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愣子原本只想借個二十兩,勉強維持生活,沒成想莫名得二百兩銀子,手裡拽著兩張一百兩的銀票,感慨萬分。

回去第一件事,二愣子便著筆書寫這些年來的科舉經歷,為的就是能早日將這筆記交給凌雲。

分開前,凌雲言明半個月內交給他即可,顯然二愣子並不想等,只想快些寫出來,這樣才覺對得起凌雲。

經二愣子一提,凌雲這會才想起搬家一事,回到李家,立馬找來楊二狗詢問院子找的怎麼樣了。

楊二狗見他提問,這才跟他說明,原來楊二狗親自物色了兩座比較好的院子,只不過價格上相對較高,一座一萬兩紋銀,一座一萬五紋銀。

當凌雲聽到這個訊息,大吃一驚,而後詢問是幾進的院子,楊二狗的回答更加讓他吃驚,一萬多白銀,竟然僅僅只是二進的院子,而且花園另算,這買的是院子還是金子。

不得不感嘆,京都還真是寸土寸金,二進的院子竟然這麼貴。

看樣子只能等家裡那邊的回信,才能知道那邊給他帶來多少錢,至於搬家一事,只能暫且擱置。

原本以為翰林院老人馮良吉那天同他說的話,是空穴來風,沒成想一個星期不到,那可憐的起居官真就被換下來了。

究其原因,無非是乾熙帝特別要面子,且愛惜自己的名聲,而起居官寧承允又是個耿直的人。

照顧乾熙帝的貼身太監,無論怎樣與他好說歹說,他就是死活不肯變通,硬要將實情寫下來,這樣導致的結果,無非就是乾熙帝沒有好臉色,就被折下來了。

當然,寧承允並不會獲罪,這就是做史官的好處,皇帝輕易不能將他們怎麼樣,否則換來的就是史官們的抗議。

要說史官如何抗議,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將乾熙帝的所作所為,如實書寫,有時還會將一件小小的醜事放大化。

因而為了顧及雙方的面子,乾熙帝輕易不會找史官的麻煩,最多誰不聽話,就將誰換下去。

長期以往,也就助長了史官們的脾氣,認為就算他們如實據寫,乾熙帝也不能將他們怎麼樣。

然而這半年不到,光起居官乾熙帝就換了上百人,最主要的是,一經被折,乾熙帝就沒再啟用,哪怕是有人舉薦也沒有用。

這要凌雲講,無非就是在乾熙帝心中留下仇恨,用我的錢,竟然不停我的話,那就找個閒職養老去吧!

按理說,乾熙帝這半年不到,換了這般多的起居官,只要稍微變通一下,便是大機遇,誰曾想那些起居官,大都是讀死書的榆木腦袋,為了證明自己清正廉明,不畏強權,寧願被折,也要留下清名。

果不其然,古代的讀書人將名聲看得,比權勢還要重上三分,他突然有些理解那些死諫的讀書人了,哪怕是身首異處,也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名聲。

雖然理解,但若是換成凌雲,鐵定不會這般,畢竟他有現代人的記憶,覺得聽從最高領導人的命令,沒什麼不對。

誰給錢,他就給誰做事,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他都勉強能接受。

這天剛到翰林院,馮良吉就立馬走上來,說了句“望珍重”的奇怪話來,弄得凌雲丈二摸不著頭腦。

直到馮良吉解釋,他這才明白,原來是乾熙帝的起居官被撤了下來。

可是他仔細琢磨,發現其中的不對勁,起居官被撤,馮良吉跟他說珍重的話來作甚?

這翰林院的老人,數不勝數,就算是按人頭輪,也輪不到他頭上來,真是莫名其妙。

然而凌雲不知道的是,曾經最為炙手可熱的美差,如今已經成為翰林院裡的燙手山芋,人人避之如蛇蠍,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去做,就只能在這一批新人裡面挑選。

而新人裡面,他又是狀元,無論怎麼選,都是首當其衝的不二人選,這就導致剛一到翰林院,馮良吉就迫不及待為他祈禱的原因。

作為新晉翰林的凌雲,對於這些溝溝道道並不知情,繼而對於馮良吉的話並未真正放在心上,只是笑而不語搪塞過去。

一直到了下午,翰林院發生一陣慌亂,坐在位置上的凌雲,能明顯感受到他上級那邊發出了一陣拍桌子的聲響,他猜測鐵定是發生什麼事,這才引得向來溫和的領導暴怒。

爭吵的聲響此消彼長,凌雲沒忍住伸頭探腦,想檢視裡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而等來的卻是裡面人叫他的名字。

“凌雲,進來一下。”

翰林學士王成運的聲音傳來,凌雲愣了一下,直到馮良吉戳了戳他的肩,這才意識到並沒有聽錯,裡邊的人,確實在叫他。

雖然大為困惑,但畢竟領導喊他,只能徑直的走進去。

剛一踏進王成運的門,就看見裡面站著幾個人,看穿著都是太監,這讓凌雲越發疑惑,心裡不禁想起馮良吉早上的話來,這難道還真應了馮良吉的話,讓他到宮裡去?

且看王成運鐵青的臉色,就知道來人並不是什麼好事,可既然被點了名,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王大人,您找我?”

王成運看了一眼他,指著為首的太監說道,“嗯!這是李公公。”

話音剛落,凌雲當即向李公公行禮道,“下官凌雲,見過李公公。”

李公公笑吟吟地打量著他,意味深長道,“凌狀元,咱家記得你。”

“多謝公公掛念。”

直到這一刻,凌雲這才發現眼前的太監,竟然是跟在乾熙帝身邊的李公公,怪不得他剛一開始,就覺著這個為首的太監有些眼熟。

兩人閒聊了幾句,李太監就帶著幾個小太監先行出門,估摸是在門外等他。

待李太監出門,王成運注視著他,輕嘆一聲道,“進宮去,記住要多留個心眼,無論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裝作沒看見,沒聽見,什麼該記什麼不該記,心裡都要衡量一下。”

凌雲當即躬身謝禮道,“多謝大人教導,下官沒齒難忘。”

王成運搖頭嘆息道,“哎!你剛進翰林,還沒待上幾天,這就要離開…好自為之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