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李瀚海的參見鎮南將軍。”

縱使內心不太情願,李瀚海最終還是到了將軍府,可能是心煩的原因,李瀚海說話的語氣不鹹不淡,甚至有些不耐煩和責怪之意。

似乎察覺到了李瀚海的不悅,凌雲眉頭微微一皺,抬眸打量了他一眼,在後者沒有注意之時,目光又悄然落下,不動聲色,平靜如常。

“莽軍的進攻,你如何看待?”

凌雲開口,直截了當,正是因為莽軍突然進攻的問題找他。

李瀚海臉色依舊,目光如常,彷彿早已猜到凌雲找他地目的,因而在聽到這話時,並沒有感到一絲的意外,有的只是淡漠之色。

稍作思索,李瀚海昂首挺胸道,“請將軍放心,末將一定竭盡全力,保衛平樂城的所有人的安危…莽人休想踏進平樂城半步。”

李瀚海目光堅定,語氣肯定,當著凌雲的面拍著胸脯保證,絕對不會讓城外莽軍踏進平樂城半步,或許在他看來,莽軍絕對不可能攻破他的防守,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也是對他自己實力的認可體現,所以沒有顯露出一絲的憂慮,有的只有傲然的自信。

凌雲叫他前來,並不是擔憂平樂城,因為他自己就在這裡,可以清晰的發現莽軍的進攻動作,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如果平樂城守軍守不住,他自然會干涉。

“我找你來,並不是因為平樂城的事。”

“不因為平樂?”李瀚海一愣,忽然感到了困惑,甚至有些不明所以。

凌雲平靜解釋道,“現如今平樂城有五萬大軍,莽軍再有通天的本領,斷然破不開平樂城城門,所以我不擔心平樂城防守問題。”

“那將軍這是?”

凌雲的話,讓李瀚海更加不明白,既然不擔心,又為何讓他到這來,難不成有其他事?

看出他的困惑,凌雲又繼續說道,“我雖然不擔心平樂城,但卻有些擔心其他地方。”

突然拿出輿圖,手放在上面道,“李將軍且看,這三個地方,也就是我們平樂城,邯鄲城以及聊城,是莽軍能進攻三個點,而平樂城又是軍鎮重地,莽軍雖陳兵於定州,但如今想要破開平樂城,難上加難。”

凌雲目光落在邯鄲城上,分析道,“再說邯鄲城,地形險惡,易守難攻,而且還有三萬精銳守軍,一般說來,莽軍絕對不會選擇這個地方攻城,除非敵軍主將腦子有病。”

李瀚海聽到這這話,對凌雲表示認可。

最後,凌雲指向聊城,肯定道,“如果莽軍對平樂久攻不下,我斷言,莽軍必定會向將目光投向這裡,甚至會向這裡發起偷襲。”

“聊城?”

“敵軍會進攻聊城?”

聽到凌雲的言論,李瀚海眯著眼睛,打量了一下聊城,眼眸露出不可置信,隨後果斷地搖了搖頭,用肯定的語氣,加以反駁道,“將軍,聊城地處兩府之間,莽軍一旦有風吹草動或許對聊城有想法,邯鄲和平樂兩府,則會在第一時間派兵支援,聊城只需堅守半日,我軍的援軍即可達到,所以末將以為,莽軍想要從聊城這裡找突破口,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事出反常必有妖,凡事不能太絕對。

凌雲見他一副不以為意,心中不免對聊城注重起來,語重心長道,“話雖如此,但是李將軍別忘了,你能想到的,莽軍主將自然也能想得到,倘若莽軍趁我軍不備之際,突然派兵偷襲聊城,最終破了聊城,後果不堪設想…”

李瀚海還沒聽完,強行打斷道,“鎮南將軍不要說了,斷無這種可能,敵軍主將完顏僕散不是這種人,更何況,莽軍現如今正在與我軍正面交戰,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地方…”

李瀚海自信滿滿,一種是源於對完顏僕散的瞭解,一種是對於敵人資訊的掌握,所以再聽到凌雲提出這個話題時,就不太感興趣,覺得凌雲太過提心吊膽,又覺得凌雲信不過他。

總之,李瀚海沒有將凌雲的話聽進去。

凌雲見他有些不耐煩,有些坐不住了,於是板著臉,正色道,“李將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更何況行軍打仗,有備無患。”

最後,他直接下令道,“所以,我現在命令你,立即派出三千人的軍隊,馳援聊城,以防備莽軍的突然偷襲。”

凌雲這一強硬命令,使得平靜地李瀚海面色一僵,心裡頓時有些惱怒,想著此刻,他的軍隊正在和莽軍交手,而凌雲讓他在這關鍵時刻,分出三千軍隊馳援聊城,這不是胡鬧嗎?

再說了,完顏僕散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兩人交手多年,他豈能不知?

而凌雲這才剛到多久,就迫不及待,想要對他指手畫腳,甚至以勢壓人,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簡直就是欺人太甚。

李瀚海心中斷定,如果這一次,他聽從凌雲的命令,分兵聊城,從這以後,凌雲一定會得寸進尺,對他指手畫腳,干涉他的用兵…

為此,李瀚海在心裡冷笑,不管怎樣,也不能聽從凌雲的命令。

“將軍,眼下正是與莽軍對戰之際,臨時撤出軍隊,與戰局不利…”

果然,李瀚海以戰局不利為由,拒絕聽從凌雲的命令。

聞聽此言,凌雲頓時面露兇光,直勾勾盯著李瀚海,冰冷道,“李將軍,你可知,本將軍才是三軍主將,只要在這平陽省,所有的兵馬乃至人員調配,皆要聽從我的指揮,李將軍如今不肯分兵聊城,是想抗旨嗎?”

凌雲威脅道,“不服從軍令是何後果,李將軍身為武將,應該不用本將軍解釋了吧?”

李瀚海油鹽不進,觸怒了凌雲,以至於兩個人的對話氛圍,掉入了冰點,而擔心聊城出現意外的凌雲,不得已以勢壓人,恰恰因為凌雲這麼做,讓李瀚海心生厭倦,內心深處對於他的指令產生了抗拒,也就有了意見分歧。

說到底,就是李瀚海不想聽令。

李瀚海目光閃爍,假意低頭道,“末將不敢。”

只見他低頭稍作思索,而後神情恭謹又堅定立場道,“末將鎮守邊關十一載,在這十一年中,末將兢兢業業,保衛邊疆,與莽軍交戰無數場,從未出錯,而如今大敵當前,在這關鍵時刻,應當竭盡全力抵禦強敵,這時候分兵聊城,恐會影響平樂府戰況,望將軍三思。”

李瀚海恭敬的神情,卻露出堅定自己立場的目光,哪怕凌雲以勢壓人,搬出軍令…李瀚海依舊不為所動,說白了就是不肯聽令。

凌雲臉色一僵,臉上漸漸有了怒意,原本想派出自己的軍隊,去馳援聊城,只是擔心自己的軍隊和聊城守軍不能友好相處,所以這才想讓李瀚海派出部分軍隊,畢竟就算他派出自己的隊伍,聊城守軍不一定領情。

到時如果發生爭執,得不償失,況且李瀚海的軍隊不一樣,他們都是平陽守軍,大機率都是熟面孔,不管是守城還是聯絡感情,都會比他自己出兵要好,只是令他沒想到,李瀚海會如此抗拒分兵,難道是怕自己奪權?

不管出於各種原因,李瀚海不肯聽令,已成事實,看來自己前面找他談話,沒有說服對方不談,甚至還引起了對方對自己的抗拒。

念及於此,凌雲冷聲道,“本將軍知道李將軍在此保衛邊疆多年,然而本將軍還是希望李將軍要明白一點,戰場變化瞬息萬變,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在防患未然,提前提防,如今讓李將軍派兵聊城,正有此用意。”

“而李將軍斷言,敵軍不會分兵,是鑑於對敵將的瞭解,本將軍倒也能理解,可若是敵將不按常理出牌,李將軍可知會發生什麼?”

兩人的稱呼冷淡起來,語氣針鋒相對。

凌雲出於擔心戰況,而李瀚海則不想被限制或控制,才會反應過激,同時也是自信。

自信是好事,自負就不一定了。

李瀚海無所畏懼,拍著胸脯保證道,“鎮南將軍放心,如果聊城當真出現問題,引發的所有一切責任,皆由末將一人承擔。”

凌雲目光深邃,沉聲質問道,“李將軍當真執意如此?”

李瀚海木然而立,自負道,“鎮南將軍剛到平樂,對於敵軍有所不理解,有此顧慮,末將倒也能明白,然而末將確實不同,末將守衛平陽諸地多年,已將敵軍主將瞭解徹底,敵將怎麼用兵,怎麼進攻,末將瞭然於胸,與此同時在心中已有對策,望鎮南將軍莫要多慮。”

凌雲盯著他,語氣冷淡道,“李將軍這般自信,本將軍倒不好說什麼,只是好意提醒一下李將軍,聊城不能失,否則平陽危矣,望李將軍能以大局為重,不要計較個人得失…”

李瀚海神色淡然,毫不客氣懟道,“鎮南將軍放心,末將一定竭盡全力,勢必不讓敵軍踏進平陽半步,聊城末將也會時刻關注,絕對不會發生將軍所擔心的意外。”

凌雲臉色嚴峻道,“如此最好,否則…你應該知道後果!”

眼見凌雲同意不插手,李瀚海說話的語氣也降了下來,隨後找了個理由離開。

只見他拱手一禮道,“將軍,末將還有軍務在身…”

凌雲聽罷,揮了揮手,示意他離開。

見此情形,李瀚海沒有一點猶豫,抱拳之後轉身離開,動作果斷且利索,表明了他的不耐煩,早就想逃離此地一般。

凌雲沒有動,站在原地,目視著李瀚海離開的背影,臉色心沉如水,凝重的臉上,掛滿了對李瀚海的憂慮,又或者說,是對聊城未知的情況感到深深擔憂,傷怕出現什麼意外。

良久,凌雲低頭呢喃道,“希望…我的猜測是錯誤,不然可能要出大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好駙馬

羅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