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離開

尤其是前面四句話,更是為天下讀書人立了一個宏偉的目標。

而《師說》一篇文章也是為天下老師,總結並發展了古代教育家尊師重道的思想,結合作者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全面論述了教師的作用、任務、擇師標準等問題。

而後《三字經》更是做為學生的啟蒙教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為這個時候的書除了四書五經之類的基礎書籍,還有一些其書籍。

但是能作為兒童啟蒙教育也就是《論語》最簡單了。

但是作為初學者來說,還是比較比較困難的。

而《三字經》的出現則是給現在的初學者,有了一個新的選擇。

簡單,激動,最適合初學者。

現在林天林文軒的大名在仕子之中已傳得神乎其神,相當多人的人都是想見一見這位高人子弟。

當然《三字經》這書也僅僅只在上層人士交流。

主要是一來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所決定的,二來就是知識壟斷。

醫不叩門,道不經傳,這是自主的定律。

像林天這樣輕易把自已的知識傳授出去的卻是少之又少。

因此,林天雖然沒有出山,但是還是有許多人已經成為了他的粉絲。

就這樣,林天在張家村呆了一個月時間,而《三字經》的內容也已經傳授完畢。

因為這裡比較偏遠,想要有一本書,那是不可能的。

而林天想了想,讓張大牛組織村民,弄了幾塊大石頭放在一處空地,然後在上面寫下了《三字經》的內容,又尋找到了一些工匠將之刻了上去。

這樣,以後就算他不在這裡,後人也能在這裡學習,瞻仰他的大名了。

而村民還專門為這些石板搭建了一個亭子,以免被日曬雨淋。

林天走的那天,全村人,甚至周邊村的一些人也是來送他。

大家都拿出家裡面最好的東西來,以感謝林天對他們孩子的教育之情。

林天看著眼前的村民,內心還是非常的激動。

自已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個時候的村民是淳樸的,不像後世的人心思那麼重。

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像林天這樣的人,為了一飯之恩,傳授一月知識。

而以林天的本事,走到哪裡都不會餓死。

林天特意在此傳授大家讀書識字,只是看到這裡的太窮了,想要讀書,基本上不可能了。

所以心甘情願的留在這裡留下希望的種子。

林天並沒有收大家的東西,最終只留下了張嬸家為他準備的一隻野兔做為乾糧,其他的東西都讓村民拿了回去。

因為林天知道,這些東西夠他們生活好長一段時間了。

只見張大牛對著孩子張二牛道:“孩子,快給先生磕頭。先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

祖祖輩輩,到了他這裡,終於出了一個讀書人了。

儘管只學了一個月時間,但也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只見張二牛當即跪了下來,他這一跪不要緊,周圍的孩子都是跟著跪了下來,然後拜了三拜後,齊聲道:“多謝先生!”

這密密麻麻的差不多近三百人,看起來非常的壯觀。

隨著林天名聲的傳播,周圍村的人也是把孩子送了過來,希望能跟著林天讀書識字。

而林天則是有教無類,來者不拒。

每天還為大家準備了烤魚,中午飯就不用回家吃了。

這是林天讓村民多做了一些地籠,這樣每天都有一些魚兒吃。

林天此時也是非常的激動:“孩子們,快快請起,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見。”

然後又向村民打了招呼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林天怕自已回頭,會忍不住留下來,但是他知道他還有自已的事情要做。

林天沒有給這裡的村民留下紅薯種子,因為這東西太貴重了,干係太大。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裡的村民是守不住這種子的。

雖然紅薯要晚推出幾年,要多餓死很多人,但是林天也沒有辦法。

自已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些了。

林天走了,在張家村留下了他濃重的一筆。

以給張家村留下了希望的種子,後來,人們還在這裡給林天立了雕像,以示對林天的感激。

張家村只是益州一個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林天也將從這裡開始了他精彩的一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手機帶我穿萬界

喜歡風笛的蕭百草

區域性解剖學的學習

鈔票上上籤

人世是骯髒的嗎?

0839

將軍二十一,霍嫖姚為何非我不娶

七前

我重生了,高冷校花倒追我

文刀宇薄

逆襲人生:從工地到董事會

AI戀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