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乾熙帝略微一驚,沒料到凌雲會這麼說,剛剛還讓他誤以為,凌雲並沒有想到好的法子。

雖是下策,但乾熙帝還是想聽聽凌雲怎麼說,畢竟整個朝堂不同意增加歲貢的人,寥寥無幾,東方和算一個,只是前面召見他,並沒有想到什麼管用的方法,其餘人更加不用說。

而大莽使者又步步緊逼,形勢所逼,眼看就要迫於無奈同意,此時聽到凌雲有一策,不免心中一喜,燃起少許希望。

於是稍作思索,期待道,“既然有一策,但說無妨。”

凌雲頓了頓道,“陛下,臣的法子有些冒險,所以要是實施起來,需要膽子大的人,才能達到效果,不然怕適得其反。”

聞言,乾熙帝頃刻間眉頭一皺,有些拿捏不準道,“你且先說來聽聽,朕自會定奪。”

聽到乾熙帝這麼說,凌雲也沒有顧慮,反正法子想出來,敢不敢用那就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事。

凌雲娓娓道來,“陛下,臣這這天翻閱資料,發現大莽軍隊多以騎兵為主,騎兵善於衝鋒陷陣,同時擁有超強的機動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快速形成區域性的多打少,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可以在敵人側後方活動,起到無形的牽制與侵擾的作用,配合正面作戰,無往而不利。”

頓了頓,繼續說道,“然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臣從其中發現騎兵的一個弊端,那就是騎兵只擅長奇襲並不善於攻城略地,而且據臣瞭解,以往大莽入侵我朝,騷擾邊境,去的地方往往是城牆矮小的城池,這足以證明微臣的觀點沒有錯,大莽缺少攻城略地的機械。”

“陛下,大莽在邊疆集結兩萬騎兵,其真正意圖並不是要攻打我朝邊疆,而是為了策應大莽使者,想我朝邊疆施壓,從而達到他們的最終目的。”

乾熙帝滿意的點點頭,隨後又道,“嗯!分析倒是在理,只是說了這麼多,也不曾見你將我朝邊疆該如何應對。”

凌雲笑了笑道,“陛下,微臣的策略其實說來也簡單,大莽騎兵佈於大名和宜州兩府之地,我朝只需給這兩府各增加五千士兵,嚴陣以待即可。”

乾熙帝驚愕失色,沒想到凌雲說的輕描淡寫,彷彿斷定大莽騎兵不敢進攻邊疆,而派出騎兵,不過是為了逼迫大乾同意增加歲貢。

乾熙帝難以置通道,“難道就…就這麼簡單?”

凌雲回道,“陛下,調撥士兵是一回事,其主要還需將守城的機械調入這兩府之地,且平陽省各州府做好戰事的準備,防止大忙騎兵見大名和益州兩地無所企圖,而將目標轉向其他城池。”

“要是大莽騎兵,將苗頭轉向其他州府我朝又當如何?”

思來想去,乾熙帝還是將心中的疑慮道了出來。

“陛下,只要其他州府做好防範,大忙騎兵短時間內不可能破城,而攻城的時間,我朝軍隊可以從大名和益州兩地派遣士兵,這樣一來,大莽更加沒有破城的可能性。”

“最後,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需要將我朝調兵遣將,已經調撥守城機械的訊息散發給大莽,讓其知道我朝已經在備戰的事實。”

乾熙帝眉頭緊鎖,不解道,“這又是為何,好端端的為何要將我朝軍隊備戰的訊息散發出去?這樣不就讓大莽知道我們有所準備了嗎?”

凌雲輕笑一聲,覺得乾熙帝的問題有些幼稚,只能耐心解釋道,“陛下,我們備戰並不是為了發起戰事,而是為了讓大莽有所忌憚,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吸~”

聽凌雲分析,乾熙帝連連吸冷氣,莫名覺得凌雲分析得及其合理,只是他也不知道此方法是否有效。

倘若此方法有效,那大乾就抗住了大莽騎兵施加的壓力,不僅不用增加歲貢,還能向大莽展示出大乾不甘示弱的決心,讓其不敢再輕易言戰。

倘若此方法無效,那麼大乾就要承受那不可預知的戰事後果,執行此方法產生的後果同增加歲貢的條件相比,兩者孰輕孰重,一眼便知。

誠言道,富貴險中求,國家的安定亦是如此。

增加歲貢,可以求得一年的安定,要是此方法成功,不僅能將大莽騎兵嚇退,而且還能換取好幾年的安定。

“小云子,此方法會不會有些冒險?況且軍隊開拔,不僅需要糧草還需要軍費。”

凌雲也沒有否認,直接脫口而出道,“陛下,此方法確實有些冒險,因而微臣還請陛下三思後行。”

乾熙帝擺了擺手,喃喃自語道,“容朕好好想想,好好想一想。”

話已至此,凌雲也算盡力了,至於乾熙帝如何抉擇,那就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事了。

在宮裡當值,只要乾熙帝不用上朝或是拜見太后,凌雲散值的時間相當早,有時候午時便可以離宮。

今日也是如此,將自己想到的法子同乾熙帝講完,他便可以散值,看時辰也就末時整。

凌雲走後,乾熙帝焦慮不安地在御書房裡來回踱步,因為心存疑慮,便又派人將兵部尚書一干人喊來,同時將凌雲剛剛提出的法子跟他們講了一遍。

說完,乾熙帝瞪著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下方眾人,惴惴不安道,“諸位愛卿,你們覺得此方法是否可行?”

左相王陽羽和右相何玉山兩人相對視一眼,隨後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緊接著王陽羽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以為,還是以和為貴的好。”

誰知乾熙帝聽罷,惡狠狠盯著他,冷笑了一聲,聲音低沉道,“左相大人,朕問的是此法子是否可行,而不是再問你其他事情。”

王陽羽愣了半秒,當對上乾熙帝寒冷的目光時,身體不寒而慄地打顫,急忙跪倒在地認錯道,“陛下息怒,微臣知罪!”

“哼!”

乾熙帝悶哼一聲,不怒自威,顯然對於王陽羽的發言極其不滿,不過到底也沒有懲罰王陽羽,只是不滿於他的委曲求全罷了。

或許是因為王陽羽的言論,讓乾熙帝前所未有的不滿,以至於乾熙帝接下來略過右相何玉山,直接將目光著看向兵部尚書邱英才,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1950保家衛國

好好寫作的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