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城外三十里,一處僻靜的小山坡上,李遺看著遠處飛馳而來的一支馬隊,關銀屏的棗紅馬讓他一眼就看出是魏延來了。

李遺對魏延並不熟悉,只知道他是現在朝廷兵權最大的主要將領,而且為人孤傲,很難相處。

還好是銀屏爭著要一起前來,否則還真不好和這位鎮北將軍打交道。

李遺走下山坡,迎著馬隊來的方向走上前去迎接魏延。

在關銀屏面前和藹可親的魏延見到李遺就恢復了平時冷麵的表情,看著站立向他行禮的李遺,魏延只是揮了揮馬鞭作為回應,然後再下馬。

下馬的魏延向後一拋馬鞭,早已站在後面等著的部曲抬手一把抓住,上一次有一名部曲沒有接住馬鞭就被打了二十鞭子。

李遺雖只是一名六百石的小官,見魏延下馬也沒有跪拜。作為欽差,見官大一級,唯唯諾諾只會有損皇帝的顏面。

待魏延站定,李遺首先是要向魏延傳旨。

“漢中都督、鎮北將軍魏延接旨。”

魏延居然沒有跪下,只是從懷裡掏出了開密旨金匣的鑰匙。

李遺愣了一下,也沒追究魏延的傲慢,只是雙手奉上金匣。

魏延用前日六百里加急寄到的鑰匙開啟金匣,李遺拿過密旨宣讀起來。

“任命鎮北將軍魏延為欽差副使,接旨後立即協助李遺緝拿楊儀,不得拖延,如有抵抗一律視為謀反夷三族。若楊儀已死,魏延即率漢中本部人馬北上秦嶺各道口進行為期十天的防禦演習。若魏延抗旨視為謀反,立即正法並夷三族。”

李遺和魏延都萬萬想不到密旨的內容如此兇險和殺氣騰騰,最先反應過來的李遺立即揮手上部曲上前作出了戒備。

魏延讀完密旨在原地沉默,雖然是剛開春的季節,他額頭早已佈滿了豆大的汗珠。

捉拿楊儀是魏延喜聞樂見的好事,在漢中大營,只有楊儀敢和魏延對著幹,兩人也經常爆發衝突,有一次魏延還對楊儀拔刀相向,把楊儀都嚇哭了。

但魏延也知道楊儀是諸葛亮的心腹,要進入大營捉拿他,如果諸葛亮不同意怎麼辦?

按照密旨,不同意就是謀反,謀反就要鎮壓,鎮壓就要殺人。

如果自已不執行密旨,馬上就會變成反賊,雖然在當前李遺是殺不了他的,但如果背上了謀反的罪名,漢中的本部人馬雖然有兩萬,願意跟隨他的也就不過三百部曲和一些心腹,最多三千人。

劉禪敢於命魏延協助李遺是他對漢中形勢反析後的結果,漢中三萬部隊實際上有兩萬是魏延指揮,諸葛亮也是透過魏延指揮這兩萬漢中駐軍。

而現在讓魏延捉拿楊儀並且還要應對有可能的變亂,劉禪認為魏延也只能奉旨,魏延此人得罪的人太多,沒什麼朋友,一但背上抗旨謀反的罪名,很多部下就不會聽他指揮了。

現在的局面就是諸葛亮謀反,魏延殺諸葛亮,魏延謀反諸葛亮殺魏延,兩股勢力沒有合流的可能。

如果現在楊儀死了,對各方都是最好的結局,諸葛亮不再擔心案子會進一步擴大,荊州派止損。

諸葛亮交出一個死了的楊儀,李遺、魏延也完成了任務,還不會激起兵變。

“魏熊!”魏延頭也不回大吼著一個人的名字。

“卑職在。”一名長得虎背熊腰的部曲走上前來,單膝跪地。

“傳我將令,你立即回營點起一千精騎隨我去丞相中軍大營捉拿楊儀。全軍一級戒備,隨時聽候本將和李欽差的調遣,違令者立斬。”

“遵命。”魏熊站起來騎馬飛奔回營。

“李欽差,事不宜遲,我們立即前往丞相大營。據說楊儀已經不見了有兩日了,恐怕有變。”魏延對李遺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孤傲變成了尊重。

李遺二話不說,立即上馬,與關銀屏一起隨魏延前往丞相中軍大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去大宋查漏補缺

桃花離

洋流與冰山

隋亦

【快穿】小樣,還不迷死你

存在於擺爛與內卷之間

末世我的超市越幹越大

愛吃手撕甘藍的金鑑

快穿之休想壞我錢程

十八歲的老女人

猿娃大帝

河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