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皇帝的恩旨,成了笑話

裕溪口。

“胡元皇帝下詔減租了。”

朱元璋在看了元廷的《邸報》後,就對章誠說了這麼一句。

“不但減租,還發內帑勞軍,看樣子,這胡元皇帝在處死脫脫後,也開始知道主動做些挽救國運的事了。”

章誠笑道。

朱元璋則擰眉道:“這對我們義軍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章誠則倒是笑了笑,說:“上位不必為此憂心,這胡元皇帝這樣做雖說是收攬民心,但其實不過是騙騙糊塗人而已。”

章誠雖然在後世是個很普通的人,但後世的社科研究也很發達,對各朝各代的許多內政改革有諸多分析的好文章不少。

而章誠為了更好地應對元末世傑的諸多情況,而認真看了許多文章後,已經更能看清楚這背後的情況。

所以,章誠現在才表現地頗為淡定。

不過,讓章誠意外的是,參政馮國用這時也微微一笑,對元順帝的收民心之舉不以為然,且也跟著說道:

馮國用跟著說道。

朱元璋頷首:“是啊,即便不減租減息,小民都更願意投獻大戶,而尋求庇護,以避免被官吏盤剝,何況減租減息呢,所以,如章先生所言,減租減息若不伴隨著清丈田畝和調整稅率,只會更加利於兼併。”

朱元璋說著就眉開眼笑起來:“如此看來,他胡元皇帝真要想收天下民心,不應該只是跟著我們義軍屁股後面,做些小恩小惠的事,而是應該直接抄分達官貴族的田,削減自己的宮廷開支,把天下官田和民田都清丈明白!”

“正是,我們義軍減租減息,還得伴隨著清丈田畝以及調整稅政的政策,既要減輕佃農的負擔,還要同時減輕自耕小民的負擔,防止因為減租減息導致自耕小民投獻大戶,而使得減租減息後,整個義軍的稅糧也跟著減少。”

而章誠這裡則對郭天敘回答說:“因為這減租減息更利於小民投獻,更利於田地兼併,所以,可以說這胡元皇帝壓根就還是沒打算損壞權貴官僚的利益。”

章誠跟著說道。

“是的,而且胡元稅權基本由色目人控制著,故而色目人還可能因為皇帝減租減息施恩為名,加稅於民,這樣一來,自耕之小民反而不得不因為權貴官僚減租減息而更加願意投獻為佃佃僕。”

章誠笑著問了一句。

郭天敘這時也從旁問道:“為何這麼說?”

朱元璋聽後站起身來:“原來如此!這種政令的確是只糊弄糊弄糊塗人!對百姓而言,反而不是好事。”

“如果一個皇帝,惠民都要跟著義軍屁股後面,還扭扭捏捏的,那天下百姓供奉這個皇帝還有什麼意義?”

“上位,如章先生所言,我們義軍畢竟還沒得天下,所以只能減租減息,但胡元皇帝現在依舊還是坐擁天下的,卻只跟在我們義軍後面步步改進,關鍵是還摳摳搜搜地改進,這樣子是不能有奇效的,只會累民。”

“總之,這胡元皇帝看上去是為天下百姓下此詔,實際上還是為了王公貴族們能兼併更多的田地,讓更多百姓破產成為他們的奴才。”

“何況,胡元皇帝本就對達官貴族管控寬鬆,所以,只怕減租減息沒多少人積極響應,反而藉機加稅剝削未投獻大戶的自耕小民可能性更大。”

朱元璋也一臉認真地思考了起來。

接著。

章誠也蹙皺起眉頭說:“所以,我們更應該擔心的,還是江南的百姓會不會因此被屠戮迫害的更多,另外,已經在江南的義軍處境是不是更加艱難,而他們會不會在這種更加艱難的情況下,做出更好的應對,這對文正他們而言,是個考驗,但無論如何,結局都會趨向彼此鬥爭會更激烈更殘酷!”

正如章誠等所言,元順帝的“減租減息”詔書,在頒佈後,最高興的還是權貴官僚,其次則是還願意相信朝廷的百姓。

朵兒只在收到此詔後就非常高興,而望北而拜,且特地將一干官紳召集起來說:“吾皇欲惠民,願諸位奉詔而行,讓利於民。”

“皇恩浩蕩,我等豈會不願?”

曾任元廷樞密院僉事的江南大戶石迪這時就笑著回了這麼一句。

“是啊,我們自當響應,以助朝廷早滅賊軍。”

“有吾皇這道恩旨,我們若是不從,不是成不忠不孝之人了嗎?”

許多江南官紳皆如此說了起來。

朵兒只因而非常高興。

而這時,福壽則提議說:“右丞,卑下認為現在關鍵還是剿滅妖賊為緊,而剿滅妖賊,首在錢糧,我江南沿江精銳現在還是半餉,怎麼抵擋賊軍?”

“所以,不如趁著減租減息,民眾更得實惠之際,我們江南地方上暫時加稅於民,想來百姓是理解朝廷的,何況,江南百姓本就富足,稍微多承擔一厘半厘的稅,也不算嚴重,無非是少吃一隻雞少宰一隻鵝。”

朵兒只頷首:“是啊,剿賊要緊,就這樣辦,你們酌情加稅即可。”

福壽拱手稱是,心裡大喜。

於是,江南一帶,接下來,減租減息成了官紳大戶們自願的事,而加稅卻成了必然的事。

雖說有官紳士大夫因為還是希望元朝不亡,而配合地減租減息,但也因此,反而讓更多小民來投獻為奴。

同時。

雖說元廷江浙行中書省加稅不多,但到了下面,管理稅務的色目人和官吏則是把稅加了許多倍,關鍵還直接往後又多收了十年。

於是,許多百姓因此傾家蕩產,不惜放棄田產,要麼投獻,要麼成為流民。

但因為傾家蕩產的太多,許多官紳大戶也不缺佃戶奴婢,兼併的速度也趕不上傾家蕩產的速度,所以,大部分都成為了流民,進而成為了流匪和盜賊。

朵兒只知道會是這麼個結果,但他沒有別的選擇,他不可能選擇去苦權貴官僚的方式來養軍,所以,他只讓福壽等乾脆對城外的無地漢民直接屠戮剿殺,實行嚴格的保甲連坐制度,凡是來歷不明的人,當地大戶組織起來的民兵可以直接先剿殺,事後再彙報官府。

這樣一來。

江南的大量百姓反而元順帝的那道詔書而死亡,人口銳減。

不過,許多百姓也開始選擇了投靠義軍,畢竟義軍再怎麼說,不會因為他們是流民而殺他們。

朱文正的鎮江城因此短時間內湧入了大量流民,幾乎已到十萬之數。

甚至,朱文正部在因為朵兒只集結重兵來打鎮江,而他不得不提前撤離時,這些百姓都扶老攜幼地跟著他。

“這麼多百姓來投靠,我們的糧食不夠吃啊!”

“而且也不利於我們流動作戰。”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籠中雀林間鳥

白雲流水

無限流:副本BOSS是我老婆

夏紓安

抑鬱啊

萱澈

蓮花樓之韻蓮共夷

果汁優奶

除了小師妹滿門皆是戀愛腦

白風青露

和政的故事

阾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