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隱門,屬道門分支。

相傳是由道家先賢的南華真人莊周所創,乃當世眾多門派中最為神秘的一個。

隱仙門曾在戰國與先秦之亂時期活躍在各國之間,參與政治,左右天下大勢,一時風頭無二。唯一可與其抗衡的的另一個門派叫做—鬼谷。

……………………………………………

亂世出山救蒼生,盛世隱居修仙道。這便是隱仙門的宗旨。

自從漢開國皇帝劉邦擊敗項羽,開創大漢天下至今,已近四百年,世間再也沒有隱仙門人大規模入世的訊息。

漢朝到漢武帝時期,皇帝劉徹雄才大略,為加強中央集權,聽從董仲舒的建議,摒棄漢家一貫的黃老之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走上了王道雜霸道的治國之路。

像隱仙門這種不服朝廷管轄,卻又擁有匡世治國能力的民間勢力自然就為朝廷所忌憚。

這天下只有一個皇帝,朝廷也只有一個朝廷。盛世治國僅需一家之言,再也不容他人置喙。

武帝下令,天下門派,願意歸順的,交出秘籍解散組織,或入朝效力,或在野為民。

不願意的,便斬草除根,覆滅門派。

漢武帝鐵了心要打造出一個君主集權的軍事強國。墨家,陰陽家,名家…首當其衝,先後覆滅。自此諸子百家開始陸續退出歷史舞臺。

隱仙門區區百餘人不可能與朝廷大軍抗衡,卻也不甘心就此解散門派,失去傳承。於是當時的掌門丹陽子為躲避朝廷追殺,便帶著近百門徒遠走西域到姑臧山一帶。

後來武帝用兵,漢軍趕跑匈奴,將西域部分土地納入漢家版圖,在姑臧設立武威郡。

為便於統治,後世劉氏帝王分天下為一部十三州。

乃司隸校尉部、揚州、荊州、交州、益州、徐州、豫州、雍州、涼州、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兗州。武威郡歸屬涼州。

……………………………………………

……………………………………………

涼州地界。

“鐺鐺鐺鐺鐺”,一連串銅鑼聲傳來,又急又響。

“走蛟了!走蛟了!大家快往附近山上跑啊,千萬不要呆在家裡!”

“走蛟了!通知各家各戶快逃命啊!”

屋外連續幾天,暴雨如注。水汽磅礴,接天連地。黑水河河口卻連續被堵幾天,今日暴漲的河水終於沖垮河堤,一路穿村過鎮,淹沒無數農田房屋,向東而去。

武田鎮的各大山頭上,已經站滿了躲避洪水的鄉民。鎮子街道和各處鄉野道路上還有很多人正敲鑼打鼓的動員還沒上山的百姓趕緊棄家逃難。

街道上,一時也擠滿了拖家帶口的逃難人群。

眾人皆向東去,唯一人撐傘牽馬向西而行。

此人身著鎧甲,身材高大魁梧。從裝束來看,應該是軍營裡一名下級軍官。

“走蛟了!走蛟了!洪水要來了,鄉親們,快往東邊山上跑啊!”

李老爹猛力敲著銅鑼,扯著嗓子死命喊道。無奈雨聲太大,即使他喊破喉嚨,聲音也傳不出多遠。

“啪”,年邁的李老爹被後面逃跑的人群推推搡搡,一個不慎,摔倒在水坑裡。

一隻年輕的手伸出,將李老爹從水坑中拉了起來。

“老伯,什麼是走蛟?”

拉他起身的那個年輕軍官問道。

“年輕人不懂,走蛟就是洪水來的意思。這洪水氾濫就是水裡那條惡蛟搞的鬼。”

李老爹起身,擦了擦身上的汙水,罵了推他的人一聲,然後轉頭答道。

“這世上真的有蛟嗎?”

年輕人問道,聲音不急不慢。

“當然有啊,我親眼見過的。大家都往東逃命,你怎麼往西走?軍爺,洪水無情,你跟小老兒一塊往東邊山上躲命去吧。”

“你在哪見過的?”

年輕人沒有回答李老爹的話,而是繼續追問。

“山上,就在東邊山上!你站在高處往那洪水裡面看,就能模模糊糊的那水裡蛟龍的影子。以前我也沒見過,只是聽老一輩人說過,剛剛我可是親眼所見。那孽畜有近三十米長,比木桶還粗,渾身黑鱗,似蛇非蛇,兇惡無比。它在水中興風作浪,這洪水就是由它而起。”

“喔?”年輕人來了興趣。

“老伯,這洪水還遠著呢?不用急。你告訴我走蛟是怎麼回事,說的好的話,我把馬送給你。騎著馬報信,總比走路要快。”

年輕人扭頭看了眼手裡的韁繩,禮貌而謙和的說道。

李老爹心想:這人真奇怪,洪水都要來了還不趕緊逃命,還有心在這聽故事。不過看他所牽的馬,膘肥體健,精神抖擻,的確是匹好馬。好在現在洪水還遠,講幾句話不耽誤功夫。騎上四條腿的馬逃命總比自已老胳膊老腿要跑的快。

“我可不是貪你的馬啊,我是想借這馬好給更多的村子報信。”李老爹一聽有這好事,立馬喜笑顏開,雨水順著眉骨不住兩邊臉頰下流,成了水簾。

年輕軍官並不在乎他是為了什麼,提議道“雨下的這麼大,咱們去屋簷下講吧”。

逃難的人流如洪水,在洪水來臨之前,先從街道淹過。

而街道旁一家門店的屋簷下卻有一老一少在那不緊不慢的講故事。完全無視匆忙的人流。

“我也是聽老一輩的人講啊。”李老爹清清嗓子開始講故事。

年輕人側耳傾聽。

“據說蛟龍不同真龍,真龍是神獸,而蛟龍只是凡物。蛟龍雖是凡物,卻有著力敵千軍的強大力量,和無堅不摧的堅實鱗片,這凡間的人和獸很少有能與之匹敵的。但人們向來都只崇拜神龍,而對於蛟卻或畏懼或仇恨。總之,遠沒有象神龍那樣受到人的敬畏。因此每一條蛟龍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要成為世人膜拜的真龍。

傳聞中蛟要成為真龍必須經過兩關,一是前往東海成為海龍,二是渡劫飛昇成為天龍。

可是蛟龍生來就是凡物,既不能離水又不能飛。這前往東海的路,萬里之遙,群山險阻,道路曲折。天下江河並不是完全相通,有些地方根本沒有河道,有些地方河道又太窄,不容其透過,根本就沒水路。離東海近的還好,離海邊遠的,恐怕就只能一輩子被困在一條淺河裡了。但總有蛟不甘心一輩子困在淺水之中,到不了大海。於是就有了走蛟。”

“走蛟?”年輕人本來有些落寞的神情突然來了精神,接著問“沒有水路怎麼個走法?”

“走蛟,那成了精的蛟龍能掐會算,對暴雨天氣特別敏感。每逢暴雨,那蛟龍便趁機提前堵住河口不讓河水繼續流走。等到下雨水漲,蛟龍便放開河口,用自身蠻力再借助水力,沖垮河堤,使的洪水氾濫,陸地河流連成一片,藉此打通它去下一條大河的道路。因此,這孽畜一路向東,每到一地,過不了多久這地方就會洪水氾濫,無數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更有很多人喪生於洪水之中。”

“可惡!這畜牲為了一已之私動不動就讓無數平民百姓受苦受難,用別人的性命為自已化龍鋪路,難怪百姓對它又恨又怕。”聽到這裡,那青年軍官也不由攥緊拳頭罵道。

“是啊,所以每到大江大河,當地百姓就花重金建石橋一座,名叫懸劍橋。再請高人在橋下掛一柄劍,名喚斬蛟劍。為的就是防止有蛟龍從當地河道走脫,將洪水引到下游地區。”李老爹越說越精神,一時間忘了自已身處險地,添油加醋的又接著往下說去。

“那斬蛟劍鋒利無比,懸在大河之上,石橋之下,經千百年來風吹雨打,雪辱霜欺,愣是一點鏽跡不染。

我親眼見過,離小鎮往東十里外的麓江窄口處便有這麼一座大石橋,橋下便懸著這麼一把斬龍劍。那劍長三尺三,通體黝黑,乃千年寒鐵所鑄。無鞘,一眼望去,劍鋒寒光射人。這蛟龍要想東去大海,必要先從這黑水河進入麓江。它又不會飛,要進入麓江,必須要從麓江窄口處石橋下方透過。當那蛟龍蛟龍從橋下過時,那斬蛟劍便會從橋上落下,破開蛟龍那刀槍不入的鱗甲,斬落它的頭顱……”李老爹剛準備繼續往下說,那青年軍官卻一把將其扯過來。

“老伯此話當真?那麓江口當真有這麼一座石橋,橋下當真有這一把劍?”

年輕人目光熱烈,語言急促,似是有一把火在他的心中燃了起來,完全沒有了最開始那泰山崩於前而不驚的自在從容。

“當然是真的?小老兒我親眼所見,還能騙你不成?你,你抓著我幹什麼?”

李老爹被他一驚,到嘴邊的話又忘了,提高了嗓門大聲嚷道。

年輕人聽了這話,原本黯淡的眼睛裡忽然射出迫人的光芒,抓住李老爹衣領的右手力氣也明顯增加。

“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年輕人見老伯不像說謊的樣子,繼而又放肆的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嘲弄的意味,時而癲狂而又悲涼,時而興奮而又開朗。

李老爹被他弄的不知所措,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做出何種反應。

卻聽那青年笑了一陣後,拽過韁繩,塞到李老爹手中道,“馬是你的了!”

年輕人說完這句話,便轉頭走入暴雨之中。也不撐傘,冒雨徑直向東而去。他去勢極快,幾個呼吸之間,便已走出幾十米遠。

李老爹揉揉眼睛,以為是水汽太大眼睛花了,他不敢相信有人居然能走這麼快,快的像做夢一樣。但手中的韁繩與一旁的駿馬都清晰的提醒他這不是夢。

……………………………………………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騰蛟化龍也是如此。

黑河河岸全面決堤,洪水淹沒村鎮,滔滔向東,匯入麓江。一條泛著烏黑幽光的蛟龍正翻波湧浪順著洪水向麓江口而去。

麓江江口石橋。

雨勢漸漸小了,天上的烏雲卻仍舊未收,黑壓壓一片,壓的眾生俯首,草木低頭。

石橋之上,一人昂然而立。左手藏於背後,右手垂下,手中握著一把黑黝黝的鐵劍。那劍劍身黑乎乎一片,毫不起眼,但每個人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知道此劍乃當世利器。雨滴落在劍身周遭,還未近前,便被一股無形劍氣彈開。

持劍之人正是先前的青年。

但凡是人,是正常人,就沒有不怕死的。人與蛟龍這種世之罕見的龐然大物鬥,那是九死一生。

可惜這個世道就是如此,要想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平步青雲,就要能人所不能,敢人所不敢。沒有背景,只能豁出性命。

兩天以後,訊息傳遍整個涼州。黑水河那條為惡的蛟龍在過麓江口時被一青年持斬蛟劍斬殺,鮮血染紅了半片江面,從此麓江下游再也沒有水患的威脅。

青年以性命相搏,自此名揚整個涼州。董卓,從此之後人如其名,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真正的做到了卓立於世間,被大漢權貴所看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皇帝的我一點也不想長生

天照燈

月下所念

清鬱原濁

兩儀顧

欻欻喵

重生之能聽到心聲後我殺瘋了

我心存凜冬

穿越火影,成為止水弟弟

作者擺爛

重生不做舔狗後,學神校草他倒追

愛吃大番茄呀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