧芝這般小角色染指!

且如此恭順,自然須得晾他兩日,好叫他知道吾等的神通手段,明白他在跟何人打交道,這般交涉才更利於江東之勢!

鄧芝於吳國王宮耐心守候多時,非但未曾等到召見,反而被直接送往了客館暫居。

此種輕慢之舉,並未令鄧芝生惱,反之,他淡然一笑,點頭示意,自心中已然明瞭其中深意。

隨後,鄧芝果真踏入客館之內,靜心沉寂地等待起來。

這一等,便是整整兩日光陰流逝!

期間,鄧芝並未因自身使命而有所行動,只在客館內冷眼靜觀,面對眾人始終保持著溫文爾雅之態,一副深具謙遜之意的舉止。

直至兩日後,顧雍再度告知江東文臣武將,那曹氏使者依然毫無動靜,反倒是南山大營與牛渚大營兵馬開始異動。

孫權與眾江東將領頓時知曉,再拖延下去只會弄巧成拙。雖不明曹氏意圖所在,但也只能先解一方之危,以期更好地應對另一股勢力。

“速召西川使者鄧芝進宮!”孫權此言一出,標誌著西川與江東之間的交涉正式開啟。

聞聽孫權召喚,鄧芝並無絲毫驚訝,一如既往地淡笑一聲,整肅衣冠走出客館,再度來到吳國王宮之外。

“西川使者鄧芝,拜見吳王殿下!”依舊嚴謹行禮,態度謙遜地請求覲見。然而這一次,他並未久待,很快便被引入宮中,面見了吳王孫權。

“貴使遠道而來,莫非是為了澄清西川與我江東之間的誤會乎?”

鄧芝剛入殿門,便聽見孫權這般問道,看似笑容可掬,實則意圖將此次使節行為歸咎於西川之誤。

不過孫權話音剛落,便見鄧芝淡笑著搖頭擺手。

“吳王殿下暫息雷霆之怒,或許您誤解了。鄧芝今日並非代表西川而來。”

鄧芝此言一出,場面瞬間陷入尷尬。孫權為應對這位未知來者,已將武昌城內所有文臣武將盡數請來,卻不料對方開口便是這般驚人之語:他並非西川使者,而是曹魏皇帝的特使!

聽見這話,孫權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下方的顧雍,期待能得到個合理的解釋,然而看到顧雍同樣滿面困惑之後,他的眉頭緊鎖了起來。

“此前你通報時自稱使者……”

“某確是使者無疑!”鄧芝再次肯定道,“只是此刻某家已不再代表西川,而是代表著曹魏皇廷!”

“這……豈有此理!”孫權愈發不解,“你以為我江東之士皆是愚鈍之人嗎?你來自何處,難道我江東會毫不知情?”

\"貧道確乎來自永安城,並且確是大漢仙官之身!\" 鄧芝淡然一笑,隨之眼神漸露鋒芒,\"只不過,魏帝曹丕已將此番議和重任交付於我,故此,貧道此刻乃是以魏帝欽使的身份駕臨!恐怕令吳王殿下感到失望了。\"

聽到最後一句話,江東郡城內的眾修士面色皆顯凝重,鄧芝並未明言他們的失望所在,但他們心中都明白其意何指。他們苦候數日,籌謀種種,然而鄧芝自始至終洞若觀火,不僅看破,更如旁觀戲局一般冷眼瞧著他們做那些徒勞之舉。

\"魏帝...哼,不知何時你們兩家關係竟如此密切了?\"

\"此事關乎家師與魏帝之間的秘事,貧道不便多言。不過如今時局緊迫,我們還是儘快步入正題為妙。\" 鄧芝未再贅述客套之詞,而是直截了當地切入核心議題。

\"魏帝陛下想要詢問吳王,為何拒絕派出弟子前往洛邑作為信使之子,又為何阻撓陛下大軍南下?莫非欲背棄誓言,不再向魏廷俯首稱臣了嗎?\"

此刻的鄧芝早已不見了先前的謙遜與禮數,取而代之的是勝利者的傲慢與得意。

然而孫權此刻只願將一句話擲地有聲地質問鄧芝——江東,才是真正的勝者!

但這話此刻卻不能出口,非但不能出口,還需強裝歡顏,與這位西蜀來客談論這本就荒謬無比的大魏與江東之事。

\"鄧芝仙長請轉告貴上,並非江東有意違背盟誓,實乃陛下大軍降臨太過突兀,致使前線傳訊未能及時送達。如今孤已知悉其中誤會,正欲派人前往貴上處詳細解釋。當然,為消除此次誤會,江東亦會以實際行動向貴上表示歉意,恰好有一批由交州運來的珍奇異獸,今日便敬獻給貴上以作賠償。\"

納貢稱臣,依舊是那古老的規矩,但這卻是表達自身誠意的絕佳方式,唯有以此才能使他們與曹丕的關係得以修復如初。

聽聞此言,鄧芝僅微微含笑點頭,眼中閃爍的精光未曾稍減,而他的話語中仍有後續:

\"魏帝陛下還想問及吳王一事,昔日安遠護法重返中原之際曾言在江東遇見過諸多舊識,現如今安遠護法已踏上尋覓太祖陛下的道路,但他心中始終牽掛著尚留在江東的故人們......\"

所謂安遠護法,正是當年敗於關羽水淹七軍之役的于禁。昔日在曹魏黃初二年,孫權為抵禦西川劉玄德的侵犯,同時也為了爭取到名正言順的地位,遂將於禁遣返中原,並向曹魏俯首稱臣。隨後,于禁被曹丕冊封為安遠護法,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寬恕,實際上卻被曹丕羞辱至死。

然而這些並非重點,真正關鍵之處在於鄧芝所傳達之意:他欲告知江東,曹丕意在詢問,多年過去,江東仍有諸多投降的將士與將領,是否應盡數歸返故地!

“此...使者尚未明瞭,昔日我已將諸如於禁等將軍盡數遣返。”孫權含笑而不接其話頭,“未知尚有哪位將領……”

“莫非吳王以為大魏朝廷僅重視武將乎?難道那些無數士卒,便非曹魏子民不成?”鄧芝一聲低喝,險些令孫權等人啞口無言。

眾人面面相覷,皆是一臉沉鬱之色。

最終由顧雍出面應對:“貴使或許不知,昔時我曾思慮將中原兵馬悉數送返,無奈那些士卒已在江東安家落戶,娶妻生子,安居樂業。

若硬要骨肉分離,豈非顯得過於無情無義!”

顧雍所提及的理由確實有力,然鄧芝對此早有預料。

“那便讓他們攜妻兒一同返回中原便是。”鄧芝笑容滿面,顧雍聞聽此言面色也為之一僵。

“實則,他們不願離去矣。江東水土肥美,地域廣闊而人口稀疏,江東女子溫婉賢淑。那些中原士卒至此便不願再離,我等亦無可奈何!”

此刻,顧雍漸入佳境,他看出此人分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哪怕開出天價條件也無所畏懼。

多年以來,雙方面對面交鋒,自曹操至曹丕,無論大小戰役不下百場。今日汝佔我百里疆土,明日我攻破爾一座城池。

經年累月,又有誰知淮南之地究竟有多少曹軍士卒如今在江東落地生根?

又有誰能知曉多少江東士卒深入中原,在那裡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談及歸返之事,鄧芝寸步不讓,顧雍亦毫不示弱,堅決稱他們不願離開,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返回中原。

倘若強行要求他們舉家遷回中原,那江東人口恐怕至少會銳減一成之多!

因此,關於此事,鄧芝堅如磐石般不肯妥協,而顧雍也同樣強硬,堅持稱他們不會離開江東,除非中原放開淮南通道,允許江東人士迴歸故土。

雙方圍繞此事展開激烈的口舌之爭,整整一個時辰過去了,兩人說得口乾舌燥,卻仍未能達成共識。

顧雍此刻依然堅守立場,堅決主張雙方共同開放淮南通道,並允許彼此民眾自由進出對方領土。

但此舉顯然並不現實。相較於中原的屯田制度,儘管江東世家眾多,但因孫權治下頗有成效,江東在百姓心中仍被認為是更易於生存的地方。

如此,雙方陷入尷尬境地,均不願在此事上再做過多糾纏,只能暫且擱置。

最終,鄧芝與顧雍就在這種膠著的狀態中敲定了最後的談判條件……

第一,江東之地再度向曹氏門閥獻祭歸順,孫權自稱江左之臣,並誓言只要曹丕尚在人世,江東便永無悖逆之意!此言固然多餘,畢竟曹丕正值修煉巔峰時期,心中所念唯有一統天下。

至於江東,待到那一日真的來臨,無論曹丕是否仍在世,他們總有應對之策與藉口。

第二,雖先前江東未能遣返將領士兵,然此次朱桓擒得的魏將王雙及大戰俘獲的曹軍將士,皆需盡數返還!

據此兩點條件,料想曹丕應當能夠應允。江東亦未作猶豫,為防範再生變故,孫權立刻派遣使者攜珍貴丹藥與靈材前往宛城,重修舊好之盟約,並令朱桓釋放所俘曹軍將士將官。

此刻,鄧芝已然完成了其作為“大魏天闕使節”的全部使命。正當孫權與眾臣如簡雍等人略感寬慰之際,卻見鄧芝此人竟再次朝他們深深一禮。

“大漢帝國使臣鄧芝,參見吳侯!”

此一幕令孫權等人頗感愕然,不明鄧芝此舉用意。

“鄧芝先生,此舉何意?”

“適才鄧某一拜乃因魏國之事,但今日則不然,某此行乃是為我大漢仙域而來,欲與吳侯商議重續舊誼之事。”

孫權及顧雍聞此言,即便尚未明悉鄧芝身份來歷,卻已知其並非易於對付之輩。其狡黠善辯之態,實令人心生忌憚。

“這……”顧雍舔舐了一下微顯乾燥的嘴唇,繼而無奈地望向滿面肅穆的鄧芝使者,“先生,可否先行歇息片刻?”

“不必了。”鄧芝揮手謝絕,緊接著整理了一下衣衫,口中雖已乾渴至極,卻仍毅然進入談判狀態。

“敢問吳侯或顧雍大人,所謂南疆之事究竟所指為何?”

果然不出所料,鄧芝話鋒一轉,首先提及南疆之事,意圖將其作為籌碼!

顧雍聞此言,只得深深吸了一口氣。他曾試圖找人代替自已與鄧芝繼續交談,然而此刻群臣皆如縮頭烏龜般無人敢於挺身而出。感受到孫權那灼熱的目光投射下來,顧雍唯有咬牙深吸一口氣,開口道:

“鄧芝先生!某願向前幾步,以示敬意。南疆之事暫且按下不表,不知先生能否先告知我等,那南山要塞如今究竟何況?分明不久前,西蜀劉玄德方與我等罷兵修好,怎如今又於南山要塞挑起戰端?”

\"還請列位明鑑,此事並非我蜀漢有意背棄盟誓,實乃...乃是吳侯麾下南疆雄師突襲太過迅猛,待訊息傳至時,我方確有猝不及防之處。如今家主已洞悉其中誤會,故特派鄙人前來向吳侯澄清一二!\"

鄧芝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瞠目結舌,不止顧雍,殿內所有人無不動容。孫權聞之,心中暗自苦笑,彷彿這話正是自已剛才所講...

此刻...

此人之舉,荒唐至極!

\"鄧芝道友此番言語何其......何其......\" 顧雍欲反駁,然而張口結舌,竟是尋不到合適的話語。

不僅是話語相仿,更是因剛才他們的吳王也曾提及,若他此刻駁斥,此前耗費一個多時辰談判得來的一切都將付之一炬!

一個多時辰固然無足輕重,但他們商定的條款卻至關重要!

顧雍當前便面臨一道抉擇:是順應曹氏之要求,抑或是讓鄧芝代表西川繼續討價還價!

鄧芝此舉,已使局面陷入進退維谷之境地。

一旦選邊站隊,必然得罪一方。

\"道友果然高明!\" 突然,吳國尚書令冷笑一聲,\"對於南山大營之事,我江東自能理解,至於那位打著江東旗號的雍闓......\"

\"敢問雍闓打出的江東標識,究竟是否屬實?\" 鄧芝忽然發問,主動給江東留下轉圜餘地,\"實則我家主公仍願信任吳侯,畢竟我們曾多年共結同盟!\"

\"道友所言甚是!\" 顧雍心知肚明,這臺階不是白下,一旦下來,後續的訴求便會變得棘手異常。

但他如不下這個臺階,事情恐怕只會更加棘手!

這個來自西川的使者顯然低估了他,之前的種種行動與對曹魏的付出,原來都在為這一刻佈局。

這位年輕使者不僅毫無謙遜之意,甚至可以說鋒芒畢露尚不足以形容他的銳氣。

鄧芝見顧雍並未進一步狡辯,亦未立即提出已方條件,而是悠然自得地看著上方的孫權,似是在等待他首肯。

望著鄧芝面上那一抹淡然微笑,孫權最終也露出一絲微妙的笑容。

見到孫權的這一笑,鄧芝不禁輕輕一笑,他明白孫權已然應允。

\"家主感念兩國舊情,特命趙子龍將軍率軍退回永安城,並願退出荊州爭奪,但望吳侯能堅守諾言,開放雙方關隘,使我西川流離失所之兵民得以重返故土!\"

這才是鄧芝此行的目的,同時也是劉禪的意願。

西川與江東之間的恩怨糾葛,日後有的是時間慢慢清算;而眼下最重要的,則是把那十萬西川將士安全帶回。

當年,劉備在夷陵一役中喪盡天良,一場大火焚燒殆盡,戰場上戰死者、投降者無數!

然而,劉禪深知,此江東地域內藏匿著不少於兩萬的戰俘,切不可輕視這批戰俘,他們乃西川的菁英精銳。

這些戰俘之中,除了一隊隊身經百戰的銳兵,更重要的一群則是諸多中堅將領!

若能將這些人安然帶回,西川重振聲威之時日必將大幅度縮短。精銳士兵固然重要,但數量充足的傑出中層將領,則能使民間的青年壯丁迅速成長為合格的修士戰士!

因此,鄧芝毫無保留地將此事告知顧雍,並明確表示此事並無任何轉圜空間!

“江東川人的歸鄉之路暢通無阻,那麼在西川避亂的江東人士也能隨時重返故土,如此雙贏的局面,即便曹家那位仙尊不同意,但我家仙尊卻持開放態度!”

顧雍望著鄧芝臉上那副吃了大虧的模樣,心中竟萌生出將他胸膛剖開,探究其內心究竟為何色彩的衝動。

“閣下如此言論,實乃……”

“難道剛剛能與曹氏使者達成的協議,在我大漢就無法兌現了嗎?不知在各位大人眼中,我大漢究竟何處遜色於曹魏,竟至於對我等這般待遇!”

“你!”顧雍此刻顫抖的手指指向鄧芝,欲言又止。

“孤允了,此事就此定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上你別怕,這是我給的百萬大軍

是一隻dog

九州梟雄傳

貓太閒李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