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潑泥鰍,只吃不拉、只喝不尿的爛貨!還不還我馬來!”孫悟空大聲叫罵道。

白龍吃了馬,便伏在澗底中間,潛靈養性。突然聽到有人叫罵,本還想忍他一時。

只是這罵聲越來越難聽,他便忍不住心中發火,連忙躍浪翻波,跳出水面,大聲道:“是誰膽敢罵我!”

孫悟空見白龍出來,連忙帶著唐僧躲在了山石後面,渾然不見齊天大聖的風采。

那白龍躍出水面,只瞧見劉伯欽雙手握叉,心中認定這便是罵自已的人,便搖身向劉伯欽衝來,一爪抓向他的頭顱。

白龍心想:“這一爪下去,你就算是銅頭鐵腦,也要被我抓得魂消氣洩!”

卻沒想到,自已的爪剛觸碰到了劉伯欽,便抓不下去了,這種感覺和抓到硬東西還不一樣,抓到硬東西還能感受到阻力,可是這次明明抓不下去,卻又感受不到任何阻力。

白龍不信邪,又對著其他部位抓了幾抓,具是徒勞。

白龍怒道:“有本事就正大光明的打上一場,別用這種把戲!”

劉伯欽仿若雕像一般,並不答話。

白龍之前在水底便被孫悟空氣的火冒三丈,上了岸卻又無處撒氣,氣鼓鼓地轉身就走,卻突然身子一沉摔倒在地。

白龍扭頭一看,卻見自已的尾巴上被被貼上了一封金色壓帖,上面寫著“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色大字,正要轉身撕下,一柄九股託天叉便已經抵在了自已的脖子上。

白龍冷哼一聲道:“東海龍宮的九股烈焰託天叉?你們這是要趕盡殺絕了?”

孫悟空不知從何處竄了出來,道:“趕盡殺絕?那慫包龍王還能幹出這樣的事?快說說,你們四海到底發生了啥?”

白龍冷哼一聲,並不說話。

劉伯欽道:“我是大唐取經人,和東海沒有什麼關係。”

白龍道:“取經人?你是唐僧?你除了頭上戴個箍,哪裡像個和尚?”

唐僧緩緩走出來道:“我才是唐僧,這位是我的護法,人稱鎮山太保劉伯欽。”

孫悟空道:“是極是極!他鎮的是山,和東海沒有關係,你們四海到底發生啥事了?俺老孫被你身上這壓帖壓了五百年,寂寞的很,與時代也脫節了,快來與我說說!”

白龍道:“聽你的聲音便是罵我的人吧!你剛剛說‘你們四海’,明顯是知道我的身份和跟腳,卻上來就罵我,絲毫不提你們是取經人的事,你想聽,我偏不說給你聽!”

孫悟空道:“還不是因為你吃了我們的馬!”

白龍道:“我在這澗水下無聊,見有人來,本想上來看看,誰知那馬直接跳進我嘴裡了!它要是直接跳進來還好,那木皮做的馬鞍,鐵釘釘的馬掌也不脫,我現在肚子還不舒服呢!”

眼看孫悟空與白龍這就要吵起來,半空中突然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唐三藏!”

眾人抬頭觀看,正是觀音菩薩,唐僧連忙下拜。

看著這和自已印象裡電視劇中形象一模一樣的觀音菩薩,劉伯欽心想:“不知在其他人眼中,觀音菩薩是個什麼形象。”

觀音菩薩指著白龍道:“唐三藏,這廝本是西海敖潤之子敖烈,因為他縱火燒了殿上明珠,他父親告他忤逆,是我救它下來,路上為你做個腳力。”

白龍大聲道:“他不是我爹!我不叫敖......”

“嗷~~”還沒等白龍說完,觀音菩薩用手一指,白龍便“嗷”的一聲變為了白馬。

劉伯欽心想:“這顯然是有隱情,而觀音菩薩不讓說,以後可要找時間問問這個白龍馬。對了,觀音菩薩的傳音之術也需要學一下,只是這事不好明說。”

菩薩道:“我這便回去了。”

孫悟空卻突然上前扯住了他:“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麼難走,保護這個凡僧多久能到?還給我帶了個箍,我不去了!不去了!”

菩薩道:“你當年修煉未成時,還肯盡心修悟,現在有了一身本事,反倒懶惰起來?也罷,假如日後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滿天神佛皆來幫助於你。”

孫悟空聞言,這才謝了菩薩,那菩薩便架起雲霧,回普陀山去了。

劉伯欽心中不禁感嘆:“孫悟空要的就是菩薩的許諾啊,這樣他才能藉著請幫手的理由,躲過監視,暫時自由一段時間吧。”

唐僧得了新馬,只是嘆了一口氣,三人一馬便繼續上路了。

幾人走了兩個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山精野獸,狼蟲虎豹。只需劉伯欽展開鎮山氣場,便無人敢來侵犯。

唐僧對孫悟空感嘆道:“有了伯欽,即便你有降龍伏虎之術,也無需使用了。”

光陰迅速,又值早春時候。但見山林錦翠色,草木發青芽;梅花落盡,柳葉初開。

幾人踏著春光前行,又見太陽西墜。

唐僧勒馬遙觀,山凹裡,有樓臺影影,殿閣沉沉。

唐僧道:“伯欽,你看那裡是什麼去處?”

劉伯欽抬頭看了道:“不是殿宇,就寺院。我們趕快點,去那裡借宿。”

唐僧點頭稱是,於是握緊韁繩,催動龍馬,徑奔前來。

孫悟空也加快了腳步,劉伯欽則架起了烏雲,兩個半月的練習,劉伯欽的雲雖然不快,但也能算得上是低空飛行了。

不多時,三人趕下山凹,伯欽散了烏雲,唐僧下了白馬,悟空卸了行李。

前方果然是一座寺院,只是並非朱門紅牆,放眼望去全是粉色。

粉色的門,粉色的牆,粉色的樓閣,粉色的迴廊,粉色的鐘鼓,粉色的佛堂。

粉色的門頭大開著,上面有一塊粉色的牌匾,上書四個粉色的大字——觀音禪院。

孫悟空笑道:“這老菩薩的風格還真別緻,粉嘟嘟的煞是好看。”

唐僧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裡的風貌果然與我大唐不同。”

劉伯欽道:“事出反常必有妖,長老還是小心為上。”

三人見這寺門大開,正要進門,卻見那門裡走出個耳戴金環、身穿粉色僧衣的和尚。

唐僧見了,施了一禮,那和尚見了也不回禮,昂首挺胸地問道:“你是哪裡來的和尚?是給我們方丈‘獻茶’的嗎?”

唐僧道:“貧僧唐三藏,乃東土大唐欽差,上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經。行到此處天色將晚,欲借宿一晚。”

劉伯欽見唐僧自稱“唐三藏”,便知他對這粉衣和尚的態度不滿了。

這一路行來,若對方是個好人,唐僧便說“弟子陳玄奘,是取經的和尚”,若遇到官府或無禮的,唐僧便說“貧僧唐三藏,是大唐的欽差”。

不得不說,唐僧這招以勢壓人確實好用,那傲慢的粉衣和尚聽到“大唐欽差”四字,立刻雙眼泛光,連連鞠躬道:“原來是天朝上國的法師,快請進,快請進。”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地之主:辰逸

我欲成神

長生:新婚第一天,獎勵酒劍仙體

狂刀蘇浪

從末日開始逆向修真

咱家大任

姐姐把我殺死後我變成了死神

蘇蘇竹子

覺醒之力炎天篇

天外之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