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星在白天劃破長空,負責看星星的大臣慌忙地向李淵奏報。

說這是皇位要更替的凶兆。

李淵說那會更換成誰呢?

大臣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這那能行,李淵隨即傳召秦王李世民進宮,要他當面給自已解釋清楚。

這上下星星之事,他李世民那解釋的了啊。

不過他李世民到一點也不慌,朗聲說道,你老也別先顧著操心我了,這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正淫亂你的後宮呢。

這李建成他們為了打壓李世民,那是一直都和後宮妃子們走往密切。

所以李淵他一時間也不好判斷這事情的真假。

李淵沉默片刻後,決定好好想想。

開口說道,明天你們三兄弟一起進宮,咋們都當面對質一下這個事情。

李世民那是邪魅一笑。

這動手的機會可算終於來呢。

可這事情遠沒有李世民想象的那麼順利,他那是前腳剛出宮,後宮裡跟李建成關係要好的小媽,張婕妤就趕去太子東宮報信去了。

說道,你們小心點,秦王李世民搞你們狀了。

這李建成那是趕緊叫來老弟李元吉商量對策。

李元吉性格比較武斷說了,我們應該馬上召集軍隊待命,然後請病假明天哪也不去。

但這李建成說了,集結軍隊可以,但這宮還是得進的。

加之這宮中戒備森嚴估計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的。

這咋們要是不去,那就更解釋不了,淫亂後宮的罪證呢。

這李建成確實也說的不錯,宮中確實戒備森嚴,只是在這森嚴的戒備之中,也早就被李世民安插了自已人。

這玄武門的禁軍將領常何,是李世民很早之前就放在哪兒的一步閒棋,現在這顆棋子,卻決定了歷史的程序。

公元626年7月2日的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馬進宮,當他們經過玄武門到達臨湖殿的時候,一股肅殺之氣那是撲面而來。

反正一股很不好的預感在太子李建成跟齊王李元吉心中泛起。

不對,太安靜了,安靜的出奇。

李建成跟李元吉也終於察覺到了不對勁,那是趕緊掉頭,打算逃回太子東宮。

可一下就晚了,擋在玄武門前的是那個他們無比熟悉的身影。

二皇子秦王李世民。

此刻他人馬甲具,端座在大馬之上,靜靜的盯著他們二人。

這先打破沉寂的是李元吉,他抬手就張弓拉箭,射向李世民。

這一直以勇武箭術著稱的李元吉,居然連續三箭都不中。

而此時的太子李建成卻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眼神直勾勾的盯著李世民。

看著這個自已從小玩到大的親弟弟,拉滿弓弦,射向了自已。

也許直到此刻,李建成也任然不會相信,自已的親弟弟會真要了自已的命。

李建成死後,李元吉逃回武德殿,被李世民親信尉遲敬德那是一箭射死。

玄武門開戰的訊息也很快傳開了,李建成麾下的東宮將領們那都是馬上率兵攻向玄武門。

可眼見玄武門那是久攻不下,東宮將領們也都殺紅了眼。

這下令就轉攻李世民的天策府,那是死也要拉上李世民全軍陪葬。

李世民集團精銳此刻也全都在玄武門,府中只剩下老弱婦孺。

這危機時刻,尉遲敬德趕到,此刻他化身為真正的門神,那是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人頭,擋在了天策府門前。

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著些士兵們看到了李建成跟李元吉的人頭,也都無心再戰了,老闆都被噶了,大家都圖啥。

紛紛作鳥獸散去。

此刻的李淵正在宮中的池塘上泛著小舟,唱著歌。

只見尉遲敬德帶著全副武裝的兵士立在岸邊。

李淵大驚,問道,你來這作甚?

尉遲敬德回答道,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共同作亂,已被二皇子李世民鎮壓誅殺。

二皇子特派我來保護皇上你的。

李淵苦笑道你還挺幽默的啊。

這叫保護?這叫逼宮吧。

可此時的李淵他還能咋辦呢?

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問向身邊的大臣們,“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這身邊的大臣也很機靈反應很快,也可能是求生欲極度強烈說道;“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事,無復事以。”

這李淵也很快反應了過來說,

“說的好,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夙願。”

幾天後,李淵就此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下詔全國軍政不分大小也全由太子決斷。

又過了幾天,朝中的所有重要職位也都換成了李世民的人。

為了表彰玄武門之變的大功臣尉遲敬德,李世民下令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中所有的珠寶全都賞賜給了他。

兩個月後,李淵退位。

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

玄武門之變從表面上看是李家兄弟的皇權的之爭,但本質上是舊貴族和新貴族之前的利益博弈。

自魏晉之後,天下權利也都掌握在門閥貴族手裡。

隋朝統一,權利均衡的分配至各貴族之間。隋滅,在精英階層的帶領下,平民豪門也參與到逐鹿天下的遊戲當中。

所以當唐統一後,勢必要進行軟體的重新洗牌。

洗好了,天下太平。洗不好,唐就是第二個晉隋。

倘若李世民妥協,讓權給李建成,那麼李世民手下的能人強也將絕不會坐以待斃,一場天下大亂又要開始。

所以從文明進步的角度來說,李世民上位是符合社會前進的方向的,也是有利於天下太平的。

李世民也得到了他人生中最想要的東西,皇位。

但得到的代價卻也是痛苦的。從親情和人倫的角度看,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逼父的行為也是不能原諒的,即便李世民成功奪取了皇位,但心裡陰影他一生也是他無法擺脫的陰影。

即使成就了歷史第一太宗,也讓他留下了人生最大的汙點,讓他用一生的功績也無法改變得位不正的現實。

李淵也終於嚐到了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兒子最終封無可封挑戰皇權的惡果。

這場即決皇位,又決生死的爭鬥,對大唐的影響是極差的,讓後世子孫那是一再效仿,李唐皇室陷入了接連不斷的同室操戈之中。

終唐一代政變成功率是極高的,皇室內部鬥爭都是拜李世民所賜,展現了在追求權力時的人性冷漠和成王敗寇的殘酷現實。

不過也讓一位殺兄逼父的君主,為彰顯自已才是大唐天子的最佳人選而更加發奮圖強。

縱觀歷史這是一場成功而且殘酷的經典奪嫡的經典案例。

好在李世民也不是楊廣,讓大唐沒有重蹈覆轍像隋朝一樣。

而是交給了歷史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個強盛而富足的大唐。

也算是對歷史的彌補。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時空的愛戀之幻紅凌

再見風影

永恆修仙傳

慕容紫夜

小L的新書

你不要見怪

三國:趙雲是我小弟

公子云徹

拜入師門後,我被師尊捆了

愛吃女孩的小火柴

三生三世,弱水三千

偏執反派線上徵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