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住了幾天,大概瞭解了一下這一家人。

這條村叫清酒村,離原主的家幾百公里外。李叔名為李大二,為人老實正直村裡人都喜歡叫他老李頭。老李頭父親三年前就去世了,母親王氏就做主給兄弟倆分了家。這王氏是出了名的偏心眼,分家時不僅給大哥李大一家蓋了青磚大瓦房,還把大部分的肥田地分給了大哥。

老李頭和妻子藍氏最後只分來了兩畝薄田和這三間破破爛爛的茅草屋。這茅草屋據說還是老李頭的父親年輕時養豬的棚子改的,勉強隔出四間屋子來的

沈攸宜住一間,藍氏夫妻和小花住一間,東屋本是他們大兒子果兒住的,一個月才回一次因此現在是蘇嬤嬤和巧兒在住,西屋是廚房。吃飯也是在西屋,平時不下雨就在院中吃。

老李頭退役後兩口子這些年就靠著這二畝薄田和沈將軍發的二十文退役金本也活得很自在的。但這老母親要求這兩兄弟每月交三十文的生活費用。就這樣老李頭兩口子飢一餐飽一餐地養活了兒女,那日子過得極苦。

沈攸宜感嘆道;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嗎,怎麼這麼偏心。

又是一個晚上沈攸宜打算在院外走走,看月華如銀,星空璀璨,感嘆道這是在現代看不到的天空呢!

沈攸宜裹緊身上的衣服,嘆口氣自言自語道:“這房子無論如何都要修一修了。”也不知道要在這待多久,接下來還有漫長的冬天,再不修房子,她估計活不過這個冬天。沈攸宜沒走兩步就累了。

回到房中,沈攸宜躺在床上,看著房頂上破舊的床幔發呆。

這幾天的經歷就跟做夢似的,動了動自已的手指,有點不敢相信,但又很幸運自已活著著,至於其他的,人活著總會有希望,沈攸宜一直堅信這一點,想著這些事,沈攸宜又睡了過去。

因為睡得早起得也早,巧兒更是早早就起來幫忙煮早餐了,蘇嬤嬤一大早就出發了,藍氏夫婦吃完早飯還得去田地裡幹活就先吃了,藍氏的女兒要在街上賣花也早早吃完出去了,等到沈攸宜出來的時候,院中已經一個人都沒有了。

沈攸宜“巧兒坐下來一起來吃早飯吧”

巧兒“小姐你先吃,奴婢不能這樣沒越矩,蘇嬤嬤回來得說我了”。

“巧兒,我現在身邊只有你跟蘇嬤嬤了,我是真的把你當親姐妹了”沈攸宜是認真的,因為巧兒跟沈攸宜同歲,對巧兒自是跟她也比較親切一點,還有這個人生地不熟的世界確實只有這兩個人可信得過的。沈攸宜見巧兒有點動容了緊接著又說“你不坐下來就是不把我當親人了啦”

“小姐…”巧兒很是感動以前的小姐可不會這樣對她,同時也心疼小姐。

“你就是那藍氏孃家帶回來的窮親戚”這句話生生打斷了主僕情深的對話。

來人是一個頭發花白,滿臉皺紋,說話卻中氣十足,旁邊還站著一個身材豐腴的中年的女人, 來人不善呀。

沈攸宜嘴角上揚,宛如春花綻放,開口笑道:“您二位想必就是小姨口中的那位心地善良的好奶奶和和藹可親的大嬸嬸吧!”接著,她又乖巧地叫了一聲:“王奶奶好,大嬸嬸好。”

王氏“這小丫頭嘴巴倒是挺甜的”

小王氏“聽說你會原在這長住”,李大一的妻子也姓王,所以別人為了區分這兩婆媳都叫她小王氏。

王氏聽小王氏是這麼一說,瞬間又拉下臉來,“你們要長住就一個老婆子出去找工作,也不知這個藍氏交不交得出月錢,要是少了一分你們幾個就趕緊給我走”。

仔細一琢磨,這才記起之前蘇嬤嬤提到過,儘管已經分了家,但每個月還是得向這位老母親繳納整整三十文錢作為月例銀子。如此看來,想必那王氏心中擔憂不已,生怕家中突然多出三張嘴後便無力承擔這筆費用,所以特意前來檢視情況。而蘇嬤嬤之所以這般急切地衝出門去尋找差事,恐怕也正是出於同樣的顧慮吧!畢竟,多一個人就意味著多一份開銷,如果不趕緊找到一份穩定的營生,今後的日子恐怕會越來越艱難。想到此處,不禁讓人心生感慨:生活之艱辛。

小王氏“娘千萬別生氣,等藍妹妹回來又得說我們跟小孩子計較了。”

“藍妹娃昨天買了一塊上好的布料肯定是沒錢啦,估計怕是用完了”小王氏再次開口

小王氏這麼一說王氏更生氣了,王氏沒出聲但臉色越來越差心裡暗想:那藍氏這個月的月錢還沒給呢,還敢做新衣服,現在又領一幫人回家,看她回到我不好好搓磨一下她。

沈攸宜算是明白了,小王氏是來拱火的。

“嬸嬸你人真好,連我小姨買了什麼都知道,對王奶奶也是極好,你昨天買的一塊肉肯定是給王奶奶吃的吧”沈攸宜裝著天真的開口。

“月錢定當也是月月都給足”沈攸宜講完這句心想,綠茶語錄在小朋友嘴裡講出來一點都不違和呀。

王氏瞪一眼小王氏 “你也不什麼省心的東西,好幾個月都沒交過月錢了,這個月有錢買肉了是吧,那就趕緊回去給我先交了這個月的月錢再說”說完拽了著王氏離開了

“不是這樣子的,是因為你兒子說這幾天太累了想吃點肉補補”小王氏的聲音越飄越遠。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和神明一起遊戲

業耶耶

刀域異世

和一葉

碎片微光

我想執筆繪山河

飛昇九月

蜀山五五開

【女帝】風禾盡起

寧月白

霍總,太太又去夜總會跳舞了!

布蕾血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