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對高句麗使臣說道:“當年你們見我中國內亂,趁機侵佔了我遼東一千里土地,我們尚且沒說什麼。”

“新羅只不過侵佔了你們一百里土地,你們就不依不饒,殘害他們的百姓,你們這是不把我大唐天理放在眼裡不是?”

高句麗使臣辯解道:“陛下,當年臣國所佔聖朝土地,已經被太宗皇帝悉數奪了回去。”

“正所謂上行下效,既然太宗皇帝有例在先,臣國效仿太宗皇帝自然也無不可。”

他的話剛說完,還沒等李承乾開口,長孫無忌便呵斥道:

“放肆!東夷宵小,跳梁海曲,竟然狂悖到與我太宗皇帝相提並論!”

“是可忍,孰不可忍!陛下,臣請陛下先斬了這個無知小兒的狗頭,然後再發兵征討高麗。”

長孫無忌能說出這些話,著實讓李承乾感到意外。

緊接著尉遲恭,程知節,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武將也紛紛請纓,請求李承乾撥給他們兩萬精兵,以征討高句麗。

李承乾說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正月有祀,不為兵戎之政。”

“諸公有赤誠報國之心,朕深感欣慰,不過征討高句麗一事,容日後再議,今日且將其使臣杖刑一百,逐回東海。”

……………………

之後是倭奴使臣向大唐進獻賀禮。

東瀛島國,窮鄉僻壤,沒啥能拿的出手的。

因此他們進獻的所謂珍寶,李承乾連看都沒看一眼,直接讓小太監給抬了下去。

見倭奴使臣沒有上呈賀表,李承乾便問鴻臚寺卿:“倭奴這麼不懂禮數,竟連賀表都沒有麼?”

鴻臚寺卿支支吾吾不敢回話。

於是長孫無忌便說道:“回陛下,東瀛螻蟻猖狂無知,不受我大唐德化恩佑,歷來為先王所棄,陛下不看也罷。”

李承乾堅持要看倭奴的賀表,長孫無忌不能勸阻,只好將賀表呈上。

早在隋文帝時期,倭奴就開始系統性的學習中華文化,因此他們的賀表也是用漢字所書。

賀表啟首便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十四個大字。

李承乾看了一眼,隨即將賀表扔於大殿之下,然後對群臣說道:

“當年倭王派遣使臣向隋煬帝進貢,所上國書也是如此無禮。”

“只不過他未能攻破高句麗,所以也沒顧上教訓倭國。”

“倭奴不知感恩高句麗替他們擋了槍,四十年後竟然還是如此愚蠢無知。”

“蘇州距東瀛四島不過一千六百里,大船馳行,一晝一夜便可抵達。”

“朕如今先不征討高句麗,倒是要好好教育教育這群不開化的倭奴,好讓他們規規矩矩的當兒子。”

群臣聽到李承乾竟然要興兵跨海遠征倭奴,因為前朝並沒有此先例,於是就紛紛勸阻。

他們都認為,最好還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先滅掉高句麗,然後借道新羅去攻打倭奴,這樣的勝算會更高。

這邊大唐的官員都在勸李承乾不要打倭奴,可誰知這個倭奴使臣卻是個憨逼愣頭青。

他竟然挑釁的說道:“大和國使節請大唐天子明晰,我奉大和天子之命特來告知大唐天子。”

“新羅曾無禮於我大和,我大和天子將率精兵三萬親征新羅,希望爾唐莫要聽信新羅使臣狡詐之言,與我大和為敵。”

對於倭奴使臣如此囂張的挑釁之言,群臣一個個都義憤填膺,認為也應該將他杖責一百,趕回東瀛。

唐朝人沒有經歷過後世那樣的屈辱,因此對倭人還是非常大度的。

李承乾覺得僅僅打一百棍,實在太便宜這個倭奴,於是就讓一群太監摁住他,然後再在他的臉上和額頭上,分別刺下倭奴二字。

這還遠遠不夠。

刺完字之後,李承乾又讓太監當著滿朝文武和四方番臣的面,將倭奴使臣的褲子給扒個精光,然後用小銅錘將他的兩個蛋蛋給砸個稀爛。

長孫無忌等人覺得這麼做實在有損大唐煌煌天朝,巍巍大國的風範,於是就勸李承乾給倭奴留一點體面。

然而李承乾卻對他們說道:“倭人賊眉鼠眼,陰險狡詐,完全不是我中華禮儀所能教化的了的。”

“朕懲罰這個使臣也只是一個小小的開頭,整個東瀛四島,朕都將讓他們寸草不生。”

群臣集體沉默。

他們完全不明白,一個遠在汪洋大海之中的僻野小族,皇帝怎麼會沒有來由的,對他們有這麼大的憤怒。

太監將倭奴使臣的蛋蛋給砸個稀爛之後,倭奴使臣便被疼的暈死過去。

李承乾又讓太監在他身上潑了兩桶冰水,將他激醒,然後拖到殿外的雪地上,狠狠的打了一百廷杖。

打完之後,倭奴使臣早已奄奄一息,命懸一線。

李承乾這才讓太監將他塞進馬桶裡,把他滾出皇宮。

太監請示,把倭奴使臣滾出皇宮後如何處置。

李承乾隨口說道:“生死由命,不死算他命大,放他回倭國,死了就餵狗。”

四方番臣見此一幕,無不震驚的目瞪口呆,不知道是該害怕還是該慶幸,一個個都如同小雞仔似的,靜悄悄的低著頭一動不動,不敢發出任何聲響。

這時于志寧問道:“陛下,恕臣愚鈍,臣不甚明白,自我大唐承天受命以來,倭奴國王年年都派使臣前來進貢。”

“雖說他們的態度確實有些傲慢,不過念在他們生於蠻荒大海之中,山窮水惡,粗鄙無聞,不受教化,我高祖、太宗也並未問罪於他們。”

“陛下建新元、御萬邦,新朝兆始,本當懷柔四夷,卻為何偏偏以如此嚴厲手段懲罰倭奴使臣?”

李承乾道:“於侍中不必多問,朕就算跟你們說了,你們也不會明白。”

“俗話說的好,窮山惡水出刁民,東瀛四島位於茫茫大海之中,地勢狹小,物產貧瘠,生存維艱。”

“他們自東晉時期就覬覦新羅之地,數百年間,一旦有機會便會跨海西侵。”

“倘或讓他們學習我中華文化,一旦他們實力大增之後,難保不會成為我中國之大患。”

“朕與倭奴本無仇怨,不過為兒孫長久之計,此時趁我大唐強盛,倭奴尚未開化之際,只需派遣一支偏師,便可滅其種族,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只與你相見

貓清琳

青山詭令

嘛咔咔咔咔

赴寒山雪,遇十里春

姬韻昶

末日迷殤

八月月

回笑一眸

溺斃Wzj

繁花:我真不是股神

小饅頭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