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百川下去之後,再沒有人上來比試了。

而且,再比試恐怕也只能比騎馬射箭,然而這兩樣才是許敬堯真正的強項。

誰跟他比這倆?那不是跟壽星佬比歲數嘛!

總不能跟他比劃船吧?船也劃不到臺上來啊。

呂充見沒人再來挑戰,就解散眾人,各自回營。

至於許敬堯,當然是給他安排了個房子,一樣住在了大營裡。

而許全呢,則是讓他原路返回,這沒他的事了。

說是水師軍營,但畢竟是府兵,靠的是屯田自給,刨去種田的日子,實際上沒有多少訓練。

十天有五天訓練就不錯了,而農忙的時候一個月也未必有五天。

也不知道這樣的軍隊是怎麼形成戰鬥力的。

許敬堯不用屯田,這些時間自然就成他的假期了。

呂充不去管他,知道他是許司馬的兒子,也不會說什麼。

六月份正是農忙的時候,今年雨水又少,天氣又熱,湎水兩岸的軍田都需要灌溉。

呂充也沒時間管別的,之前魏玉龍籌備軍糧調走了許多稻米,這一季的水稻又還沒收。

今年要是減產,怕是自已過冬的糧食都不夠。

整個六月乃至七月,呂充以及另一個營的王通,都在湎水兩岸忙著給稻田裡引水、除草。

手下幾百水兵,跟附近私田裡的農民一起忙活水稻。

這也是生產力低下,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過,水稻就是這樣,費人工。

好在衍州是稻麥兩種,白雲縣東北部就有很多麥田,到七八月就可以收割。

百姓倒不怕有青黃不接的時候,更別說湎水南下河網眾多,魚蝦蟹等水產豐富,這也是衍州富庶的原因之一。

許敬堯這些天沒怎麼教他們拳法槍法,聽說是因為田裡缺水,大夥都下田裡去了。

許敬堯到漉公湖看過,湖水的水位都下降得很厲害,今年怕是個旱年。

天氣也熱,天上連雲彩也沒幾片,大中午樹上的葉子都曬得發燙。

許敬堯沿著河岸走,有些河床淺的地方都露出來了,曬得龜裂成了一塊一塊的。

河邊的水田裡,一隊隊水兵人挨著人,提著木桶排隊到河邊打水,給水田灌溉。

應該是上游引不下水來了。

“看這情況,要是還不下雨,怕是真的得影響收成。”

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觀刈麥》來了。

裡面有一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這些田裡勞作的人,不管是在原世的唐代還是現代,還是在這個不為人知的時代,都是一樣的。

他們接受著同樣的辛苦,卻無法改變。

許敬堯唏噓不已,又想起另一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他覺得現在自已的想法和白居易一樣,他又有什麼功勞不用去田地裡勞作?

而眼前這些人又有什麼過錯,非讓他們這麼辛苦勞作?

肯定不是過錯,但他一時間也想不清楚為什麼。

這恐怕是個哲學問題。

回到大營,許敬堯無聊得很,就在營房周圍瞎轉悠。

這營裡的樹很多,官兵們在這些樹上拉了繩子,曬些衣服裙甲什麼的。

有的還搭了架子,把樹蔭連成了一片。

許敬堯在樹下乘涼,偶爾一股微風吹過來,樹葉被帶得嘩啦啦直響,這聲音透著一股涼爽,沁人心脾。

靠坐在樹下,許敬堯享受著這一刻清閒的愜意。

看著那些曬衣服的架子,忽然,他有了一個想法。

“對了,水車!”

“用水車打水又不用電,還比人力快,這多好?”

沒錯,用水車給水田灌溉是能把低處的水運到高處的。

“以我的動手能力,鼓搗鼓搗木頭竹子應該不難,乾脆做個水車出來算了!”

想到就幹,趕緊去找人幫忙。

找到呂充,跟他把想法一說,呂充立馬給他安排了十個人,聽他調配。

許敬堯馬上安排任務,找木板的找木板,砍竹子的砍竹子,再有就是買轆轤,找木匠。

有個木匠當然更好辦,畢竟榫卯這東西很難,沒手藝根本做不來。

沒多久,回來一個,還帶著一個。

許敬堯一看,他帶回來個老兵:

“不是讓你去找木匠嗎?”

“他就是!”

“你會榫卯不會?”

“會!咱營裡木匠多的是,都是我教出來的。”

“咱營要那麼多木匠幹什麼?”

“修船嘛!免不了隨時有個船漏進水的時候,總不能老請人修吧。”

“所以我們都是自已修,久而久之就都成木匠了。”

“那好,我畫個圖紙,你看看能不能做出來。”許敬堯非常開心,有這現成的木匠那就好辦多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品寒門

科創板

詭異小鎮:以貓之軀,收容神靈

神奇掛燙機

555555555

北的天空

追回我的小青梅

星川落子呀

高考穿鬥羅,你看我高興嗎

沒有餡的南瓜餅

獸世學院,全員瘋批

一杯奶蓋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