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幣同學。這是我分享學習的第70天,每天學習進步一點點。

關鍵詞:囤比特幣:手握私鑰的快感。(文章寫於2018-09-28)

把財富儲存在一串“虛幻的”私鑰字串上,是人類儲值方式的重大革命。

我們在參與一場社會實驗,它存在失敗的可能性,但是我們無怨無悔。

這場實驗的目標很大,如果一切順利,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在20年後漲到億人民幣。

我們沒有其他能耐,只能靠囤積比特幣,並耐心地等待屬於自已的財富自由。

雖然會經歷衝動、孤獨、無聊和矛盾等心理考驗,但是我們已經做好了囤幣準備。

那麼接下來,你會遇到一個問題:你到底應該把比特幣儲存在哪裡?

如果我們囤積黃金,我們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銀行租個保險櫃,把黃金存進去;另一種是在家裡買個保險櫃,把黃金存進去。答案可能需要視情況而定。

但是,對於囤比特幣而言,答案永遠只有一個——囤在自已手裡。

什麼叫囤在自已手裡?有且僅有你掌握了能夠動用這些比特幣的私鑰。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1. 此處特指囤幣,而且是長期囤幣。如果你只是想炒幣,那麼你可以把幣存交易所,畢竟對交易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2. 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錢包”,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錢包,因為你並不掌握私鑰。它們容易跟真正的錢包混淆,因為介面可以做到完全一樣,甚至易用性還要更好一些。我不推薦你使用這類“錢包”囤幣。【注:不是說這類“錢包”不能用,它們有它們的用途,比如放少量幣供平時消費時使用。】

3. 還有一些“錢包”會付給你利息,你需要時刻想想p2p理財的風險。感興趣也可以百度“比特幣存錢罐”。

如果你不願意自已掌握比特幣私鑰,或許是兩個原因,一怕風險,二怕麻煩。

所謂風險是與技能相關的,對於掌握了私鑰管理方法的人而言,其實沒什麼風險,反而是不掌握私鑰更具風險。曾經有個哥們存了900個幣在,當然那會兒幣也不值錢,後來幣價漲到了1000美元,這哥們才發現發生了擠兌,提不出幣。原本是個美好的故事,結局卻很悲慘,宣佈倒閉,這哥們自殺了。

所謂麻煩是與意義相關的,對於有意義的事情而言,我們從來不會感到麻煩。關於私鑰管理有多麻煩,我們以後再談。本文想表達的是,無論掌握私鑰多麻煩,都值得擁有。你之所以怕麻煩,僅僅是因為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有多重要罷了。

李笑來曾經說過: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技術手段實現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但它並不太好理解,尤其是對於那些從來沒有接觸過比特幣私鑰的人而言。我個人的理解如下:比特幣第一次使得我們可以把財富儲存在一串“虛幻的”私鑰字串上,這是革命性的,它意味著人類社會最大的需求之一,每個人都有的儲存財富的需求,其方式發生了重大革新。

1. 如果你用現金儲存財富,當擁有鉅額財富時,你的現金可能會放滿1間屋子。實際上,你並不擁有這些財富,因為你拿不走。你的現金會慢慢發黴,或某天被人開卡車拖走,並且燒壞幾十臺驗鈔機。

2. 如果你用銀行存款儲值,提取轉賬都很方便,但你的賬戶存在被銀行凍結的風險。即使你現金不多,能隨身攜帶,存款也不被凍結,你依然存在被增發貨幣稀釋財富的風險。20年前的1萬元存單,放到今天還剩下多少購買力?

3. 如果你用黃金儲值,你同樣無法拿走,於是你可能會跟某證券大佬一樣,偷運44公斤黃金出海關被查。

4. 如果你用不動產儲值,那就不僅僅是無法帶走的問題了,還有被強拆強徵的風險。

5. 如果你用股票儲值,你也很危險,弄不好會意外死亡,股份被捐給慈善機構。

只有比特幣,完美的解決了上述問題。

無論是把私鑰藏在書裡,還是記在腦子裡,你都可以攜帶財富,全球暢通無阻。而且,這些財富是正在屬於你的,只要你不說,就沒人能搶走,甚至都沒人知道你擁有這些財富。

俗話說,錢財乃身外之物。這話其實只適用於2009年之前。比特幣誕生之後,錢財不再是身外之物。雖然生,還是不能帶來,但是死,你卻可以帶走。

如果你不想把比特幣遺傳給子孫後代,你只需要毀掉私鑰,其結果等同於捐了,因為全世界持幣者都是受益者。

因此,如果說這世界上還有一樣東西是真正屬於你的,那它就是比特幣。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自已掌握了私鑰。

1. 如果你不掌握私鑰,你就無法享受這革命性的儲值方式。

2. 如果你不掌握私鑰,你就無法真正理解這場社會實驗的意義。

3. 如果你不掌握私鑰,你就沒有真正的擁有過比特幣,更不要說什麼長期囤幣。

4. 如果你不掌握私鑰,你就體會不到那種“你再也不能把我怎麼著”的快感。

當然,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掌握私鑰也有代價,那就是一切後果自負。聽起來很嚇人,其實也沒你想象的那麼嚴重,我就從來沒有丟過幣。

假如你生活不能自理,那麼放手讓你自已照顧自已,風險確實很大。但是當你學會自已照顧自已時,放手就沒什麼風險了。

現在問題來了,你是想永遠生活不能自理,一直依賴別人,還是想盡快學會自已照顧自已,以便放飛自已,享受真正的自由呢?

幾年前,我第一次製作冷錢包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作為一個小白,我當時使用了最笨的辦法,在一臺廢舊膝上型電腦上重灌了系統,下載Core錢包(那時候叫QT),斷網之後安裝錢包,生成新地址,備份錢包到2個格式化過的隨身碟,然後發幣到錢包地址。從此,我擁有了冷錢包,我掌握了私鑰,而且還有兩個備份。我對當時既興奮又懷疑,還有一點點不安的心情,記憶猶新。

直到很久之後,我才終於弄明白雜湊函式、不對稱加密和橢圓曲線,那種對安全性的懷疑和不安逐漸被打消。而隨著時間的推移,1年,2年,3年,它一直很安全,我對它的信心越來越強,對私鑰管理越來越有心得。

掌握私鑰,你會漸漸對比特幣產生全新的認識。你會不由自主地關注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因為對於你而言,這些才最重要。去中心化保證比特幣不被增發,不被凍結,安全性保證比特幣不被破解。而所有其它那些花裡胡哨的屬性全是次要的。你也終將明白,幣王就是幣王,其它那些花裡胡哨的幣,絕大部分是垃圾,是一些踏空比特幣的人創造的垃圾。

你會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你真正擁有了自已的財富。你甚至會開始懷著憐憫的心情看待舊世界的人們,他們忙忙碌碌,卻仍沒有意識到,並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已的。

他們依然對比特幣的價值持懷疑態度,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手握私鑰的那種快感罷。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天見。你好,我是幣同學。這是我分享學習的第71天,每天學習進步一點點。

關鍵詞:囤比特幣:尋找合適的購買時機。(文章寫於2018-10-07)

我們都希望使用有限的投入獲得更多比特幣,那麼何時是合適的買點呢?

很多比特幣腦殘粉會告訴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買入比特幣。這話既是正確的,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是因為,放在一個大的時間尺度,任何時間購買比特幣,都能獲得鉅額回報。比如上一輪牛市的頂點是8000元人民幣,或許真的套住了一批人,但是隻要拿到了今天,仍然是N倍收益。

不正確是因為,每一個囤幣者的資金量都是有限的。這意味著,如果你控制得好,可以多獲得好幾倍的幣,例如:你透過定投把平均成本降到2000元人民幣,那麼你的幣量會是高點買入的4倍。那麼,根據我們前面的計算,你可以提前1個週期(4年)實現財富自由,這顯然也很重要。

我希望所有囤幣者都能夠以最低成本持幣。為什麼呢?囤幣者是市場上的硬手,都是隻買不賣的。我當然希望更多的幣集中在硬手們的手中,而不希望那些炒來炒去的人拿到太多幣,因為他們拿到了也沒意義,遲早要吐出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判斷購買時機呢?

李笑來在《比特幣世界簡明生存指南》提出:長期來看,我認為可以把礦工成本看做基本面。

但是,他從來沒有解釋過原因,因此很多人並不認同他的觀點。

我認為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上一輪熊市最低點的幣價是900元,當時吳忌寒接受採訪的時候透露,生產一個幣的邊際成本是800元。這其實間接支援了李笑來的觀點。

我們先看看比特幣的難度增長(圖1),雖然比特幣價格起伏很大,但是難度基本沒有出現過回撥,而是單向上漲。

這說明,比特幣的價格從來沒有跌落到當時主流礦機的電費成本之下,否則就會有大規模關機現象出現,算力就會下降,從而造成挖礦難度下降。因此,電費成本是比特幣價格的硬支撐,這一觀點,至少在歷史上,都是有效的。

但是,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是不合理的,因為價格是需求決定的,與成本無關。在理論與事實矛盾的時候,我們需要修正理論,下面我個人的解釋。

比特幣的特別之處在於,任何一個人,包括你和我,在準備持有比特幣的時候,都會考慮它的生產成本。因為每個人獲得比特幣都有兩種途徑:買幣和挖礦。如果你可以透過挖礦以5000美元的成本獲得比特幣,你就不會用6000美元去買。

在這一點上,比特幣與其它商品有本質區別。如果你要購買蘋果手機,或葡萄酒,你主要關注的是商品的品質,而不是成本。但是,如果你要購買比特幣,你主要關心的則是成本。

成本又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成本不一樣,如果我去挖礦,成本可能是10000美元,所以,對於我而言,當然是直接買划算。

但是,總會有人掌握礦機或電力資源,越大的資金,越有動力與資源結合,實現低成本。而一旦比特幣價格接近最低成本線,原本準備投入礦業的資金就不會再投入了,而會選擇買幣。於是,就解釋了為什麼比特幣的價格從來沒有跌落到主流礦機的電費成本之下。

根據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比特幣價格的下限是當前主流礦機的電費成本。 但是,即使知道這個,也仍然沒有太多可操作性。如果這一輪熊市沒有跌到成本線,怎麼辦?畢竟像上一輪那樣跌到900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

因此,我們必須在幣價相對較低的位置先購買一些比特幣,再留一些錢,或者去賺更多的錢,等待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

什麼叫相對較低的位置呢?我們再來看看比特幣的歷史價格(圖2)

紅色的線是比特幣的價格,它符合指數增長模型,綠色的線是比特幣價格的指數增長擬合線。

理論上,只要你在幣價(紅色線)處於擬合線(綠色線)的下方購買比特幣,都是划算的。

藍色的線是200日定投成本,注意它與200日均價是有區別的。200日均價是算數平均值,200日定投成本是幾何平均值。關於二者的區別請自行百度,幾何平均值總是小於算數平均值的。

想象有這樣一個人,他從200天以前開始定投比特幣,每天固定投入1元。一直定投到今天,他的平均成本就是藍色的線。

很多人推崇定投比特幣,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定投成本(藍色線)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幣價(紅色線)下方執行。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定投,你能跑贏絕大多數一次性買幣的人。

那麼,具體在什麼區間內購買比特幣最划算呢?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 比特幣價格低於200日定投平均成本,意味著在這個時候買幣,可以跑贏定投的人。

2. 比特幣價格低於指數增長模型的估值,意味著在這個時候,幣價被低估了。

圖2是指數座標,看不清楚。我們現在定義兩個比值,比特幣價格\/200日定投成本,比特幣價格\/指數增長估值。在這兩個比值同時小於1時候,就是比特幣價格被低估,並且直接購買比特幣比長期定投更划算的時候。

我們看看這兩個比值的歷史走勢(圖3)。

歷史上出現過兩次,兩個比值同時小於1。一次出現在2011年底,時間持續2個月;另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在圖3中以紅色方框表示。

在這兩個時間段之後,都有很長的時間(超過1年),比特幣價格\/200日定投成本> 1,但比特幣價格\/指數增長估值< 1,這意味著幣價仍然被低估,但直接買幣稍遜於定投,但二者差別並不大。在圖3中以綠色方框表示。

無論是紅色方框,還是緊接著的綠色方框都是非常好的購買比特幣時機。時間視窗其實很長,沒有必要急於一時,深怕自已錯過了什麼。

那麼,我們現在處於什麼位置呢?今天,這兩個比值都剛剛跨進小於1的區間,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正在迎來史上第三次最佳囤比特幣的時機。

考慮到還有一年半比特幣就要產量減半了,第三次最佳囤幣時機的時間視窗可能有一年左右。最終能囤積多少比特幣,差不多就取決於我們過去的積蓄和未來一年時間內的場外賺錢能力了。

對比上一輪熊市,在這個區間內,仍然發生過比特幣價格的腰斬。但無論如何,在這個區間內進行定投,成本不會比抄到最低點高多少了。

總結一下,長期來看,我們可以把礦工成本看做基本面。在大多數時間,定投都是極佳的策略。比特幣價格同時低於200日定投成本和指數增長估值的時候,就是比特幣價格被低估,並且直接購買比特幣比長期定投更划算的時候。現在剛剛進入兩個比值小於1的區間,我們可能正在迎來史上第三次最佳囤比特幣的時機,時間視窗大約一年。

李笑來在《韭菜的自我修養》中說過:梭哈是交易參與者的大忌,任何時候都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現金。

我完全同意,也不推薦任何人梭哈比特幣。如果你真的打算囤比特幣,不建議資金量超過三成。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後面還會反覆涉及到。從各種角度看,梭哈都是不值得的。

《囤比特幣》會分享我在過去幾年囤比特幣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寫它的目的不是宣傳比特幣,而是幫助那些已經準備囤比特幣的人。如果不看好比特幣,最好取關我。是否看好比特幣很大程度上與價值觀有關,我無意改變任何人的價值觀。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天見。你好,我是幣同學。這是我分享學習的第72天,每天學習進步一點點。

關鍵詞:囤比特幣:唯有比特幣。(文章寫於2018-10-12)

看破一切,唯有比特幣。

除了比特幣,我不持有任何其它數字幣。但我也不會黑任何幣,因為從來沒有哪個幣可以透過黑別的幣獲得成功。

我相信,比特幣只需要做好自已,根本不需要關心其它。但我也不認為所有其它幣都沒價值,相反很多都是有存在價值的,只是比特幣更有價值而已。

比特幣的分叉幣,我全都賣掉了。有一些人宣揚所謂的1:1持倉,其實是沒有自信,或者沒有價值觀的表現。分叉幣的價值觀與比特幣在根本上存在衝突,一個對比特幣有信心且知行合一的人,是不可能同時持有的。

但是,我也不反對任何人持有任何幣,哪怕是傳銷幣。

比特幣是命最硬的

對於一個長期囤幣的人來說,其實只關心一個問題:我囤的幣在10-20年以後能否存活?

其實,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比特幣存活的機率最大,因為比特幣是最去中心化、網路最健壯、系統最安全、功能最簡潔的。這不是說比特幣就一定能活到10-20年之後,而是說如果連比特幣都活不到10-20年之後,其它幣更加沒有機會。

有些人會推銷XX幣,把買XX幣比喻成給比特幣買個保險,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比特幣失敗,XX幣只會死的更快。XX幣要存活,必須先祈禱比特幣能存活。

換句話說,之所以今天大家還有機會發各種XX幣,是因為各國還沒有找到幹掉比特幣的辦法。如果幹不掉老大,就不值得幹掉小羅羅,這就是小羅羅們還活著的原因。而一旦各國找到了攻擊比特幣的辦法,你覺得你發的幣還能活下去嗎?私發貨幣一定是死罪。

既然是長期囤幣,你就一定要選擇命最硬的那個。

比特幣是願景最大的

市場上的數字幣按照功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貨幣類;一類是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應用類。事實上,貨幣也是應用,而且是最大的應用,沒有之一。

這兩類的願景存在本質性區別,貨幣類的願景遠超應用類。

前面的文章,我已經多次討論過,比特幣的目標是成為人類儲值的首選。而儲值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應用,是人人都有且與生俱來的需求,我們賺了錢就必然需要用某種方式存起來,儲值是絕對的剛需。關於儲值的總規模,我們也分析過,目前全球市值134萬億美元。

區塊鏈應用的規模最終能做到多大呢?大部分割槽塊鏈應用類的幣,性質比較像股票。通俗的說,就是創始人要做一件事,需要融資,希望大家投錢。且不論這些專案是否值得投,就算做到比蘋果和亞馬遜還牛,也不過就是1萬億的規模。

所以,在願景上,儲值市場就比區塊鏈應用要大至少100倍。

比特幣會贏家通吃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兩類數字幣的發展趨勢。

在貨幣領域,比特幣必然贏家通吃。對於貨幣而言,只存活一種貨幣是總體成本最低的,也是最高效的。貨幣是度量衡的一種,種類越多越混亂,因此,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要統一度量衡。

如果我要求比特幣付款,而你只接受萊特幣,那麼我們交易時就需要透過交易所兌換。這實際上,降低了效率。因此,貨幣的未來一定是贏家通吃的。

由於比特幣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遙遙領先,吸引了大量優秀的開發者和堅定的儲值使用者。其它貨幣類數字幣已經喪失了逆襲的可能。

但是,比特幣要想完全擠掉其它幣也不可能,因為很多幣是有存在價值的。

一方面,它們可以為比特幣開道。例如:比特幣隔離見證之所以能夠啟用,就多虧了萊特幣率先啟用,證明隔離見證是安全的,擊破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長期謊言。

另一方面,它們也可以用於功能測試。一些高風險的功能,可以先在其它幣上測試。但是,如果側鏈出現,這種測試任務就會轉移到側鏈上。

所以,我預測未來會存活3-5種貨幣類數字幣,但是,其它幣的總和可能也只有比特幣的零頭。於是,持有比特幣就足夠了,因為你很難判斷到底是哪幾個其它幣能存活。萊特幣的位置也一樣是危險的。

應用類會百花齊放應用類就不一樣了,它們大機率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今天你提出一個,明天他整一個,後天肯定有人整的,你放心。

最初提出做應用是BTS,請問現在它在哪裡?做應用,要求又快又大,還要好玩,這種需求對技術的要求是無止境的。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蘋果需要不斷地更新換代,才能維持自已的領先地位,但黃金只需要維持穩定,就還是那個黃金。

貨幣的功能實際上是越少越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紙幣上還附加一個籤合同的功能,還開闢一片空白區域供你留言和畫畫,或者還帶著一款遊戲供你消遣,你會覺得這是創新嗎?顯然不是。你一定會認為它華而不實,畫蛇添足。人們終究還是會選擇那個“乾淨”的貨幣,而比特幣就是這麼的乾淨。

既然這樣,我們是不是就不能玩其它幣呢?

當然不是。難道大家就只能投資黃金,不能投資某個公司的股票啦?某潛力原始股被你抓到了,也可以實現百倍千倍的收益。

我為什麼不投任何其它幣?

我被比特幣的願景深深吸引,它會贏家通吃,而且命最硬。那些亂七八糟的幣在願景上都無法打動我,而我又不會去做違心的事。我不會明明不喜歡中醫,還去買中醫股票,僅僅就為了賺錢。

而且,我也沒有必要去投其它幣。當只持有比特幣就能實現財富自由的時候,也沒有必要花時間去折騰其它幣。投資最大的成本實際上是時間和精力投入。更何況大多數人玩來玩去,比特幣卻越玩越少了,連李笑來都不例外,真是費時費力還虧幣,何必呢?

再次,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選中的股票大漲,你會怎麼辦?很多人會選擇套現,換成貨幣。那麼幣圈的基礎貨幣是什麼呢?毫無疑問是比特幣。

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去炒亂七八糟的幣,就可以坐享其成。因為無論別人炒虧了還是炒賺了,他們投入的真金白銀,最終都會流到比特幣上的。你賺錢越多,你的儲值需求就越大。你虧錢越多,賺你錢的那個人的儲值需求就越大。無論如何,我等著就好了。

我為什麼不反對別人玩其它幣?

我甚至不反對任何人發幣,也不反對任何人玩傳銷幣。因為,我是自由主義者,我堅持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已的,而不是用來攻擊別人的。

甚至你完全不看好比特幣的話,我都支援你遠離比特幣,去買你自已看好的幣。比特幣的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尊重個人財富的自由,而且是尊重個人選擇的自由。我跟它的價值觀完全一致。

在一個完全自由的世界裡,人人都應該為自已的行為負責。

一個姑娘非要跟渣男談戀愛,通常你是勸不住的。如果用力過猛,她還會懷疑你對她有什麼企圖。唯有等她吃一次虧,她才有可能會長一智。

當然啦,還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結果——她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深深地愛上了騙她的渣男。

無論哪種結果,你能做的都只有:祝她性福!

而且,你終會明白——給予一個人自由,哪怕她會走彎路,會受到傷害,也是你能夠給予她的最大的尊重。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天見。你好,我是幣同學。這是我分享學習的第73天,每天學習進步一點點。

關鍵詞:囤比特幣:不要跟著感覺走。(文章寫於2018-10-13)

囤比特幣其實是反覆決策的結果,別人覺得簡單是因為只看到結果,而看不到決策的過程。人們常說:投資是反人性的。確實如此。

我們經常要做一些違背自已感覺的決定。比如:

1. 放在長週期裡,我如此地看好比特幣,為什麼又只投入三成資金?

2. 放在短週期裡,我認為比特幣大機率會跌,甚至可能腰斬,為什麼不先賣掉,等跌了再接回來?

3. 既然其它幣也可以百倍千倍,我又為什麼連碰都不碰呢?

這些看起來都是反直覺,但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能夠用理性戰勝感覺,是一個投資者必備的素質。

囤幣囤到今天的人,實際上都不簡單。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還會反覆跟自已做鬥爭,在囤與賣之間糾纏著。

我一直告訴大家,要把私鑰藏得深一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一時衝動做錯事。但是,藏私鑰只能拖延時間。

在衝動之後,如果我們不能把所有問題都考慮清楚,做出讓自已信服的決策,我們遲早還是囤不住比特幣的。

那麼以上那些反直覺的決策,都是如何做出來的呢?關於如何做決策,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了,市面上也有很多書籍在討論。在這裡,我僅分享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你僅僅需要懂一點機率論,並且理解預期收益率這個概念,並懂得如何計算它。

這個方法分為三步:

首先,把某個選項的各種可能性列出來;

然後,計算它的預期收益率;

最後,對比各個選項,看哪一個預期收益率最高。

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例一:願景那麼大,投入那麼小。

事實上,投入的資金量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一點,可以五成;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一點,可以一成。總體來說,不推薦超過三成。

根據我們前面計算的結果,20年後,比特幣會漲到億元。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投入卻不超過三成呢?

因為,比特幣還是實驗階段,風險依然很大的。現在,我們假設比特幣成功的機率是10%。實際上,這個機率值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牢記它不是百分之百一定成功的。

現在,我們計算一下,囤幣和不囤幣的預期收益率。輸入條件如下:

%的機率比特幣成功,漲幅1000倍,即收益率100000%。

%的機率比特幣失敗,歸零了,即收益率-100%。

於是。

1.囤幣的預期收益率:10%×100000%-90%×100% = 10000%-90% = 9010%

2.不囤幣的預期收益率:0%

顯然,我們應該囤幣。比特幣成功的機率雖小,但是成功之後,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更何況,比特幣成功機率絕對不止10%,怎麼著也有三成吧。我故意寫得這麼悲觀,是想告訴大家,哪怕只有一成的把握,比特幣依然值得擁有。

但是,我們能把全部資金都投進去嗎?顯然也不能,畢竟長期來看,很大機率是要歸零的。儘快實現財富自由固然重要,保證現在的生活不受影響也很重要。

最優決策應該是,拿出部分資金囤幣,推薦不超過三成,最多不能超過一半。後面我們還會從心理的角度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如果一切順利,一輪牛市過後,你就會變成接近於滿倉。因為,你投入的那三成資金,翻了幾十倍。到那時,你再去體驗滿倉的感覺也不遲。

就算一切不順利,比特幣不幸歸零了。你完全可以用剩下那七成資金,隨便投點啥,很快就能把損失賺回來的。對你的生活根本不構成影響。

例二:看空不做空。

根據《囤比特幣:尋找合適的夠買時機》的分析,我們可能正在迎來史上第三次最佳囤比特幣的時機。我們大機率會進入一個比特幣的築底過程,先深跌到底,然後牛市開啟。

其實,我認為短期後市,八成會跌,但是我的決策是不賣幣。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個決策,認為我要麼對自已的看法沒信心,要麼就是在忽悠別人。但是,八成會跌與不賣幣其實是不矛盾的。

假設我對後市看法如下:

%的機率漲,漲幅500%。這很正常,比特幣這玩意的漲幅我們都見過,隨便就是幾倍。 %的機率跌,跌幅50%。

於是,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持幣和賣幣的預期收益率。

1. 持幣的預期收益率:20%×500%—80%×50% = 100%—40% = 60%

2. 賣幣的預期收益是:0%

雖然大機率會跌,但是持幣的預期收益率仍然更高,所以我選擇繼續持幣。

出現這種反直覺的結果,是因為比特幣漲的機率雖小,但漲起來就是暴漲;跌的機率雖大,但最多不也就是腰斬嗎?

你坐在開往未來的高速列車上,列車突然停了下來,有八成機率要倒車,1個小時之後再啟動,有兩成機率突然發車,沒趕上就再也上不來了。你會不會下車去玩1個小時,賭一把車不會突然發動?

建議不要賭,那1個小時玩不出花的,萬一小機率事件發生了,後果可就嚴重了。

對於比特幣而言,這小機率事件就是我們常說的黑天鵝事件。一旦某個經濟體爆發巨大危機,比特幣列車突然啟動,而你恰好下了車,那麼你以後就只有看的份了。

黑天鵝之所以是黑天鵝,就是因為它沒法預測。既然不能預測,我們就不能下車。

就算幣價腰斬了,也沒啥了不起的,也就是虧掉三成資金的一半,我們還有充裕的鈔票可以用於抄底。偷著樂吧。

例三:XX幣收益可能更高,我也不碰。

我認為未來還有很多的幣的漲幅可以超過比特幣,但是,漲幅大我也不買,這其實也不矛盾。 如果你有一筆錢:

1. 投比特幣:20%的機率漲,漲幅500%;80%的機率跌,跌幅50%。

2. 預期收益率是:20%×500%—80%×50% = 100%—40% = 60%

3. 投XX幣:10%的機率漲,漲幅1000%;90%的機率跌,跌幅90%。

4. 預期收益率是:10%×1000%—90%×90% = 100%—81% = 19%

還是投入比特幣的預期收益率更高。看起來,XX幣漲幅可能更高,但是,它暴跌的機率也更高。而且,平均100個幣裡面,能有1個幣的漲幅超過比特幣就不錯了。

更何況,你可能會買很多種幣,有些會漲,漲幅能超過比特幣,但另外一些肯定會歸零的。所以,在總體收益上,你想跑贏只囤比特幣的人,極其困難。強如李笑來,站臺發幣無數,也沒有能夠辦到。

以上三個例子,總結就是一句話,做決策不能跟著感覺走。

感覺會跌就去賣,感覺會漲就滿倉買,是最不明智的。

大多數早期玩家沒囤住幣的原因是,只要行情來了,就完全忘記了比特幣的巨大願景,只盯著眼前的一點點得失,從而忽略了踏空的巨大風險。

作為一個囤幣者,並不是任何情況都絕對不能賣幣的,急用錢的時候當然應該賣。但是,無論你選擇繼續囤,還是立刻賣,你的決策都必須是理性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所幸的是,作為一個新人,相對於老人,在囤比特幣的時候,是有巨大優勢的。

幣圈老人其實很不容易。因為面對的都是全新的局面,根本沒有經驗教訓可以借鑑,全靠自已摸索,犯錯的機率自然很高。而新人則可以充分借鑑和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做出合理的決策,儘可能地避免犯錯。

很多老人在錯誤決策後,因為心理負擔太重,就不會再回來囤比特幣了,他們從此也就與人生最大的機會失之交臂了。而作為新人,大家是沒有這個負擔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天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那亂七八糟的呼吸法

躺平的鹹魚kl

葉羅麗:開局王默是神明

月亮說早安

火影忍者之黑珍珠

虛澄槿汐

鸞鳳驚巢

愛吃香酥南瓜條

我只想正常的談戀愛

夢裡無

瞧一瞧,看一看

我就是那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