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著聞言大驚,要是把他認定為魏軍,他不僅會白死,還能成為人家的戰功,一時間慌了神。

鄧艾本就性格剛急,剛才又沒能佔到便宜,見來人點出‘魏軍’字眼,大聲道:

“勞煩將軍幫太子殿下,除去曹魏謀逆之賊!”

桓著本是底層校尉,武藝平平,驚慌之下哪還有活路,三五下便被漢軍騎兵斬殺于田間。

鮮血汩汩的流淌,肥沃了一方田地。

鄧艾見了,心情舒暢,對眾人拱手作別,回家帶著母親,跟著漢軍騎兵往洛陽而去。

上蔡自此流傳了一個劉禪千里識英雄的傳說,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典農都尉,鄧艾。

**************

另一個方向。

李宗文、蔡秩兵入廣平郡,這兩個年輕人有幹勁,而且在這裡沒有任何熟人,動起手來毫不客氣。

即便邯鄲劉氏是漢景帝親子敬肅王之後,同樣遭到了土地分配的洗禮,更別說廣平趙氏、閻氏、眼氏、夏氏,全都“遭了殃”。

平原大地上,幾十萬屯民、家丁、奴僕一夜之間翻了身。

一首名為《誰養活誰》的歌曲廣為流傳,一句“五更起,半夜眠,一粒糧食一滴汗,地主不勞動,糧食堆成山”,道盡了千年困苦。

另外,一首童謠流傳田間地頭:“鬥倒豪門和惡霸, 窮人拍手笑呀, 窮人拍手笑。分糧分地又分房, 感謝……”

***************

冀州方面。

趙雲帶著趙統直奔魏郡,原本以為會一帆風順。

誰料魏郡的信氏、景氏、鄉氏、公孫氏等族人,被隔壁廣平郡的“災難”嚇到了。

竟然聚集了8萬人馬,要和趙雲決一死戰。

趙雲原本不願多造殺孽,當他看到風塵僕僕趕來的豪門大軍,看著揮舞著鋤頭的所謂士兵,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提起龍膽亮銀槍,直接殺入敵軍,用了大約半個時辰的功夫,於萬軍中,將敵將殺的人頭滾滾。

然後帶著8萬人馬,攻破了各處塢堡,放出了大批奴僕,史稱魏郡大捷。

平定了魏軍的叛亂,趙雲將具體工作分給了手下,自己帶著兒子,來到了冀州最西邊的常山國。

真定趙氏舉族振奮。

他們只是中小豪強,終於迎來了史上第一個車騎將軍,趙氏一族有了壯大的機會。

因為提前得了趙雲的訊息,他們先一步將家產在全族內均分,更餘出相當一部分給了家丁,助他們獨立。

因此得以儲存相當田產。

其他家族,諸如明帝子常山王劉側之後,真定王之後,光武帝子簡王之後,章帝子河間孝王之後。

皆因看到了廣平郡和魏郡的情況,痛定思痛,紛紛效模擬定趙氏的操作。

常山國因此成為歸降最快、分地最順利的地方。

**************

待各項工作平穩後。常山郡各族推舉趙氏族人,趙倫為太守,趙雲為了安定人心,便允了。

這日。

趙雲喚來趙倫,交給他一個冊子,鄭重道:

“此乃皇帝和太子欽定的太守工作手冊,羅列了種種工作任務,你定要好生執行,造福一方百姓。”

趙倫一臉認真的接過,用心去看。

只見冊子上密密麻麻寫了太守的執政內容:宣揚教化、編纂戶籍、築城修路、興修水利、開拓農田、發展紡織……

最後,還有專門一項,乃‘績效考核’,羅列了細細的考核內容。

比如,一個郡轄區內,庶民的人數多了會加分,流、氓多了會減分,豪門多了會減大分,豪門分戶了可以酌情免減。

又比如,產糧數量、農田面積、絹布產量、房舍數量、道路里程、稅賦金額、底層人才數量……都會和過去五年平均值相比,或增或減各有加減分。

趙倫看了半晌,小心問道:“族叔,礦產指數、冶金指數、教育指數……都是什麼意思?”

趙雲笑道:

“這些問題,將來會有專門的官員前來教導,到時候你好生學習就是,目前,你的主要任務就是讓所有百姓有田種,有衣穿,有飯吃,有屋住!

只要我們努力,咱們大漢一定會國富民強!”

趙倫皺著眉頭,問道:

“國富民強跟我有什麼關係?廣大百姓吃飽飯,穿好衣服,跟咱們趙氏有什麼關係。

不應該,是優先扶持咱們趙氏一族,讓趙氏成為常山,乃至冀州的最強家族嗎?”

看著他無比認真卻充滿困惑的眼神,趙雲一嘆:

“你還要將眼界再提一提啊!若是隻能看到趙氏族人,看不到天下人、窮苦人,沒有心思為他們謀求美好生活,那這個官,你不當也罷!”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機女上位!瘋批繼兄欲罷不能

愛吃芒果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