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崇煥的處置問題,朱由檢花費了不少心思,也浪費了不少口水之後,才總算保住了他的一條命。

然後,朱由檢又不知道透過什麼手段,或者說是給出什麼誘人的條件,居然讓溫體仁這位內閣大臣堅定的站在他這一邊,幫著朱由檢四處遊說其他反對派。

最終袁崇煥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還能繼續留在體制內工作。只不過是在被降了N級之後,安排到禮部主客清吏司,擔任了從五品的員外郎一職。

禮部的主客清吏司這一部門,主要負責的就是外交工作,根據胡文霆向朱由檢提出的建議,袁崇煥今後的外交工作重點應該就放在對付蒙古方面,其主旨就要是讓蒙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成為大明北部的屏障,幫著堵住建奴南侵大明的道路。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負責外交工作的,不應該是鴻臚寺嗎?實際上,在古代鴻臚寺確實擔負著一些和外交相關的事務,但它所負責的工作內容更接近於現代外交部下屬的禮賓司,也就是說鴻臚寺負責的是外國使臣朝見皇帝時的禮儀引導。

而真正的像出使或邦交之類的外交工作,其實是由另一個更加知名且重要的部門——禮部下屬的主客清吏司來負責。

咱們不妨來說一下鴻臚寺的由來,最早從周代起,名曰大行人,設中大夫兩人,掌接待大賓(諸侯)、大客(孤卿)之禮儀。秦朝叫典客,為九卿之一,漢朝沿襲。

主要掌管王朝對少數民族的接待、交往事務。(以原行人署,屬邦署合併擴大,掌管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因漢朝實行分封制,因此在漢朝時掌管各諸侯國的納貢等事),到了漢景帝時期改名為“大行令”,漢武帝時又改為“大鴻臚”。

王莽時期改為“典樂”,其屬官有行人、譯官等。東漢罷置。至北齊,設鴻臚寺,隋唐有典客署,屬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

從這反覆的撤設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很多時候,外交工作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鴻臚寺在大多數時候都成為了一個邊緣部門。

鴻臚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為鴻臚寺卿,鴻臚寺在級別上是屬於正四品衙門。

再來說說禮部,禮部是南北朝北周時開始設定。到了隋唐則成為了六部之一,以後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

禮部主要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這個是重點)。禮部下設四司,其中就有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外國來使的接待以及國書投遞等工作皆由其負責。

所以說,科舉組織工作和外交工作這兩項是禮部的主要職責。

在主客清吏司這一部門中,分別有主官郎中、 員外郎 、主事、筆帖式、經承等,郎中為正五品,員外郎相當於副職,為從五品。

閒話先說到這裡,咱們主歸正傳,且說朱由檢花費了好大一番心思,並經過一番運作之後,總算把袁崇煥給保了下來,還根據胡文霆提供的意見把他安排到主客清吏司工作。

但朱由檢對袁崇煥在這方面的能力並不是很瞭解,同時對拉攏蒙古應該採取的相關策略也不是特別清楚。

於是朱由檢就派王承恩再次把胡文霆請到了乾清宮,想請胡文霆一起幫著把把關,並向袁崇煥也傳達一些先進的外交理念。

於是,胡文霆就跟朱由檢一起在乾清宮內見到了傳說中的袁崇煥。

在各類史書中,對袁崇煥的評價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他是賣國賊,,死有餘辜、罪有應得;另一種則認為他是搞清英雄,死得冤枉、崇禎是自毀長城。

對袁崇煥的正面評價的如下這些觀點:

比如對手努爾哈赤給出的評價是:“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同朝楊惟和的評價是:“十餘年奴氛孔熾,士卒畏敵,不畏將帥。袁崇煥一振起之,而將士始用其命,軍民始安其生,天下壯之,真今之方叔也 ”

抗清英雄夏允彝:“自有遼事,所用人,鮮能有勝任者。當時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為庶幾;而武臣如劉綎、杜松、滿桂、祖大壽、吳三桂,其最著也。”

康有為:“夫袁督師之雄才大略,忠烈武稜,古今寡比。其遺文雖寥落,而奮揚蹈厲,鶴立虹布,猶想見魯陽揮戈、崆峒倚劍之神采焉。”

“若吾粵袁督師之喪於讒間也,天下震動,鬼神號泣,明社遂屋,餘禍烈烈,波盪至今。嗚呼,天下才臣名將多矣,讒死亦至夥,而惻惻於人心,震惕於敵國,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實以一身之生命關中國之全域性,則豈惟杜郵、鍾室、涼風、金牌之悽感也。……假若間不行而能盡其才,明或不亡。”

梁啟超:“使督師以前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將不能越遼河一步,使督師以後而能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猶不能越榆關一步,故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洲萬不能得志於中國,後金軍之處心積慮,以謀督師宜也。而獨怪乎明之朝廷自壞長城,為敵復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見,而與之俱盡,古今冤獄雖多,語其關係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師若者也。”

“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金庸:“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而對袁崇煥的負面評價則有如下一些:

同朝王在晉:“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張岱:“袁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極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魘也。五年滅寇,寇不能滅,而自滅之矣,嗚呼!秦檜力主和議,緩宋亡且二百餘載。崇煥以齷齪庸才,焉可上比秦檜。”

朱舜水:“奴虜種類,原自不蕃。先年李寧遠以奴隸兒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長養內地,知我虛實情形;又加以龍虎將軍名號,使得控崇別部,狡焉啟疆,失於防禦,遂滅北關、白羊骨諸種,益致彼猖。

又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後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然猶二十年蹂躪,三韓、燕雲屹然無恙。即曾兩入朔易山東,未敢公然盤踞。祗因流寇攻陷京城,慘殺文武。吳三桂愚呆豎子,失於較計,欲報家仇,勾引入寇;逆虜遂令三桂為導,乘機掩襲北京。”

而胡文霆則是辯證的對袁崇煥進行了看待,認為他既然在歷史上能引起這麼大的爭議,說明他在能力方面肯定是可圈可點的,否則一個平平無奇的人怎麼會讓這麼多人對他進行評價呢?

於是胡文霆才會向朱由檢建議,對袁崇煥進行有選擇的使用,把他的權力限制到可控的範圍之內,這樣一來,他能對大明作出貢獻那是最好的,反之,也不會對大明造成太大的破壞。

在胡文霆和朱由檢兩人閒聊了一會之後,袁崇煥就在王承恩的引領下,來到了朱由檢和胡文霆兩人面前,然後就恭恭敬敬的分別向兩人行了禮。

此時的袁崇煥已經被關了將近半年的時間,身上早已沒了先前那種身為督師時的意氣風發,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死裡逃生之後,身上帶著的那種謹小慎微的樣子。

對此,胡文霆也是感慨萬分,但出於對袁崇煥這名歷史人物的尊重,在袁崇煥向他行禮之後,胡文霆還是從座位上站起來,認真的向他回了一禮,把袁崇煥感動得差點就流下了眼淚。

隨後,胡文霆就向袁崇煥問起了一些關於蒙古的情況,在朱由檢看來是胡文霆在考校袁崇煥,實際上卻是胡文霆想透過袁崇煥的相關介紹,對蒙古的情況再作進一步的瞭解。

然後,胡文霆就真正的見識到了袁崇煥的口才和知識的廣博,他向胡文霆介紹說,蒙古,從成吉思汗興起開始,影響力逐漸延伸至亞歐大陸各個角落。

但是蒙古-元帝國的形成,對於蒙古只是一次統一,隨著四大汗國興起、沒落,蒙古又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面,直到達延汗對韃靼形成統一,蒙古又逐漸回到明代視野。

蒙古在進入明代之後,重新回到兩個大的部分:瓦剌和韃靼。瓦剌在成吉思汗時代,是衛拉特蒙古,最早居住於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亞地區貝爾加湖南部森林地帶的部落,也被稱為“林木中百姓”,成吉思汗強大,他們開始臣服於成吉思汗統治,以及後來蒙古-元帝國。

瓦剌四個主要部落分別形成在準噶爾盆地附近,即: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也包括輝特等小部落。不過,這些部落從未真正統一,而是交替統治和臣服。土木堡之變中的也先,就是瓦剌之中準噶爾部落的,統治者是綽羅斯家族。

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主要分佈在韃靼。達延汗就是其中之一,他還把韃靼分成了一些小部落,如察哈爾、兀良哈、喀爾喀、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

察哈爾是達延汗的大宗後裔,察哈爾又轄分很多小部落,如:蘇尼特、烏珠穆沁、浩齊特、克什克騰、敖漢、奈曼等部落。察哈爾大宗的最高首領一般自稱蒙古大汗,現任大汗是林丹汗。

除了韃靼、瓦剌,還有一個科爾沁,這個部落主要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薩爾的後裔,分為嫩科爾沁、阿魯科爾沁等,還包括巴爾虎等幾個小部落。

科爾沁以前一直是臣服於韃靼的,但是後來因為林丹汗的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操作,目前已經被建奴給爭取過去民,使得韃靼失去屏障,不得不向西進行遷移。

因此目前蒙古的格局,從西往東主要就這三個大的部分:瓦剌、韃靼和科爾沁。

在向胡文霆介紹了一番蒙古目前的局勢之後,袁崇煥似乎又找回來一些當初任督師時揮斥方酋的感覺。

於是在胡文霆向他問起,如今應當對蒙古諸部採取何種政策的時候,袁崇煥脫口而出說道:“分化拉攏,扶持林丹汗,幫助他增強一些實力,支援他的勢力重回東邊,借用他的力量來延緩蒙古各部落倒向建奴一邊。

這樣一來,自然而然的就能暫時幫我大明堵住建奴從北邊南下的通道了,大大減輕我大明在北邊的防守壓力了。”

胡文霆笑眯眯的追問了一句:“然後呢?”

袁崇煥稍微愣了一下之後,謹慎的回答道:“然後就是根據皇帝陛下的旨意,來決定進一步的對蒙政策了。下官才疏學淺,目前只能想到這些了,還請大人不吝賜教!”

其實胡文霆心中想說的是,我大明的最終目標是要將整個蒙古也納入版圖,然而就目前大明的情況來說,所有人都會認為,大明能做到自保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還有能力去擴張版圖。

如果胡文霆真敢說出這樣的話,除了朱由檢和王承恩這兩個知道他底細的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會認為胡文霆這是痴人說夢、誇誇其談。

因此,最終胡文霆也沒有向袁崇煥說出自已心中的真實想法,而是對袁崇煥說道:“袁大人的學識非常廣博,提出的對策也非常符合我大明目前的實際情況,陛下也是這樣打算的,因此,在隨後出訪蒙古的過程中,袁大人完全可以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操作。

至於對林丹汗的一些扶持政策,袁大人可以自行斟酌,但務必要掌握住這幾個原則,第一、是不能一次性答應他過多的條件,但又要讓他看到能得到更多利益的希望。

這樣大明和他之間的關係,就能一直維持著,又不至於讓他的勢力一下子擴張得太快,其中的利害關係,我想袁大人應該比我更明白才是。

第二,根據陛下的意思,只要是對我大明有利的事情,袁大人你都可以放手大膽的去做,不需要顧及什麼面子上的事情。

還有,袁大人今後在回報相關情況的時候,就不要走朝廷那邊的正規途徑了,你可以透過隨行的錦衣衛人員,直接向陛下進行彙報,陛下一定會作出合理的安排的。

第三、我估計林丹汗目前所在的位置已經比較接近陝西那邊了,因此,在事態緊急的情況下,袁大人你可以直接從陝西的曹文詔或者孫傳庭那裡得到一些支援,陛下會給他們下達相關的旨意的。”

向袁崇煥交待完這些內容之後,胡文霆站起身轉向朱由檢問道:“陛下,根據您的意思,我已經就相關內容向袁大人進行了交待,不知道您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朱由檢在對胡文霆搖了搖頭之後,一臉嚴肅的對袁崇煥說道:“老師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只要你按照老師的交待辦事,哪怕結果並不理想,朕也不會怪罪於你。

還有,這次你能保住性命,而且還能繼續在朝中擔任官職,都是朕的老師替你向朕求情的結果,因此,今後你可不能忘了老師對你的救命和知遇之恩,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好好的報答他。”

於是,袁崇煥又再次恭恭敬敬的向朱由檢和胡文霆兩人行禮道謝,然後又在王承恩的引領下離開了乾清宮,並馬上就要從京城出發奔赴大草原,完成他的尋找林丹汗並代表大明與之結盟的相關事宜。

在王承恩送完袁崇煥重新回到乾清宮內的時候,胡文霆苦笑著開口對朱由檢說道:“陛下,你還真把我當成神仙了啊,以為我什麼都知道?告訴你吧,剛才袁崇煥介紹的蒙古相關情況,我聽起來就像是聽天書一樣,從頭到尾都是稀裡糊塗的,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說得對不對。

所以,今後要處理這一類事情的時候,陛下你就不要再把我拉上了,你自已處理起來肯定一點也不會比我差,又何必多此一舉非要拉上我呢?”

朱由檢嘿嘿笑了兩聲之後說道:“朕不是想幫老師您多積累一些人脈嘛,袁崇煥他畢竟是曾經當過督師的人,他手下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緊跟他的人。

朕讓袁崇煥知道是老師您幫助了他之後,他懷著感恩之心,還不得向那些緊跟他的人進行交待,讓他們在今後多配合老師您的工作啊。”

胡文霆在向朱由檢道了謝之後,又隨口問王承恩道:“王公公,袁崇煥剛才向我們介紹蒙古情況的時候,您就在一旁聽著的,您是號稱宮中百科全書的,您幫我參謀一下,他所說的內容中是否還有遺漏的地方?”

王承恩在謙遜了幾句之後,開口說道:“公子爺,袁大人的見識確實廣博,據小的所知,他向公子爺介紹的情況非常詳實,並沒有任何遺漏的地方。”

為了對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確認,胡文霆還讓朱由檢安排人找來了目前大明的疆域圖,並把腦子中後世的一些地名,在上面一一進行了對應。一番忙活之後,總算是大致搞明白了當前蒙古的局勢。

明朝末年的時候,以戈壁沙漠為界,蒙古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別是:漠南蒙古:相當於現在的內蒙。漠北蒙古:相當於現在的外蒙。漠西蒙古:相當於現在的新疆、中亞部分地區。

所以說,自打元朝被趕到北方以後,壓根就不需要中原王朝幹些什麼,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會逐漸讓蒙古各部自已創業。

因此在明末清初,三大蒙古的各大部落,其實已經很不團結了。原來成吉思汗的後裔,也就是黃金家族的子孫們,壓根無法維持統治。

漠南蒙古包括了科爾沁部、察哈爾部、土默特部、烏拉特部等等。漠北蒙古又被稱為喀爾喀蒙古,包括了車臣汗、土謝圖汗、札薩克圖等。

漠西蒙古,又被稱為厄魯特蒙古或衛拉特蒙古,包括了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等。

由此可見,後來的清朝,此時的女真,壓根就不需要施加多少手段。這個時候的蒙古各部落之間,早就誰都不服誰了,誰都想做老大,可誰也沒那個實力。

努爾哈赤剛創業的時候,實力非常弱小,即使他後來統一了女真三大部落,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依舊只有十幾萬人的軍隊而已。

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努爾哈赤覺得必須要和蒙古各部落聯合在一起才行。尤其是,只有搞定了隔壁的漠南蒙古,努爾哈赤才能放心大膽地出征南下。

當時察哈爾蒙古的老大林丹汗是黃金家族的後裔,也是蒙古第三十五任大汗。所以說,按道理,所有蒙古人都要聽林丹汗的。

不過,當時的蒙古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林丹汗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要統一蒙古,結果努爾哈赤還來挖牆腳,林丹汗能高興嗎?

所以說每次努爾哈赤、皇太極南征的時候,林丹汗都會帶兵偷襲後金的老巢,這可把努爾哈赤搞得煩透了。很多人說毛文龍掣肘後金,其實毛文龍跟林丹汗的影響力比起來,啥也不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努爾哈赤、皇太極開始積極與科爾沁蒙古交朋友,甚至與之聯姻。有科爾沁蒙古擋著,林丹汗的察哈爾部隊,是到不了後金老巢的。

努爾哈赤本人迎娶了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側福晉。所謂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氏,正兒八經的黃金家族後裔。所以說,努爾哈赤成了黃金家族的女婿。

除此之外,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也娶了六位博爾濟吉特氏的姑娘,其中光科爾沁貝勒莽古斯家,就有三位姑娘嫁給皇太極,她們是哲哲、布木布泰、海蘭珠。

哲哲是莽古斯的女兒,也是布木布泰(後期的孝莊太后)和海蘭珠的親姑姑。而莽古斯又是明安的哥哥,所以說,皇太極這麼一搞,把自已變成了父親努爾哈赤的連襟。

努爾哈赤的另一個著名的兒子多爾袞,迎娶了明安的孫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福晉。此外,他還有一個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是皇太極的皇后哲哲同母異父的姐妹。

有了這一系列的聯姻,保證了後金和科爾沁蒙古之間的良好關係。所以說每次察哈爾來攻,都有科爾沁蒙古擋著。

等到皇太極繼位以後,集中火力猛攻察哈爾。林丹汗勢單力薄,又沒能統一蒙古,最終在崇禎五年徹底將其擊敗。

而如今是崇禎三年中期,離林丹汗敗亡還有近兩年的時間,胡文霆當然要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因此,建議朱由檢把袁崇煥派往蒙古進行溝通,就是胡文霆試圖改變歷史走向的重要舉措之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古:開局撿到五小隻

dy仙桃

關於月老幫我各時空牽線

美女們的野獸

12882個通往死亡的房間

魚刺c

與君暮白頭

聽X

大師姐,我真的很喜歡你呢!

堯飛揚

景耀如歌送華年

莫上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