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紫宸殿內!

文武百官看著坐在龍椅上的李承乾,面面相覷。

誰說的太子出家了,這不還好好的麼?!

龍椅上。

李承乾正襟危坐,威嚴道:“梁國公,以工代賑進展如何了?!”

話音落下。

房玄齡忙身從朝班中走出,拱手拜道:“回稟殿下,以工代賑政策實施至今,已有數十萬流民都返回家鄉,參與到開墾荒田當中。”

“目前,各地彙報新開墾的荒田總面積已超過數十萬畝,預計明年時可增產糧食百萬石。”

“此外,各地還興修了水渠千餘里、大小水庫千餘處,修整河堤百餘里,開挖水井十餘萬口。”

“日後即便是再遇到今年這樣的旱災,也不至於出現如此大的災荒。”

李承乾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各地收購的糧食現在有多少?”

房玄齡面色微頓,拱手道:“各地彙報上來,收購糧食一千四百餘萬石,不少地方的府庫都已經填滿。”

此話一出,朝中文武百官瞬間低聲議論不止。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短短時間內,大唐便已有如此成效!!!

龍椅上。

李承乾面帶笑意,頷首道:“好!好啊!”

“除此之外,本宮還有一事要交代!”

“退朝之後,責命工部整理出所有要塞和要道的詳細輿圖。”

“同時對於那些通行不便的地方,也要逐一繪製成圖。”

“切記!此事關係重大,不得有誤。”

話音落下,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不知太子此舉用意何為。

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微微一怔,隨即出列,恭敬地應道:“臣領命!”

房玄齡面色疑惑拜道:“臣斗膽,敢問殿下,不知您要工部整理這些資訊要做何用?”

李承乾微微一笑,開口答道:“要致富,先修路!”

這是什麼道理?

眾臣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疑惑。

畢竟,在許多人看來,修路似乎與國家的富強並不直接相關。

房玄齡忍不住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遲疑道:“殿下,這修路與國之富強,有何關聯?”

李承乾聞言,面帶笑意道:“首先,它能利民。”

“道路通暢便與商賈往來便易,貨物得以流通,各地特產得以交換。”

“如此一來,百姓生活自然改善,市場活躍,稅收自然增多。”

“而這,正是國家富饒的根基。”

“其次,修路便於物資排程。”

“糧草軍械的輸送,往往因道路不暢而延誤,一旦戰事起,這便是致命的弱點!!!”

話說這般,李承乾的語氣明顯有些加重。

“最後,修路便於用兵。”

“突厥之所以屢犯邊境,正是因為我大唐諸多地域道路不暢,我軍難以迅速集結。”

“一旦道路暢通,我軍便能如臂使指,快速機動,出兵北上。”

“如此一來,突厥又怎敢輕易挑釁?”

李承乾話音落下許久。

偌大的紫宸殿內,卻是靜的出奇。

朝中文武百官,或有深思,或是眼中閃爍著光芒。

長孫無忌等重臣更是聽得入神。

他們雖感到此工程浩大,遠比當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還困難。

但這簡直就累在當下,功在千秋之事!!!

唯有如此才能溝通南北,連線天下各地,使得訊息難以閉塞!

這一刻!

長孫無忌等人看向李承乾的目光中,不禁多了幾分振奮和激動。

不管是李承乾說的排程,還是用兵,都看的出來,他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

至於第一條利民,更是能直接增加朝廷賦稅、增強國力。

太子之雄心,堪比當年秦皇漢武啊!!!

而他們這些老臣,若能輔佐太子再開偉業,必然將在史書之上畫上濃重的一筆!

長孫無忌心思這般,當即出列,深深作揖拜道:“殿下高瞻遠矚,修路之舉,實乃千秋大業。”

“臣等願為殿下肝腦塗地,誓將此路修成。”

有了長孫無忌打樣,眾臣齊齊出列表示贊同。

……

夜幕低垂。

皇宮內,燈火闌珊。

御書房內。

長孫無忌恭敬地呈上一份名冊。

這是他精心挑選的幾位名門之後,皆是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

“陛下,這是臣這幾日挑選的一些品性兼優的大家閨秀,還請陛下御覽。”

李世民聞言,笑著接過名冊,掃視著上面女子的姓名家世和一些簡單的畫像。

“辛苦大兄了,不過此事也不能朕自已決定。”

“來人,請皇后過來!”

“是,陛下。”

小太監恭敬應答一聲,從御書房內退了下去。

約有一炷香左右。

長孫皇后來到了御書房。

幾人見禮之後。

李世民笑著說道:“皇后,這是大兄送來的幾個名門之後的大家閨秀,你看看如何?”

長孫皇后笑了笑,開口說道:“陛下要選妃,應該公佈天下,廣選良家女子才是。”

李世民聞言一愣,隨即苦笑道:“觀音,莫要打趣朕了。”

“這不是朕要選妃,是給高明準備的。”

“哦?!”

長孫皇后面色微動,若有所思道:“說起來,高明今年十一歲了,也是該給他定下婚約的時候了。”

“倒是不知都有哪家的一些女子啊?”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來,將名冊遞交到長孫皇后之手後,開口說道:“大多都是一些名門將後。”

“高明雖然有些小聰明,可成天沉迷享受,朕給他選了太子妃,也能讓他收收心。”

長孫皇后聞言,輕聲一笑。

她何等聰明之人,豈會看不出李世民的小心思?

無非就是想要藉此機會,讓李承乾無暇朝政,自已好趁機換回身份!

不過想到歸想到,長孫皇后卻是為了李世民的面子,並未在長兄面前將他點破。

而是專心致志的翻閱起了名冊。

一邊看,還一邊和李世民點評。

“這個張家的女子,長相端莊,其父在朝中也有清名,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個劉家的女兒,風姿綽約,父親也是有名的大儒,本人知書達禮也很不錯。”

“太原王家的這個女兒看起來也不錯,王家是五姓七望之一,門風應該不差。”

長孫皇后很快從中挑了幾位候選人,開口道:“這幾位都是名門之女,才情俱佳。”

“不過最後的選擇,還是要看高明的喜好。”

“畢竟,婚姻大事,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要看兩情相悅的。”

李世民聞言,贊同地點點頭道:“皇后選的這幾位都不錯,朕也覺得不錯。”

畢竟李世民的心思本就不在此!

待到這些佳人入宮,自已不但可以藉機換回身份,更是可以借太子妃好好管一管這小兔崽子!

李世民想到此處,嘴角不禁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暗想道:“臭小子,等著瞧吧!”

“這下可有你好受的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朕成為天下第一修士

輕詠蟬浪

吾與子房

陝北毛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