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勞動節主要是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於農歷二月初二舉行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據晉代文史學家、醫學家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的記載,“三皇”之首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二都要“御駕親耕”,百姓也要在這天開始下田耕作。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記述了周武王在二月二舉行盛大儀式,率文武百官親耕,以此拉開全國農耕的序幕。自唐代開始,二月二被正式定為“耕事節”或“勞農節”,是中國古代崇尚勞動的傳統節日。

在這一天,皇帝會率百官出宮到田裡耕地、鬆土,象徵性地參加勞動,農民們則會在農具上綁上紅綢布下地播種。發展到明清兩代,皇家對二月二的勞動意義更加重視。自雍正以後,每年二月二,皇帝都會親自出圓明園,帶領朝廷官員和皇后、宮女到專門開闢的“一畝園”扶犁耕田。

此外,古人認為二月二甘霖將至,春耕勞作也要由此開始,所以不管節日內容如何變化,勞動的性質都一直得以延續。

小劇場來咯!

在那個古老的村莊裡,二月二的陽光格外耀眼。人們早早地為這特殊的日子做著準備,充滿了期待。

村莊的老人們坐在大槐樹下,講述著祖輩們的故事,傳說在這一天龍會抬頭,帶來雨水與豐收的希望。年輕人們則活力滿滿地擦拭著農具,準備跟隨長輩們下地勞作。

村莊的里正帶領著大家來到田邊,讓人驚喜的是,皇帝竟帶著群臣親臨,還親自扶著犁耕地,場面莊重而熱烈。

而在這其中,有一位名叫何順的中郎將格外引人注目。何順不僅武藝高強,對勞動也充滿熱情。他有一個徒弟也就是那名少年,正式拜師了,不僅僅跟隨著他學習武藝還開始學習如何耕種勞作。

何順在穿越前,也是農民的孩子,奈何自已學歷有限,只能成為“牛馬”,所幸重生回東漢末年,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有了妻子,未來也會有孩子。

何順的妻子不僅容貌清麗脫俗、氣質高雅出塵,而且還充滿了濃郁的書卷氣息,彷彿從古代書畫中走出來一般。她那溫婉柔和的性格更是讓人如沐春風,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

而最令人陶醉的,則是她那宛如天籟般美妙絕倫的琴音。每當她輕撫琴絃,悠揚婉轉的旋律便如同潺潺流水般流淌而出,縈繞在人們耳畔,動人心絃至極。

這一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面。何順的妻子也來到了田邊,為正在辛勤勞作的人們彈奏助興。她靜靜地坐在一旁,輕撥琴絃,一首首優美動人的曲子如水墨畫卷般展現在眾人面前。田間的鳥兒似乎也被這美妙的音樂所吸引,紛紛飛來停在附近的樹枝上,靜靜地聆聽著。

人們沉浸在這如夢似幻的氛圍中,心情愉悅無比,原本疲憊不堪的身體也漸漸放鬆下來。就這樣,在何順妻子的琴聲陪伴下,時光變得格外美好而寧靜。

刺史劉虞和公孫瓚公孫將軍竟然同時出現在了這裡。這對一向不和的冤家,此刻卻彷彿將往日的恩怨情仇拋諸腦後。畢竟,今天可是個特殊的日子——農曆二月初二!

兩人對視一眼後,微微頷首示意,就算是打過了招呼。儘管他們之間的關係依舊緊張,但在這個重要的時刻,還是選擇暫時放下分歧。

而在人群之中,有一個名叫何順的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他指揮若定,帶領著眾人辛勤地忙碌著。大家之所以如此聽從他的安排,原因無他,正是因為這個機靈的小夥子成功發明了曲轅犁!

這種新型農具的出現,讓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農民們對此讚不絕口。看著田地裡使用曲轅犁耕作的人們,劉虞和公孫瓚也不禁流露出讚賞之色。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場因曲轅犁引發的變革將會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人們的汗水溼透了衣衫,但他們的笑容卻更加燦爛。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書寫著屬於自已的故事,傳承著對勞動的尊重與熱愛。

二月二,這個與勞動緊密相連的節日,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何順一家的故事,也成為了村莊裡最美的傳說。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型之惑

叢林漫步

重生!簫大小姐要當反派!

鍋包肉包子

末世重生,極品女神求收留

虛胖大象

朝秋辭

缸裡的閒魚

六時光青春

梧桐樹上開了朵桃花

銀河大陸

夜雨奶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