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承佑將奏摺呈到乾熙帝面前,特別是聽到這是凌雲的奏摺時,不禁有些意外,回想起來,凌雲這一去已數月有餘,這還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奏摺。

看著御書臺上的奏摺,腦海中浮現出凌雲的模樣,破有些感慨,不知那小子在南夷州如何,有沒有受到當地官員以及鄉紳們的欺負。

嘴角微微上揚,利索開啟奏摺,快速瀏覽奏摺上的內容。

可當他看清內容時,臉色猶如李承佑,又笑容滿面,變為臉色鐵青,不敢置信地瀏覽兩遍,發現並沒有看錯時,沉默少許,呵呵一笑道,“呵呵…有意思,當真有意思。”

微微抬頭,看向下方,若有所思道,“李愛卿,你這學生,當真了不起啊!這剛一去南夷州,就為民除害,滅了當地的山寨,嗯~還將魚肉鄉里的同知給拉下馬,當真不錯。”

乾熙帝雖然笑著說,但話裡話外,充滿打趣的意味,再加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讓李承佑一時間琢磨不透,這到底是誇讚,還是變向調侃。

想不明白,權當乾熙帝在誇讚。

頓了一會,乾熙帝再度嘖嘖稱讚道,“嘖嘖…李愛卿,你這學生當真了不得,區區數月就為當地百姓滅了山賊,除了貪官。辦了兩件大事也不願消停,如今更是將目光看向南邊的土家堡,奏摺內容更是想要朕下令,同意他的主張,並派軍隊支援。李愛卿,依你之見,朕是同意他的主張還是不同意?”

李承佑臉色黑得要命,特別是乾熙帝帶刺的話,聽得心裡很不是滋味,不可否認,他內心極其不願徒弟發生意外,自然不願意凌雲犯險,發起戰爭。

戰爭,就代表有傷亡,再說凌雲乃一介書生,學的是治理國家,造福百姓之道,如何明白行軍打仗要義,這簡直就是胡鬧。

可轉念一想,想到徒弟受人欺負,還因此受了傷,心裡隱隱有了怒氣,他徒弟不會打仗是真,可嶺南不還有巡撫在嗎?

李承佑有自己的小心思和私心,對於凌雲的主張,他認為派兵倒是可以派兵,至於是否讓凌雲領兵,則有待商榷,畢竟巡撫在上,行兵打仗的事,自然輪不到他徒弟。

於情於理,說不過去。

稍作思考,李承佑道,“陛下,劣徒不懂事,做事情總喜歡想一出是一出,臣以為劣徒有此主張,皆是心繫百姓,看到土家堡無端殺害百姓,無非是想要為南夷州百姓出頭,討要一個公道。”

“嗯~卿之言,有理有據。”

乾熙帝微微點頭,頗為贊同。

李承佑接著又道,“陛下,臣之劣徒乃進士出身,一介書生,不諳兵法。當南夷知州已然仍有所不足,至於行軍打仗,更為明顯。故而臣稍後便給他回信,呵斥一二,讓這小子明白,為官者,應當以造福百姓己任,以治理國疆為重,而不是想著挑起事端,發起戰爭。”

乾熙帝盯著他道,“這麼說來,李愛卿是不同意凌愛卿的主張?”

李承佑沉穩道,“正是!”

“嗯!朕知道了。”

李承佑退下後,乾熙帝看著他的背影,暗罵兩聲,“這李承佑,當真是老奸巨猾,明明想讓朕出手幫他徒弟,可話裡話外,一句懇求的話也沒有,還當著朕的面,要回信呵斥,真是好計謀!”

邊上小李子露出疑惑眼神,“陛下,這…是何意?奴才剛剛並沒有聽到李大人的任何懇求,倒是聽到了李大人對凌大人的呵斥。”

乾熙帝閃爍著睿智的眼神,淡淡看了一眼小李子,呵呵一笑,“呵呵…這正是李承佑的高明之處,一席話下來,句句不提懇求,卻又句句不離懇求。”

“你想想,如果他不同意凌雲的主張,不想讓朕派兵,明明可以不將這奏摺和信封遞到朕面前,只需將其截下,回信呵斥便是,何必來此一遭,當著朕的面,數落凌雲的不是。”

這話一出,小李子恍然大悟,毫不吝嗇誇讚道,“哦~原來如此,陛下聖明,陛下聖明呀!只是一眼,便看出李大人的伎倆,真是不可思議!”

乾熙帝翻了翻白眼,沒好氣道,“你個馬屁精,每每說話,都能讓朕說到朕的心坎,讓朕心之舒坦,不愧是朕的好奴才啊!”

小李子訕訕一笑,眨巴眼好奇道,“那陛下,到底是同意凌大人的主張還是不同意?”

乾熙帝微微一頓,猶豫不決道,“嗯~這事有待商榷,畢竟土家堡情況比較特殊,輕易不能發起戰亂。不過,也不是不能一試,畢竟王明志那廝,當年實在可惡,這麼多年來,朕還沒到法子懲戒他,如今這事,倒也不錯!”

如是一想,乾熙帝倒是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那就是同意凌雲的主張,派兵攻打土家堡。

這樣一來,既隨了凌雲的請求,同時也滿足李承佑的懇求,最為關鍵的是,如果出戰有失,他還能有藉口懲戒王明志,這簡直就是一舉三得好計謀。

當即用力一拍御書臺,大聲命令道,“小李子,快快替朕研墨,朕要下旨,讓王明志派兵助凌雲,攻打土家堡。”

同時冷哼一聲,意味深長道,“哼,王明志,朕倒要看看,這次你如何應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了我妹妹

石陽的劉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