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古代王朝的內廷都是由女性來進行管理,由於她們數量龐大,自然使內廷事務也特別繁瑣,因此女官一職應運而生。

女官這一系統,自周代開始設立起便極大的提高了王朝內廷的管理效率,因此歷朝歷代都對其特別重視,並根據時代的發展予以不斷改進和完善。

及至明末,終於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女官制度。明代的六部官制主要由文官、武官、宦官、女官、爵官(宗室)等五大系統組成。

明代在剛剛成立的時候就開始設立女官制度,在大體上沿襲唐代的制度,之後又進行了多次的完善,才最終確定了職權明確、層次分明的明代女官體制。

在《明初瑣記》中有記載,“洪武三年,詔選天下女子之秀者入宮……入選者,皆得為女官矣。”

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女官的主要來源是從民間進行挑選。明代選擇女官的第一要義就是德行兼備,要知書達理、品行端正,只有這樣才會有機會被內廷選中。

在初選過後,被選中的女子還要再進行一段時間的考察,只有最後透過才能算真正被選入內廷成為女官。

老朱在位時期,對於所採選的女官,在年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且物件必須是獨身女子,並且年齡不宜過小,因為這個職位的性質是需要女子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以及生活經驗的。

之後隨著女官制度的完備,對女官的年齡下限做了一些調整,在個人能力方面也有了更多要求。

比如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並且要會算賬,因為女官們的很多工作都會涉及到記錄、採買、成本核算等方面,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女官的整體素質。

明代女官制度的完備,基本上都是在明太祖也就是老朱在位時期,進行了數次修改並最終定型。明太祖在讓禮部議定宮官制度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沿用前朝的的制度,即設立六尚局及宮正司。

後來經過兩次修改完善,最後終於形成了人員數量龐大、分工明確、機構完備的明代女官制度。

在《明史 職官志》中有記載,“凡宮官一百八十七人,女史九十六人。”可以看出此時女官人數不在少數了。

雖然女官人數眾多且等級分明,但是她們的職位並不高。其中最高一級的“尚”字女官也只有正五品,並且人數寥寥無幾,再加上處於其下的“司”字、“典”字和“掌”字女官,也只佔龐大的女官隊伍的三分之二,而佔據總人數幾近三分之一的女史,則流於品外。

我們可以這麼來類比一下,如果把各局比作一個廳級單位的話,尚字頭女官就相當於廳級幹部,典字頭就相當於處級幹部,掌字頭相當於科級幹部,女史一類的大體上就相當於後世擁有幹部身份的辦事員了。

明代女官的職掌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負責宮中的常規事務處理,二是負責皇室禮制中的事務。

女宮的職務範圍涵蓋人員管理、日常禮儀、物品保管與供給、飲食醫藥、 宮廷服務、生活雜事等諸方面包括宮廷事務中的各個環節。

雖然六尚女官的職掌看起來確實林林總總,十分複雜,但其實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類,包括宮廷管理、宮廷禮儀和宮廷生活。

宮廷管理方面主要由尚宮局負責,包括對宮人的管理和六局各種管理事務的總行。

尚宮局下轄司記、司言、司簿、司闈。設正五品尚宮二人、正六品司記二人、正六品司言二人、正六品司簿二人、從六品司闈六人,轄典官(正七品)、掌官(正八品)、女史若干。

尚宮局承擔協助中宮的責任,主要負責管理文書,傳達皇后或太后的懿旨,負責後宮各類慶典活動,性質有點像後世一些單位裡面的綜合辦室。

此外,宮正司掌宮闈糾察戒令,其職責亦屬於對宮中人員的管理,職能有些像後世的紀檢監察部門。

而宮廷禮儀方面,則主要是由尚儀局來負責,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形象管理部門。

宮廷生活方面,則是屬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的職掌,分別負責宮中衣、食、住、用的各項事務,其職能有些接近於後世的後勤部門。

六尚局各司其職分管不同方面的事物,以“尚”字女官為各機構的總負責人,再下分各司細化分工,最終形成一套完備的程式。

因為女官是宮廷內職,所以原則上是不備後宮之選的,選備後宮的女子與選做女官的女子在選拔標準上是有些差異的。

選擇嬪妃的標準自然是姿色為第一位,並結合綜合素質來決定,而女官之選則主要是看其個人能力,對於外貌並無特殊要求。

之所以還要加上原則上兩個字,是因為凡事都會有例外,如果萬一哪天皇帝心血來潮,看上了哪個女官,則順手把她收進後宮,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畢竟在封建制度下,整個皇宮都是由皇帝一人說了算的。

但一般情況下,女官們並不希望自已被皇帝納入後宮。

因為她們精通史書,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明事理。她們知道歷史上很多紅顏禍水的例子,使得她們不願接受君主的寵幸。因此她們都嚴於律已、潔身自好,從不做僭越之事。

不僅如此,因為他們本就是宮廷的內官,掌管內廷之包括禮儀之類的各項事務,所以她們也會時常教導她人要嚴於律已。

另一方面,女官制度的完善在某些程度上也打擊了當時宦官的勢頭,加強了中央集權。

明代建立前期老朱已經見識過前朝宦官掌權所導致的亂世,因此他開始逐漸削減宦官的權利。

在《明實錄》中有相關記載:“寺人過侍奉灑掃,不許干預政事。”說明當時的統治者已經作出明確規定,不讓宦官們識字讀書、干預時政了,只當他們是伺候人的傭人。

既然宦臣們目不識丁,便不能掌管諸如圖書管理、日常記錄的事情。因此宦官的權利就自然而然的轉移到女官的手中了。

如此一來,宦官們既目不識丁又不掌握權力,而女官們天資聰慧、遵循蹈矩,所以內廷的管理就變得容易了很多,皇帝自然是滿心歡喜。

總的來說,明代女官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得明代內廷相對安穩,對於明代的皇權制度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雖然在朱由檢這個時期,她們已經逐漸遠離權力中心,但是在整個內官制度中仍舊有著重要的地位。

除了上述管理內廷事務的女官之外,其實還有一類女性也曾被列入女官行列,她們就是外命婦。

外命婦曾作為女官制度的第二類別,性質較為特殊。外命婦主要是指皇帝封贈的大臣家中的女眷,這些封號一般是因為家裡的男人而獲得的,但也有極少部分可以透過自已的努力獲得。

明朝的外命婦體系共有九種,品級由低到高分別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淑人、夫人、一品夫人、伯夫人、侯夫人、國夫人等。

嚴格來說,外命婦並不是官職,它只是一種封號,舉個例子,如果某個女人的丈夫當上了某地的正七品知縣,那麼根據朝廷的相關規定,這個女人就可以被封為孺人,官員的母親則會被封為太孺人。

這樣的封贈會隨著丈夫的升遷而改變。假如若干年後,該女人的丈夫官至正一品,那麼她又可能會被封贈為國夫人。

這樣的傳統也延續到了後世,比如某國的政要官員在大選中成功競選成為了總統,那麼它的妻子就會被稱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夫人。

除此之外,還有女土酋。明朝有土司制,某些偏遠地區的土司地區會封贈這樣的封號,但嚴格來說並不屬於明朝女官制度。

本書在後面即將提到的鼎鼎大名的秦良玉,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說,也是屬於女土酋。

儘管秋萍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典計一職,而秋月被授予了正八品的掌衣一職,聽上去好像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官職了。

但在實際生活中,她們倆還是主要負責協助胡文霆,當好他的助手。作為她們主人的胡文霆,依然擁有一言就決定她們命運的權力,根本不用像外廷對待各級官員一樣,要透過一系列手續才能實現。

但相對於真正在皇宮內任職的那些女官來說,她們倆的主人胡文霆在對待下屬方面非常和氣,她們不用再像以前生活在皇宮裡那樣,整天的擔心吊膽。

同樣,胡文霆雖然對女官擁有的真實社會地位並不瞭解,但有一點,他還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在封建社會里面,無論女子的地位有多高,但最終還是改變不了男人附屬品的這一事實。

所以當胡文霆在聽到王承恩給出打算給秋萍和秋月安排的職位品級之後,也並沒有替她們倆人感到多高興,只是淡淡的向朱由檢說了聲謝謝。

離開皇宮回到住處之後,胡文霆就把這一訊息,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告訴了秋萍和秋月倆人,她們在聽了之後,也只是像往常一樣,向胡文霆福了一禮,並沒有表現出欣喜若狂的樣子。

這讓胡文霆不由得又感到了一絲欣慰,看來透過自已近一段時間以來,對她們進行的一些思想改造教育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讓她們倆的思想觀念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和秋萍、秋月兩人表現完全不同的是,當胡文霆在隨後帶著她們倆人,去接收和安置朱由檢劃撥給自已的一百名宮女的時候,其中一些原先和秋萍、秋月兩人同一等級的普通宮女,在發現兩人在離開皇宮一個來月的時間之後,就一躍成為了正七品和正八品的女官,那眼神中流露出來的羨慕和嫉妒,真是不能語言來描述的。

於是有些和秋萍、秋月比較相熟的宮女就開始向兩人打聽其中的細節,秋萍和秋月兩人則異口同聲的回答道:“這都是公子爺給我們的恩典。”

於是,其中一些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的宮女,在發現胡文霆並沒有絲毫的架子之後,就主動向胡文霆接近,並嘗試著做出一些能顯現女性魅力的動作,希望透過這些舉動,能吸引胡文霆對自已的關注。最終也能像秋萍她們一樣,在短時間內實現烏雞變鳳凰的華麗變身。

為了不打擊這些人的自尊,胡文霆並沒有出言對她們進行指責,而是耐心的給她們又畫了一個大餅,表示只要她們認真接受培訓,好好學習,在掌握了相關的技能之後,將來透過自身的努力,同樣可以實現出人投地的這一目標。

由於自已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因此胡文霆在對這批宮女們進行了一番簡單的講話之後,就直接進入了下一個環節——面試篩選。

過程很簡單,就是讓這些宮女們分批換上秋萍等人事先準備好的一些連衣裙,然後在胡文霆等人面前來回走上一趟,胡文霆再根據她們所表現出來的形體和氣質,決定她們是否入圍營銷人員的初次篩選。

由於宮女們在入宮的時候,就已經接受過了一次篩選,在高矮胖瘦等形體條件方面,都是比較標準的,因此,對於秋萍等人按照標準身材縫製的連衣裙,基本上都能大差不差的穿上身。

當然了,為了讓大家不感到太突兀,胡文霆讓大家在穿連衣裙的時候都配上了長袖。因此,絕大多數宮女對此都沒有表現出牴觸情緒或者不好意思。

胡文霆的篩選標準很簡單,除了形體之外,著眼點主要放在氣質方面,太大膽不夠含蓄的也暫時不予考慮,太過害羞的肯定也不能入選。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面試之後,總算基本上選定了第一批入圍人員,總共有三十名宮女。

對於沒有入圍的宮女,胡文霆也給出兩個選擇方案,一是她們繼續留下來,自已可以根據她們的特長,再給好像安排一些適合她們的工作;二是她們也可以選擇繼續回到皇宮,還去幹她們原來的工作。

最終除了少數幾個表示要回皇宮之外,絕大多數的宮女都表示願意繼續留下來,接受胡文霆的其它安排。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世界修仙都靠我來帶

執筆寫蒼生

葉瑤蘇哲向盛夏

旭先生丶

全家讀我心嘎嘎亂殺,我安心吃奶

是乳酪醬呀

未讀告白信

Ect風

執念雲霄

堂堂雲上

火影,躲開所有名場面

大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