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千字文前後5個人看過,包括我自已。最終的結果就像那在太陽底下拔幹水分的饅頭渣兒吞到嗓子眼兒,如鯁在喉,難以下嚥。我不禁開始嘀咕:文學,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癸卯兔年,大腦以超級速度跑上正軌飛旋半載後,文字吞吐速度明顯變緩變慢,其中的關鍵點在於那個咬文嚼字的初衷。文學這趟苦旅,磚瓦壘多了總會想些事情,想下一次能不能研磨一塊與眾不同的石頭或者堆一個不同的形狀出來供業內人士推敲把玩。

文學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職業,和工科生做專案搞驗收大概是一個意思。確切的說,文學是一個以專家評判論英雄的行當。每寫完一篇文章,為了防止後期出現坍塌事故,定稿前偶爾都會找個朋友觀摩觀摩,雖然我自已本身也很主觀,雖然文字寫到現在尋找苟同點這種事情做的越來越少。

那篇文章能夠存在的緣由是在查了木心老師一堆資料後,買了他上下兩冊的文學回憶錄,看到那與眾不同的封皮感慨萬千,索性在那本書沒翻幾頁的前提下寫了那麼一篇文章。關於那篇文章最初的心思,我嘗試用了一些半文半白的語言,對於我自已算是一個創新層面的試水,一頓搗鼓下來,效果總體還算不錯。

後來,有個朋友玩直播讀書會,需要一篇稿子,就順手遞了過去。開始的結果雖然不能簡單定義為一片大好,不同凡響,但是至少讓人欣慰。身為小學語文老師的朋友的意見和朋友的朋友的意見用幾個字描述大概意思是:語言優美,犀利,有自已獨特的想法和見解,是不錯的一篇文章。

再後來,閒暇聊天空隙,那篇文章到了一個把我稱之為朋友的人手裡。認識兩年多之後,才知道他在作協是有所謂頭銜的。一個人怯想,現實生活中,大概只有我那麼不識時務後知後覺之人才會忽略其它外在的東西僅僅鑽研糾結在一個字一段文一個標點。之前我總稱呼他為老師,後來熟了,我管他叫哥。文章給過去好多天,他都沒有回覆。起初我把他的行為簡單定義為忙了所以無暇顧及。

再後來,文章給到了一位業內雜誌編輯老師手裡。起初,對他的定義源於對他一句話的斷章取義,他告訴我,他的時間很寶貴。也不是誰的文章都看,那句話真的吊足了我的胃口。轉眼又是好多天過去了,又是我主動問起,他告訴我最近稿子堆得有些多。幾分鐘過後,他把我扔過去的那堆文字那堆認真思考後堆成的小丘總體定義為沒有看過書僅憑一紙書皮寫下的直觀感受,另外他提到了文章的意義。

說實話,文章寫到現在,一般人的意見我很少聽或者聽了也大都進不了耳朵,包括我一輩子都在搞文字的父親。但是,關於上文那位編輯老師的話,這次我還真的聽進去了。一篇文章。從第一時間我自已的預判,到第二時間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的讀後感,再到後來所謂專家的第三眼認知,一波三折的經歷短時間內把我從波峰扔到了波谷。那些天,我有些茶不思飯不香,一直在糾結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昨天晚上,半夜睡不著覺,思來想去,瞬間,豁然開朗。

文字寫了三年時間,我很少拿天津市作家協會那個會員證來說事兒,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對文學沒有態度。那天為了說明文學的屬性和意義,編輯老師提到雜誌也需要一些知識普及類文章。當時我告訴他,那一類文章不是我寫不了,是我覺得沒必要去寫。那個時點那句話本來就是話趕話,說者無意,後來思來想去,不知道是不是達到了聽者有心的效果也未可知。

知識普及類文章到底該不該寫,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在我看來,能從百度搜羅拼湊出來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去寫。文學的屬性,在我看來,在普通人層面,重點不應該放在不斷重複和隨時苟同,而是創新和不敢苟同。而編輯老師,也就是業內專家那裡,不應該是居高臨下,高屋建瓴,而是發現那些在夾縫兒中生存的初級寫作者的優點加以引導使之向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文學發展的層面發展。

我已經有半年都在寫文章,沒有投稿了,大概的原因是報紙為數不多的副刊版面大都被50歲以上的人把持著。更多時候,發文章這件事情摻雜了很多人情冷暖因素在裡面,一言難盡的事情太多了。我是一個喜歡較勁和追求所謂真理之人,作為一個初級文字工作者,能夠走到現在的動力就是想辦法讓自已不焦慮不焦躁。暫時的放棄,並不代表沒有想法。雖然我稱不上千裡馬,但是路走得多了總會碰到一個兩個伯,。就算是個瘸腿的動物,也總有見天日的那一天。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理論上應該會有那一天。

所以,我很慶幸,能夠認識那位和我年紀不相上下敢於直言的編輯老師,雖然他入行很久,在別人那裡算是專家,但他並沒有倚老賣老,更沒有以偏概全因為一兩篇文章對我去過早的做出有傾向性的評判。因為後來百轉千回過後,經過改稿會這一流程,最終他還是選了我的稿子上了刊,那本刊物的名字叫《天津文學》。那是我在文章被另外一個報紙編輯放了兩次鴿子憋屈很久以後出現的小機率事件。

文學的屬性,應該包含溫暖信任和希望,這三個片語合在一起大概可以描摹人性的光輝。我知道,發我文章的編輯老師,他尊重我的努力和付出,不會拿我的病來文學上說事情。我也知道,世界很大,又很小,有的地方是江湖,也有的地方是清流。

有些覺得對的東西,還是應該去堅持,雖然可能當下顯得是那麼不合時宜,就像那雨後初生樹上掛結的新芽。但是太陽,還是會適時蹦出來,用光照溫馨那片土地上熱愛生活的人們,就像那位偶然間認識給我帶來希望的編輯老師,就像那本我喜歡很久的叫做《天津文學》的雜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少年要修仙

血色宇

當提瓦特的神明們主要關乎於情感

霜葉輕語

戀愛腦都去喝西北風

斷了耳機線

穿書配角系統讓我當大反派

餘氏春秋

異界:亂世梟雄

老么十三少

盜墓:黎蔟的另類人生

安木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