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段旅行過後,在一個新年的午後,我終於可以一個人在十幾平的小臥靜靜坐下來,真真地去試圖讀懂一本書,瞭解一個人。

那本《夜之細聲》,凸凹先生2012年出版的讀書隨筆,是我從二手市場淘來的。淘書的習慣,日久天長,不知不覺成了生活中一種高消費動作。目測下去,不大的房間,書架,書立,書箱,書櫃已經堆滿了書。買書的初衷是為了讀書,實際效果卻是大多數稱之為書的朋友到手之後,新鮮兩天就束之高閣了。我們家先生稱我的購書癖好為劣習,前前後後買了一大堆,走心的卻沒有幾本。

對於他的說法,我一笑了之。實際上,我想告訴他,一直以來,我在尋找一本書,一個人,尋找一種感官上的節奏,尋找內心上的一種認同。我想找一個線頭,然後,真正開始那段叫做文學的旅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時間在21世紀的現在越跑越快。有時候,我會莫名恐慌。恐慌在看不進魯迅先生巴金先生一部部經典作品的當下,恐慌忘記那些曾經發生在那個古老國家的無邊快樂和傷痛。

當上個世紀大街上到處可見的報刊亭已經成為不可尋的歷史,當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一年半載後都找不到文字曾經來過這個世界的印記,我的心是茫然無措的。對於一個喜歡文字的人,那是一種無序的狀態,說不清好壞,道不清分明。

直到有一天,聽著輕音樂我和我的祖國,那首我曾經在舞臺上唱過很多遍的歌曲,握著凸凹先生用心寫就的《夜之細聲》,那一刻,粗獷的我,終於安靜下來了。安靜在目錄裡的每一個條目,安靜在作者的每一串文字,每一段感觸,每一處推介。書裡,我讀到了純粹,讀到了安詳,讀到了許久我一直在追尋的種種。沒有偏執,亦無過往矯正,有的只是一個讀書人應有的一切。

用心做一件事情,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真的很難,就像凸凹先生一篇文章的題目叫咫尺之艱。最近的日月表面上拋去了事業的塵囂,放鬆了許多,實際上。內心著實的感受只有自已最清楚。當沒有了所謂的來自外界的壓力,表面上的放鬆只是暫時的。更多的是每天用有為和無為兩個詞不斷的衡量自已的日常和做派。當午夜失眠,白天嗜睡猛然來襲,你又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不斷去否定自已。當一段又一段曾經入心的音樂再也聽不進去,當你不再是曾經驕傲的你,高昂的你,你只能尋找另外的一個世界與自已妥協。

那本書,那本我尋找許久的書,終於跌跌撞撞的來了,來的讓我欣喜讓我茫然的心緒開始落地,開始覺得每天的日子過得還算有些意義,開始一段嶄新有為的新的旅程。

在一個個寫不出細膩文字的當下,還好,還可以讀讀書,去別人的文字裡尋找另一個虛擬世界關於自已的粗獷印記。

走王如初沒走過的路,讀王如初沒讀完的書,唱王如初沒哼哼完的調調兒,看王如初沒看完的花花世界,尋找另一段人生中自已存在的價值。

這樣,活著,應該,也挺好。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天之人族獨尊

春遇雪

遇見不如不見

Panda胖胖

神印:楓秀陛下今天也在改寫未來

煌煌不似少年遊

千金歸來,我跟大佬姐姐一體雙魂

秋月白啊

末世人皇劫前傳之問蒼天

木七木一

秦醫緣

物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