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人過得有多艱難?

連紀永茹這麼大的孩子們都知道,看見柴火要撿回家,看見野菜要挖回家,根本不需要大人吩咐,就是條件反射,就是思維定勢。

因為孩子們都知道,家裡窮,要節儉,能用的都要撿回家。

很多小孩子長到十幾歲都沒摸過銅板,家裡能有幾兩碎銀子都算是富裕家庭了。

十兩銀子,都夠老紀家這一大家子是十來口人生活半年了。

趙雲霞她怎麼敢開口?

紀老爺子一聽趙雲霞要借十兩銀子,第一反應是有人把上次賣黃芪得了錢的事說了出去,於是陰沉著一張臉,用鷹一般犀利的眼睛掃過院子裡的所有人。

大家立馬端正身子,用無辜的眼神無聲回應,不是自已。

其實家裡大大小小的都明白,家裡得錢不容易,而且那天紀滿川還打了土匪,萬一說出去,要是真有土匪同夥,搞不好會上門尋仇的。

其實趙雲霞並不知道紀老爺子家賣黃芪得了錢,也不知道紀滿川怎麼得來的騾車,她只是覺得老院子這邊得了這麼大好處,得照顧她家一些。

但是分了家,明晃晃地去要,好像不符合她讀書人家的出身,她便想著借,有借無還。

紀老爺子抽了一口旱菸,看著趙雲霞道:“借這麼多錢弄啥?”

趙雲霞扭一扭身子,撥一把額前的頭髮,抿一下嘴,道:“老二那時候您跟娘沒讓他讀書,留在家裡出力了,我這當孃的可不能讓永柏、永樺學老二。永柏、永樺才跟著先生學了一年就回來了,我打算讓兩個娃娃繼續再去唸上幾年。”

“唸書是好事,你和老二有能力,就讓娃娃去多念兩年。”紀老爺子繼續抽著旱菸道。

“老二沒念過書,去縣裡找活都不好找,我和老二那時候分家分得不公,啥都沒有,現在你們老院子發財了,應該補償一下。”趙雲霞抻著脖子,並不看紀老爺子。

楊氏一聽,立刻炸了:“說話要憑良心,分家時候,家裡僅有的二兩銀子都給你了,你大哥都沒得一分,還要怎麼公平?”

“那還不是因為你們沒有讓老二唸書!”

“當年的事你也是知道的,並不是不讓老二去唸書。”紀老爺子熄滅煙鍋子道。

慶州府人歷來崇尚讀書,重視教育和文化。

寧平縣當地有“耕讀傳家”的傳統,稍微有點條件的人家都要送男孩子去私塾識字唸書,並不為考科舉,而是這種對文化和學識的敬仰深刻入骨裡。

紀永靈前世聽專家解讀“耕讀傳家”,說這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家庭的理想,或者說是一種生活境界,也是一種對美好的嚮往。

耕是物質基礎,讀是精神追求。

直到她成為老紀家的紀永靈,她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西北人對這種精神追求的執著。

就像現在,即使是青黃不接要靠借糧過活的人家,不少人家裡牆上都掛著一幅字畫,即使有些字畫已經被煙火燻得發黃發黑,但是依然高高掛在會客的窯洞牆上。

“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這是流傳在當地的名言。

很多人家都會要求孩子“放下鋤頭,拿起筆頭”,沒有紙筆,那就一碗水、一方青磚,一有時間就練。

一幅書畫,不當吃不當喝,卻給這個時代的家庭提供了精神的食糧和文化的支撐。

不過這是高層次的解釋。

紀滿川私下說過,其實這種愛讀書的傳統是有其他根源的。

雖說寧平縣一帶人人都崇尚讀書習字,但是這畢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負擔起的,以前寧平縣大部分人家是不會送孩子去識字的。

有次府城來人招工,說是隻要十來歲不識字的娃娃,開的工錢很高,包括牛家屯在內的一些村裡人都搶著把娃娃送去,最後人家挑挑揀揀帶走四五十個。

一段時間過去了,村裡人沒見著娃娃回來,也沒工錢捎回來,就想去府城打探,結果才到縣裡,就聽說當時那些人是騙子,專騙十來歲的娃娃賣去草原給韃靼人做奴隸。

於是有人去縣裡告,縣太爺一看這些人拿出來的單子全部籤的是自願賣身,就把人勸回來了。

這件事雖然以沒能找回孩子告終,但是卻激起了寧平縣一帶家家戶戶再窮也要送娃娃唸書識字的熱潮。

老紀家當然也繼承了這種傳統。

紀滿川兄弟小的時候,都被送去周邊村子裡的私塾念過一段時間。只有老二紀滿囤沒去唸過書,就成了二嬸的執念。

當年紀滿囤到了讀書的年紀,老大紀滿倉就從私塾回來,去縣裡找活開始養家,準備讓紀滿囤去唸書。

不幸的是,當時紀老爺子在給財主家蓋房的時候,從房樑上跌落,昏迷幾日。家裡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才湊齊醫藥費,拉去縣裡救了回來,但是卻落下了頭暈、頭痛的病症,根本無法下地幹活。

老大紀滿倉必須在縣裡幹活掙錢,給紀老爺子抓藥,紀滿川和紀滿慶年齡又小,地裡的活就只能落在紀滿囤身上。

好在紀滿囤年齡不大,力氣不小,帶著兩個弟弟操持地裡,竟也沒耽誤農時。

就這樣,老爺子將養了兩年多,才慢慢好轉可以下地。紀滿囤也就耽誤了唸書,後來他自已要求繼續在家裡幫忙種地,不想去私塾唸書,其實也是知道家裡沒錢。

當然紀滿囤沒去唸書,不只是二嬸心裡的刺,也是一家人的遺憾。

紀老爺子和楊氏覺得虧欠了紀滿囤,所以分家的時候就偏向了他家一些,為此,紀滿倉媳婦當時還吵鬧了一番。

就連紀滿川和紀滿慶也覺得對不起二哥,即使分家了,時不時還會去幫紀滿囤幹活,像紀滿囤家的衣櫃、櫥子都是紀滿川幫忙打的。

當初給紀滿囤找親事時,楊氏為了彌補對二兒子的遺憾,千挑萬選,掏了高出當地一倍的聘禮才娶了趙雲霞。

趙雲霞長相併不出挑,凸嘴高顴骨,但是她爹是童生,趙雲霞自已在家也讀過一些書,也算是書香門第的小姐。

楊氏本以讀過書的趙雲霞能夠知書達理,卻不想娶回家後,才知道這真是像攪團,又燃又糊。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起緣盡相思

梨花壓小白

葉羅麗:水火不容火不容滅

軒軒絕配

快穿:戀愛腦反派攻略計劃

塵觀

大小姐也要幹農活

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