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的這顆種子是在李世民病重之時種下的,看到爸爸病重,以仁孝著稱的太子李治那是非常的傷心,那是每日每夜的守在爸爸身邊將其伺候。

仁孝德他也孫帶照顧了一下他的小媽武曌,這段亂倫之戀,不知道是兩個年輕人荷爾蒙的迸發,還是武曌計算後給自已留有的後手。

不過就此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李治根武曌兩人也屬實擦出了那情慾之火。

武曌在感業寺的那段灰暗的時光裡,應該也是武曌最痛苦的人生階段了。

這坐以待斃那也不是武曌的性格,她給李治寫了一首曖昧情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思念的淚水把裙子的浸溼了,不信你來看看。

就此收到情詩的李治那還真的就來了。

他帶著文武百官來到感業寺燒香拜佛,這燒香拜佛之餘,這兩人還偷偷見了一個面。

劇情很狗血,武曌哭,李治也哭。

那兩人相擁是互訴相思之苦。

很快這天子和尼姑私會的訊息那也很快的傳到了宮裡。

也傳到了時任李治皇后的王氏的耳中。

聽說了這件事,王皇后也很快行動起來,就派人把武曌接進了宮中。

這接武曌進宮,對於當時的王皇后也是無奈之舉,對於當時的後宮扛把子那毫無疑問是皇后王氏,但後宮之中政治狀態也讓她左右為難,接武曌進宮,其目的是為了中庸平衡後宮政治環境。

這王皇后是北方豪族太原王氏的千金,這穩坐後宮第二把交椅的是南方豪族蘭陵蕭氏家千金蕭淑妃。

這王皇后和蕭淑妃那妥妥屬於不同士族豪門派系的床上代言人。

這一南一北兩千金,我估計在一張桌子上包個餃子那都能喝上一壺。

王皇后雖然坐鎮中宮,做為皇帝太子李治的正妻,可惜就是一個肚子那是老不爭氣了,婚後數年,肚子都不見有點起色。

但這蕭淑妃就不同了,在李治多年的辛勤耕耘之下,那也早已碩果累累。

這眼看蕭淑妃的寵愛日盛,這王皇后那時沒辦法的辦法,就此決定曲線救國。

利用武曌來制衡李治對蕭淑妃的寵愛。

在王皇后看來,這武曌沒有顯赫的家庭身份,在這後宮她那是翻不起什麼大浪起來的。

雖然武曌的父親武士鑊屬於大唐開國功臣,母親屬於弘農楊氏。

說道這裡這就不得不聊到武曌的家庭背景。

唐武德三年,一個靠倒騰木材的二道販子,迎娶了一位四十六歲的老姑娘。

三年後這位50歲的老姑娘就為這個木材商人生下了一個女兒,而這個孩子就是武曌。

在當時屬於門閥士族社會,而武曌家就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商人家庭,雖說不用為生計發愁,可那也算不上體面。

因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地位的排序歷來都是

士 農 工 商。

所以商人在封建社會那是被列為下等人家庭。

即便你做商人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可在當權者眼中,你也只是個下等人。

這甚至連農民兄弟的腰桿子都挺得比你還直。

因為他們身後有一條永遠開放的上升階梯。

所謂“朝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

意思就是說,農民出身的人,只要自身肯付出努力,寒窗苦讀,就有可能一朝翻身光宗耀祖。

可對於當時商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可沒有這樣的機會。

因為科舉考場的大門,那是永遠都向“銅臭滿身”的商人階級永久的關閉。

所以青年時代的武士鑊那是散盡家財,那也都為了敲開官場的大門。

直到他遇到了一個人,改變了他商人的階級命運。

武士鑊小時候時間基本都是用來讀書,尤其是喜愛兵法韜略方面書籍,加之聰明,那是過目而不忘。

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正式踏入仕途。

可現在那卻是狠狠給了她幾耳光子。

這武士鑊也並不是一個坐吃山空的啃老族,他的性格非常的獨立。

年輕的時候,他就經常獨自一人挑著擔子上街買豆腐,沿著村子那是挨家挨戶的上門進行推銷。

在市場上長年累月下來,那也算是把做生意的經商頭腦給練出來了。

後來隋煬帝在全國各地又搞起了大興土木工程,作為商人的武士鑊也敏銳的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於是藉著幷州木材資源豐富的優勢,就此做起了政府的生意。

加之這隋煬帝楊廣的土木工程那就根本沒有停過。

而武士鑊的木材生意藉著這波春風那也是越做越紅火,後來的他直接跑到洛陽散盡家財,就此也敲開了不少達觀貴人的大門。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扇門,就是隋朝宗室楊達家的門。

而這楊達就是以後武曌的外公。

這楊達當時是負責新建東都洛陽專案的二號負責人,由他出面武士鑊就此很輕鬆的拿到了不少政府工程專案。

此時的武士鑊可謂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同時靠著錢財在洛陽也獲得了很多的權力保護傘。

但唯獨沒有靠錢財搞定身為新健東都的一把手楊素。

因為楊素不僅是是朝廷宰相,而且還是大隋的超級商人,那是歷史上有名的權臣,功臣,大隋一半基本都是他打下來的,這私底下楊素名下究竟有多少產業,有多有錢,那都始終是個迷。

武士鑊到洛陽做生意,這顯然是在太歲頭上動土,搶他楊素的飯碗。

此時的楊素那也確實不是好惹的主,給來太歲頭上動土的武士鑊羅織了一堆罪名,那是想直接讓這個小小的木材商人去死。

這危急時刻,武士鑊靠著之前錢財散部的打造的權力保護傘,也就此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這當朝權貴楊雄等人也都積極出面替武士鑊維護,才總算幫他武士鑊躲過這場殺身之禍。

經歷了人生大難的武士鑊,也就此灰頭土臉的回到了幷州老家,他思來想去,這經商始終不是長久之計。

這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讀書高?

它究竟高在那呢?

原來是高在做官上。

當時的隋煬帝為了鎮壓已經失控的天下,採取廣徵驍勇之士,掃地為兵的國策。

武士鑊就此找到了一條參軍可以做官路徑。

他靠著自已多年經商積攢下來的錢財為自已開道,那是硬生生買到了自已的第一份官職,鷹揚府隊正。

這個官職是府兵制度下級別最低的軍官,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排長。

手底下帶著五十幾號兄弟,帶著這些兄弟平地叛亂,那真是似乎有點異想天開。

當時武士鑊自已家裡的人都勸他,前去投奔瓦崗寨李密,可武士鑊覺得李密雖然有點真才實學,但眼光格局那就小得多,看得不長遠,難以真正成事。

於是武士鑊那也沒去,他就在老家幷州等待著他的人生貴人李密。

隋十二年,隋煬帝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這一開始,李淵就住在武士鑊家裡,他兩聊了什麼史書也沒有記載。

不過私底下,有人說武士鑊就是李淵背後的財神爺。

等李淵走後,李淵也給了武士鑊一個行軍斯坎參軍的職位。也就是專門幫李淵負責採購和管理武器裝備的職位。

也正是從這時起,武士鑊也正式完成了自已從商人,到大唐開國功臣的華麗轉身。

武士鑊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不僅讓他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而且也讓他練就出了一身長袖善舞的處世能力,加之在商業領域戰場的歷練,也給了他一雙能洞察世事的慧眼。

也給了他們一種高度前瞻的風險投資意識,知道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的道理。

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千萬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那個可以給他們帶來無窮回報的機會。

並且促使他們會毫不猶豫傾家蕩產形式的出手投資而他們手中的巨大財富,也是那些動盪天下想當老闆的大佬們最需要的。

就這樣武士鑊攀上了李淵這條大船,但此時四方的涿鹿群雄,那也已經風風火火的搶市場好多年呢。

眼看隋朝的這塊大蛋糕,就要被幾方軍閥瓜分一空了。

可這個已經年過半百的唐國公李淵卻還默默的潛伏觀望,此時一竅熱血的武士鑊那也是坐不住了。

他先是試探性的給李淵送了幾本兵書,李淵懂得他的意思。

但以裝聾作啞姿態將其打發。

武士鑊那又換了個法子那是一連數日繪聲繪色的向李淵,描述自已的最近做的夢。

“說唐公,當為天子。”

還有一次,他說他夢見唐公騎著白馬走在最前面。

自已跟在後面,那是忽然看見唐公一下子就飛到了天上去了,而且還伸出兩隻手,一手撐起了太陽,一手攬住了月亮,這顯然是一個正宗的天子架勢。

李淵聽著武士鑊這些話語,也推心置腹起來告訴了武士鑊。

“現在不著急先,心急那也吃不了熱豆腐,如果將來能成大事,定同享富貴。”

過後李淵起事成功,開國建唐。

武士鑊獲封工部尚書,成為了大唐政府的正部級官員。

後來還參加了《武德律》的編寫工作,又榮升為應國公。

至此,當年那個地位卑下的木材商人,也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但對於商人出生的武士鑊,加之當時社會風氣,這就決定了他身上會永遠會帶著寒門商人的印記。

在當時那種看重家庭出身的社會,就是你爬上了在高的位子,那也免不了,被人揪出家庭成份被人看不起。

武士鑊的出生那也註定了商人印記那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但直到他迎娶了四十六歲老姑娘弘農楊氏,他的身份才有所提升。

武士鑊的原配夫人叫相里氏,是身份卑微的胡人後代,婚後夫婦二人那也非常恩愛,先後生下了四個兒子,但奈何世事無常,武士鑊的兩個兒子在數月間相繼病死。

相里氏就此傷心欲絕,抑鬱成疾。

一年之後那也撒手人寰呢。

此時的,武士鑊那也是出差在外,甚至連妻兒病重之際那都為請假回家照看一下。

在隨後的日子裡武士鑊獨自帶著餘下的兩兒子。

武士鑊是國公,相里氏是他的正妻原配。

按照朝廷當時的規矩,這媳婦的死訊那是必須上報朝廷備案。

李淵聽聞之後,對武士鑊忠於職守的行為那是大大讚賞,所以相里氏去世不久,李淵就親自做媒,把一個身份高貴的老姑娘嫁給了他。

此時的老姑娘雖說四十六歲,雖然年紀大了點,但還沒結過婚,更重要的是她能帶給武士鑊一份重要的東西,也就是武士鑊一直自卑的東西,貴族的身份。

楊大姑娘出身於隋朝宗室,是楊達的女兒,楊達是隋文帝楊堅的侄子,也做過宰相,而他的親哥哥觀王楊雄,也是隋朝最顯赫的王爺之一,輪家族底蘊,就連李淵自已都沒法和她一家相比。

武士鑊他也只不過一個區區政治暴發戶,想要和楊家結親,那真是有種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感覺。

在當時女性出嫁年齡一般都在13-18歲之間,能到46歲還未婚,那也是少見。

一加之當時楊家的門檻實在太高,這尋常家族門不當戶不對的那也高攀不起。

二來楊雄和楊達兩兄弟,也都死於隋朝高句麗之戰,這楊氏的婚姻也就每人好替她張羅出嫁。

但在李淵的極力戳和之下,最終武士鑊也成功娶到了楊家大剩女。

武士鑊和楊氏的婚事那也辦得相當隆重,由李淵親自提親,桂陽公主操此婚事,這婚禮的費用也全部由國家財政負擔。

一時間那也成為了長安城的美談。

武德七年,楊氏生下了他的第二個女兒,這個孩子就是武曌也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歷史有時候也是這麼的有趣,如果不是李淵的強行從中撮合,也不會有後來的武則天。

可能這個就是因果也即是——道

武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按道理來說應該可以過上一個幸福的童年,但事實上卻不是,因為就在李淵去世的這一年,武士鑊也撒手人寰了,於是年紀尚小得武曌,也就成了人儘可欺的孩子。

就以武曌這家庭背景出身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遙不可及了, 但在王皇后眼中看來他爹武士鑊也只不過一個木材小商販再到政治投機成功的暴發戶而已。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世唐門:我是蕭蕭

酸甜的冰糖葫蘆

鏡面溺亡

定格盛夏

李先生今天也在努力追求

卷卷卷不動啦

天堂的眼淚

宋朝月光

邪天錄

喜歡珠茶的葉子

兩次被綁赴刑場的人

閒人老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