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之上,一艘帆船趁著東南風,鼓滿了帆,駛過瓜洲的水面,一路朝江南運河駛去。

船上坐著位楚國的小商人,名叫宋之剛,他先前販布去蜀國,在南平給水匪劫了,血本無歸,這次他準備去東面碰碰運氣,帶著一船楚國的木棉布順大江而下直趨吳越國。

他沒在南唐停留,只因南唐離楚國近,利薄而已。這次他打算去兩浙轉轉,那裡物產豐饒,說不定有一番運氣。

由大江經運河,一路迤邐東向,終於進了吳越國境內,過了許市稅關,交了抽稅,宋之剛進了蘇州城,在蘇州城胥門盤門間轉了一圈,江南物產豐富,南來北往都要途徑蘇州,這裡便成了四方商販聚集之地,商鋪、牙行遍地。論商品種類,行銷諸國的有蘇錦、越瓷、蘇杭茶葉等等,甚至還有南洋來的香料、藥材、瑪瑙等物,都是搶手貨。

宋之剛看得眼花繚亂,他不願多進茶葉與蘇錦,蘇錦在楚國不如蜀錦賣得好,吳越國最好的茶葉在杭州,蘇州本地茶葉在楚國不甚出名,他便只拿出一匹木棉布,稍稍換了一些蘇州當地的名茶,圖個新鮮。

他打定主意,要去杭州、越州、明州轉一轉。

到了杭州,他出手了一些布匹,換了一些上等的龍井茶葉。接著又前往越州,他要買上一些瓷器,運回楚國去。

聽說吳越國官窯出產的秘色瓷馳名中外,乃瓷器中的絕品,只有皇家才能用,通常吳越國進貢給中原朝廷的。僅有少量賜予一些寺廟,市面上難得一見,便是最普通的一個盤子便能賣到500貫以上,足見其珍貴。

宋之剛想著若是能帶上幾件秘色瓷回去,少不得能賣到800貫甚至1,000貫,這一趟就賺翻了。

他便前往越州山陰縣打探訊息,進了山陰縣城,宋之剛也不忙著去找官窯。他便尋了一處茶館,點了一些茶點,一邊吃茶,一邊與店家攀談起來。

他看到店家牆上掛的字畫一一點評起來,看到錢元瓘與錢弘僔所作的早春遊錢塘湖這首詩時,不禁輕聲詠誦起來。

等到誦讀完畢,宋之剛意猶未盡,讚歎道:“好詩好詩,就是沒有署名,不知是何人大作?”

店家笑說乃我國先王與世子所作。

宋之剛露出驚訝之色,說道:“我本以為錢王乃是一武夫,沒想到詩才高絕,令人欽佩。”

店家聽見外人誇讚自已的國王,心中高興,便與他攀談,山南海北,一通胡侃大。

宋之剛又將話頭引到越州的瓷器上,便問店家:“我聽說錢王進貢給中原的瓷器有一種叫秘色瓷,極為難得。據說燒十窯方能出一窯,萬里挑一,不知店家可曾見過?”

店家笑道:“我哪裡有這等福氣?別我說,不止我沒見過,便是這紹興城裡數萬百姓都沒一人見過。”

宋之剛小聲的問道:“不知在哪裡,可否能買到?”

店家緊張的看了看四周,小聲道:“不可聲張呀,秘色瓷乃皇家獨佔,燒製方法乃是絕密。普通百姓便是知道了,也要砍頭。便是有人敢賣,也沒人敢買。被抓住便是充軍流放、殺頭抄家的下場。”

宋之剛不信這個邪,狡辯道。如今天下:“皇帝都有好幾個,錢王忠於誰好呢?也不如將這等寶物多做上幾件,這等買賣,豈不是一本萬利。”

店家笑宋之剛市儈,便轉頭去忙別的,不想理他。

宋之剛纏著店家問東問西。

店家不耐煩了,看了看四周,將宋之剛引入後間,小聲道:“賣倒是真有人賣,不過呢……”

宋之剛知道店家的意思,忙說道:“店家若是能為我說和此事,我定有重謝。”

店家笑道:“我哪裡有這通天的本事?我只告訴你一個去處。”

宋之剛答應,店家伸出兩雙手來晃動,討要十貫。

宋之剛氣道:“你不過言語兩聲,便要收我十貫錢,哪有這般容易?“

店家冷笑道:“買賣此物都是殺頭大罪,我便指你一個去處,也是擔了殺頭的風險,十貫算多嗎?一點都不多,他日你若被拿住,可千萬別把我給供出來。”

宋之剛哭笑不得,便爭取了十貫給他。

店家附耳告訴他。

秘色瓷確實是吳越國國寶,一年產出也不過三五十件。大部分要進貢給中原朝廷供皇室使用,少部分才自已王宮內用,極個別會贈予寺廟裡的高僧,用於他們圓寂後的陪葬,或者用來存放佛祖的舍利子。等閒之人莫說見過,便是聽也未曾聽過秘色瓷的去處。

然而店家卻知道,在吳越國的南部龍泉縣新近設立了瓷造局,鼓勵當地百姓,製造燒製瓷器。其中。竟有人偷偷燒製秘色瓷。至於秘方是怎麼來的,就無人知曉了。出產的秘色瓷,也不在中國流通,直接賣往南洋。偷偷運上海船往南洋,據說販到大食國能賣到上萬貫之巨,令人咂舌。

宋之剛聽得心神嚮往,恨不得立刻飛到龍泉,他便打聽如何去龍泉縣。

有人好心告訴他。一是走錢塘江到海上,沿著海岸往南走。到甌江口,逆流而上,便可直抵龍泉。第二條路,便是先走水路,到衢州。然後走陸路去龍泉。

宋之剛有心想走第二條路。眾人紛紛勸道走路山高路遠,且還有土匪時不時出沒。你要去進貨,少不得帶上銀錢,就怕你被土匪盯上,有去無回。

宋之剛從未見過大海。只聽說要走海里過去便覺得心驚膽戰,眾人笑道:“我國新近設立了市舶司,招募了好些水軍,海上的商船多有水軍護衛,可比走陸路安穩多了。”

宋之剛想了想。這才決定下來走海路。便將木棉布在山陰縣都脫了手。

木棉布原本不是中國物產,先唐時還比較稀缺,到了如今南方諸國如楚國、南漢國、交州多有種植,織成的木棉布比起蘇錦、蜀錦等絲綢都要暖和,所以十分好賣。

宋之剛將其都換成銀兩,便租了一條海船,去往龍泉。期間不知道吐了多少回,宋之剛自認為。這次可算是把他這一輩子坐的船都加在一塊都沒有這次那麼難受。

到了龍泉,宋之剛跑遍了各個窯。只見各個窯間,取土的、運石灰的、送草的、送色料的、挖煤炭的,各色工人,往來不絕。山坡之上,到處可見燒著的長窯,冒著縷縷的黑煙,一派繁忙的景象。

宋之剛挑了一家窯,窯主名叫張生一,問清了價格,與窯主訂了一船的貨,多是杯、盤、碗、壺、 託、瓶等日用器皿,且以刻花裝飾。東西上乘,價格公道,宋之剛爽快地的下了定錢。

宋之剛託言未出窯前不放心,便在附近租民居住下,與附近各窯主多有往來,幾番討好,交往頗多。直到與張生一熟絡之後,這才打探起秘色瓷來。

張生一毫不遲疑地回道:“這裡沒人會燒秘色瓷,配釉、製坯、上釉到燒造,都是絕密,我們山野村夫,哪裡會有這等本事。”

據記載,秘色瓷始燒於唐代,成熟於五代,元代時消失。其釉色如冰似玉,清澈透亮,被譽為越窯瓷的千古絕唱。相傳,這種瓷器使用了一種秘密的釉料配方和特製的匣缽燒製而成,除了皇室成員之外,其他人無權享用。例如秘色瓷碗,明明碗中空無一物,卻似盛有盈盈春水。原來其碗底由外側向內側凹,形成微小弧面,在光線照射下,碗底折射出瑩瑩白光,似水似雲。只有極高的工藝,才能“無中生水”。

宋之剛將紹興的店家所說一一告知。

張生一笑道:“真的沒有,假的倒是有人仿,運到南洋、大食,坑騙外夷罷了。你若賣給中國之人,遲早要穿幫。”

宋之剛料想楚國王宮定是也有幾件秘色瓷的,若是販回去仿造的假貨,身敗名裂事小,生死是大——但凡敢買秘色瓷的,也是獻給宮裡用,一旦被發現,恐怕難逃死罪,便就此作罷,只一心收上等的青瓷,販回楚國。

自吳越國設立瓷造局後,對原龍泉所產瓷器,訂立標準,為每窯瓷器評定品級,共上中下合計十二品,按品給價,實行採買制度,即瓷造局集中採購,將瓷器運輸到明州或越州,統一運往南洋或內陸販售。

由於價格公道,一時之間,龍泉由原先的不足百窯,猛增至三百窯,所產青瓷行銷海內外,風頭蓋過了越州的越窯。

反觀越窯,其實頹勢已顯,吳越立國以來,丁口日增,越州又是人口稠密之所,建窯、取土、挖石,都要擠佔原有的農業資源,在鼓勵耕種的國策之下,越窯已不可能提高生產規模,按照錢弘佐的規劃,越窯甚至可只保留秘色瓷的生產,鼓勵窯戶往山地居多的浙南遷移。因此,擁有各種石礦、土料、煤炭出產的龍泉便成了最好的造瓷基地。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覺醒來變成貓娘,並被室友發現

喜歡混血貓的聶峰

我體內有一座浮屠塔

神威難藏心中淚

最強功法:我在異世界苟成仙帝

落魄的PM

全職法師之異能者

楠陽

乖,讓我吻一會兒

路念曦

夢醒還願

寧願出家當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