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想不通,為何皇帝會受你們謊言蠱惑。”

李善念的話語愈發尖銳,如同利劍直刺人心。

楊世傑見狀,連忙插話:“李大人,別再說了,您這可是犯下了滔天大罪。”

“滔天大罪?我是在陛下面前直言。”

李善念反駁道,語氣中充滿憤怒。

“難道我還不清楚嗎。”

他的話語愈發激烈,直到意識到李善念的怒火已止,朱柏才開口:“李知府,你的不滿似乎深藏不露。”

“我當然不滿,換成是你,一個來歷不明的王爺,恐怕比我還憤怒。”

朱柏輕笑,語帶挑釁,“但你敢如此放肆,看來你也準備好了赴死。”

“只可惜你的家人……”朱柏話鋒一轉,卻又戛然而止,留下無盡的暗示。

“別拿律法來威脅我,大明的法律豈容隨意踐踏?滿門抄斬。”

李善念怒不可遏,一摔酒杯,決然離去,現場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楊世傑無奈地抱拳,向朱厚照和藍玉告別:“陛下,湘王,藍玉將軍,我等告退。

若有需要我們協助對抗蒙舌韃靼,我等必定肝腦塗地。”

隨著他們的離去,船上的三人只剩下朱厚照,他的脾氣已經到了極限:“這個李善念,竟將我晾在這兒。”

“朱厚照……”他怒吼一聲,對朱柏毫不客氣。

“你還叫什麼照。”

朱厚照怒火中燒,毫不留情地訓斥朱柏。

這是朱柏首次經歷這樣的怒火,一時之間,他和藍玉都驚愕不已。

朱厚照怒道:“你們滿意了?太祖皇帝會滿意嗎?你們只知道殺戮。”

說完,他拂袖而去,留下朱柏和藍玉反思他們過於激烈的行動。

“湘王殿下,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藍玉低聲詢問,意識到事態嚴重。

朱柏含笑輕嘆:“事已至此,唯有坦誠面對。”

他舉目望天,彷彿看到了宏大的棋局,“在這世間,你我皆是棋子,相互交織。”

返回旅舍,朱柏尋見了獨自飲酒的朱厚照,語氣溫和地笑道:“小子,是我疏忽了,還在生氣嗎。”

語氣雖緩,卻透出幾分歉意。

藍玉隨後致歉:“大將軍,先前藍某言語失當,懇請您寬容。”

朱厚照的目光掃過二人,對朱柏道:“湘王前輩,能否讓藍玉將軍暫時迴避。”

他欲言又止,似有私話要說。

“也好,藍玉將軍,你先去歇息,我和厚照有話要說。”

待藍玉離去,朱厚照才開口:“現在可以說了吧,那些蒙古人,其實我有應對之策。”

“線索隱藏在附近幾個縣城的民宅之內。”

朱厚照娓娓道來,“那些蒙古人與邊防軍達成了默契,一旦戰爭爆發,他們會立即喬裝成百姓,潛入城中。”

“等到朝廷風聲過去,他們再伺機南下,邊軍與蒙古人彼此心照不宣,互為漁利。”

朱厚照繼續講述,“邊軍藉此養敵自重,朝廷的銀兩落入將領囊中,士兵們的軍餉也會增加,而蒙古人則能掠取所需物資返回草原。”

朱柏聞言,面色微怒,猛拍案几:“這種縱敵行為,你身為帝王,豈非太過輕率。”

朱厚照回以淡然的眼神:“湘王前輩,洪武年間,邊疆之地也曾有過類似之事,太祖是否知曉,恐怕無人能知。”

朱柏沉思,穿越至大明後,他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修煉之上,征戰之事並未深入探究。

如今,他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複雜遠超想象。

“邊軍養寇,南服王耗資巨大,即使皇上清楚,也無法改變。”

他問道,“厚照,你有何打算。”

“蒙古問題必須解決,否則他們的南侵只會愈演愈烈。”

朱厚照簡潔明瞭,“概括來講,仍然採取寬容態度,只是……”他揚眉,“若在太祖面前,你我恐怕都難逃責罰。”

朱柏心中暗自苦笑,修仙之事固然是理想,但蒙古主力所在之地才是他頭痛的根源:“你說得容易,但蒙古王庭的所在,我至今仍無所知。”

若能探明蒙古王庭的所在,征服之日豈非近在眼前?自從藍玉在貝爾湖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北元的行政體系似乎迅速土崩瓦解。迴歸了遊牧民族的傳統模式,軍隊四處飄忽不定,要一舉蕩平並非易事。

大明內部,妖魔橫行,朱柏和大明的子民遲早會返回故鄉,不能在此長久耗時。

此刻,朱柏沉聲道:“此次我們前來,首要任務便是解決北元之事。”

“唯有徹底消除北方的隱患,才能穩固大明疆域。”

他凝視朱厚照,目光堅定,“這些必要之舉,不容置疑。”

朱柏的目光深邃,彷彿在告訴朱厚照,這是他們必須承擔的責任。

“求人不如求已,我大明當親自主持這場鎮壓。”

他的聲音充滿決心。

隨後的日子裡,朱柏與藍玉秘密探討漠北的線索,憑藉藍玉對昔日戰事的記憶,兩人逐漸挖掘出一些蛛絲馬跡。

義州和寧遠衛所近期頻繁遭受洗劫,這些地方皆是繁華的互市中心,顯然成為蒙古鐵騎的目標。

據朱厚照所述,那些蒙古人趁亂混入城民家中,朱柏推測他們可能事先與守軍勾結,殺害無辜以冒充大明士兵。

這解釋了為何藍玉遍尋無果,而非其能力問題。

地方官員、總兵和富商似乎對此心知肚明,卻選擇沉默,暗示他們有所圖謀。

調查深入後,朱柏意外地獲取了一些情報。

幾個疑似蒙古人的身影出現在義州城,朱柏帶領龍騎營悄然展開搜查。

在一家酒館前,藍玉手指坐在門口飲酒的幾人,低聲道:“這些人恐怕有問題。”

朱柏疑惑地詢問:“何以見得。”

藍玉的判斷背後,隱藏著他對局勢的洞察和判斷。

自幼與蒙古部族打交道的朱柏,深知他們的飲食習俗與漢人有所不同。

“這習慣始終如一。”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種差異的熟悉。

在藍玉的提示下,朱柏細緻地觀察眼前的情景,確認那些人的飲食動作確確實實異於常人。

即使在想象中,他也難以置信會有這樣的差異存在,除非親眼所見。

這並不稀奇,畢竟義州作為商旅頻繁的地方,接納蒙古商人已是常態。

儘管戰爭不斷,但商業交流的規則不可忽視,不能因為對方是敵人就隨意挑釁。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明混合大時代

全麥麵包尖叫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