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取得大功績,足可稱王!也令脫脫頭疼!

“什麼,義軍又回來了?”

瓦梁壘。

應光祖在知道義軍已經克復瓦梁壘,盡降留守在這裡的少量元兵後,就大為懊惱起來,很是失望道:

“官軍怎麼就敗了呢!”

“有敗兵回來說,是因為萬戶伯裡的大兵輕敵,在外面遇到了埋伏,才被妖賊打得大敗。”

盧德和跟著說了一句。

應光祖聽後更加失落:“怎麼會這樣呢!不是說,妖賊是逃回滁州的嗎,怎麼還能半途設伏”

說著。

應光祖就看向盧德和問道:“這豈不是說被那些妖賊蠱惑起來的刁民,就不能盡滅了?”

“不但不能盡滅,氣焰更囂張了!”

“突然間,他們就從什麼地道、水泊裡鑽了出來,把派下鄉打糧的官軍殺的殺,抓的抓,正熱火朝天的公審呢!”

“這可如何是好!”

“我們所守的可是集慶啊,集慶一降,江南必然大動,朝廷必然也會震動,這對丞相的處境會很不好!”

盧德和說道。

都元帥韓嘉複道:“看樣子,我們只能降了,畢竟城中沒有多少兵力,關鍵是為運兵,戰船大都盡調去江對岸和州了!何況,眼前這支賊軍明顯是懂兵法的,知道攻其必救,且明顯早有渡江準備,右丞還是大意了!”

此時。

“這樣,即便他胡元奪回了集慶,也會損失不輕,那樣他們要需要重新籌集物資,還得加大對周邊地區的搜刮力度,不然就養不起兵。”

“沒想到他們出去後都發展的不錯!”

郭子興不久後還得到了其妻弟張天佑率軍攻下全椒,籌糧萬石以及章誠伏擊元兵成功,俘虜萬戶伯裡的訊息。

留守集慶的中書參議蘇慶勝在看見渡江而來的朱文正所率神機營後,也嘆了一口氣。

而章誠則在指示如何處理拿下集慶的同時,也讓毛廣派人將集慶被神機營攻陷的訊息傳回滁州城。

“哎!”

但郭天敘沒想到的是,待到九月底,就傳來了李善長和馮國用在外面起兵攻下壽春、懷遠等城的訊息。

“甚好!”

蘇慶勝不得不點頭。

滁州城的郭天敘在知道李善長和馮國用悄悄離開滁州城也不肯投附自己後,自然很是憤怒。

郭子興因此不是很高興地點了點頭,說了起來。

但他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就此作罷。

蘇慶勝道:“此是何銃,為何如此大,還能射出如此大的鐵彈,而不是發石丸。”

蘇慶勝說道。

汪廣洋拱手稱是。

而在蘇慶勝這麼說著的時候,朱文正所率的神機營這邊已經開始擺開戰船開始攻擊。

郭子興自然也知道了此事。

“工匠農夫,醫戶織女,皆運回來,開墾我義軍統治區的荒田,發展生產,軟硬兼施,將之前那些培訓後表現不錯而任命為候補社長的人,皆派過去,發展與組織這些工匠農夫們遷走。”

還在鄉下的章誠很快也得知攻下集慶的訊息,便立即起身,道:“很好!”

“恭迎義軍!”

且說。

韓嘉復說著就對蘇慶勝道:“參議,為了城中百姓,降了吧,讓這大銃一直轟著,集慶的城牆堅持不住的。”

朱元璋則在一旁附和說:“父帥說的是,這說明章先生的十六字訣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方略,只要運用得法,就會讓元兵無法招架。”

“集慶是大城,物資充沛,人口稠密,我們即便一時不能長期據有,也要趁機多拿走許多物資,不僅僅是物資,還有人才!”

蘇慶勝和韓嘉復不禁膽寒。

郭子興頷首,且在這時看了郭天敘和郭天爵兩兄弟一眼。

……

“胡人無道,幸而天降義軍,而救我等鄉民於水火之中。”

“不能降!”

接著,章誠就對汪廣洋吩咐說:

“告訴文正,要加緊用船把集慶城內的鐵料、藥材、火藥、糧食等運回來!”

……

很快,蘇慶勝、韓嘉復等就開城跪迎起神機營來。

“另外,直接派船工過去,用集慶城內的木料和船塢打造船隻,到時候直接將集慶城內的木料變成船運回來,且在當地沿江招募逃亡船工水手,以為將來二次乃至三次四次渡江做準備!”

章誠讓人鑄造的新型火炮當即大發神威,很輕易地就摧毀了江邊水寨,也就城牆轟塌了一大塊。

“本以為,這賊軍神機營的鳥銃已經夠威猛了,沒想到,他們還有更威猛的火器!”

應光祖嘆了一口氣。

“報!”

而就在這時。

負責傳遞訊息的邵榮帶回訊息說:“大帥!毛廣兄弟的人帶回章先生戰報,言神機營突然渡江攻下了集慶!”

“什麼?!”

郭子興聽後當即站起身來。

這下子,他就不是高興了,而是害怕了。

在場的朱元璋、郭天敘、郭天爵、任知恭、李夢庚等也是大吃一驚。

要知道。

元朝的行政區劃有五級,分別是省、路、府、州、縣。

而集慶城即後世的南京,是集慶路的首府所在地,是有名的大城,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誰攻下這樣的大城,已算是足可震驚天下的大武功,可以極大的提振威信,往大了說,已可以因此武功稱王,割據一方,往小了說,將來靠此武功掙個公侯是沒問題的。

而神機營打下集慶城,對於郭子興等人而言,不可謂不是一個讓人震撼且害怕的訊息。

“神機營是怎麼做到的?”

郭子興忍不住問了這麼一句。

朱元璋這時則說道:“想必章先生是故意趁著集慶路兵力空虛,而偷襲得到的集慶城!”

說著。

朱元璋就對郭子興拱手說:“父帥!章先生此舉可謂大手筆,令人不得不為此佩服!”

郭子興這裡忙從邵榮手裡拿過戰報來,認真看了看。

而他在看見章誠在戰報裡說,是因為知道元兵會為剿滅江北義軍而抽調集慶路重兵渡江,所以,讓早就做好準備的神機營偷襲了集慶路後,就明白了過來,而沉著臉道:

“元璋沒有說錯!”

“這位章先生的確是趁著集慶元兵大部分調走後偷襲而得的集慶城,同時,這也跟令郎早就提議過可以渡江襲集慶,而破元兵大舉圍剿的建議有關,甚至攻下集慶就是令郎親自統領的神機營!”

郭子興說到這裡就問著朱元璋:“你這個收為承祧的愛侄,居然有這麼厲害的本事,你為何就沒給咱說過,若咱早知道,不會讓他只是在神機營當指揮使!”

郭子興明顯已經不只是後悔放章誠出去,也後悔放朱文正出去了。

“父帥容稟。”

“元璋也不知道犬子有如此本事。”

“如今想來,應該是章先生教導有方,犬子來投元璋後,元璋就讓他拜了章先生為師。”

朱元璋這時解釋起來。

他是真不知道自己大侄子會這麼優秀!

郭子興點了點頭,很是意味深長地說道:

“又是這個章先生!”

“他難道真的比咱們想象的還要不簡單?連他的學生都跟著表現的這麼好!”

郭子興現在越發後悔放章誠離開滁州城。

但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

郭子興只是有些擔憂地問道:“你們說,章先生據有集慶後會不會就乾脆自立為王,不再以咱為首了?”

眾人皆因此擰眉思索起來。

“父帥,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普天之下,若有機會,誰不想稱王?”

郭天爵這時回了一句,且拱手道:“如若章先生真的要背叛父帥,直接稱王,那國瑞就是促成此事的罪魁禍首,是他放走了章先生!”

郭天爵說後就瞪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不得不辯解道:“父帥,我也沒想到章先生會如此厲害,更沒想到他會有一天攻下集慶城啊!”

隨後。

朱元璋又道:“但父帥請放心,以元璋看,以章先生的睿智,不久後,他就當會放棄集慶城。”

“是嗎?”

郭子興因而問了這麼一句。

“父帥您想,章先生能取得集慶城並非實力所至,而是趁機巧取,故章先生即便一時取有集慶,也不能長期佔有,長期佔有反而不利,只會給大舉回去的元兵一個圍而殲之的機會。”

朱元璋說道。

郭子興想了想後,道:“元璋說的是。”

說著。

郭子興就抬手指著郭天爵道:“你這孽子,還有心思在這裡趁機排擠元璋,也不想想,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你舅父,還有李善長、馮國用,以及章先生,他們都在外面建功立業,你們還不想著出去,怎麼就真想著人家因為你們是咱郭子興的兒子就會認你們為主嗎?!”

郭子興現在對自己兩兒子是真的失望,也真的擔心自己這兩兒子再待在城內,只會在軍中的威望變得連李善長、馮國用這些新附人物都不如!

所以,郭子興現在很嚴厲地指責起自己兒子們來。

“父帥息怒!”

“天爵知錯了!”

郭天爵這時忙惶恐不安地回了一句。

郭天敘也跟著咬牙說道:“父帥說的是,郭家的基業不能只靠他人去掙,兒子願意領兵出去,也以章先生的十六字訣方略為綱,去開創一片基業來。”

“很好!”

“伱是當哥的,就該這樣!”

郭子興點了點頭,說著就看向邵榮道:“邵榮也帶兵出去。”

郭子興接著又看向郭天祿:“還有天祿!”

接著。

郭子興又看向了朱元璋,想了想後,笑道:

“元璋就不必出去了,城內監察諸政,離不開你,軍械廠也由你先監管起來,天祿出去後,交給別人,咱也不放心。”

朱元璋有些失落地稱了一聲是。

而郭子興則看向郭天敘、郭天祿、邵榮說:

“你們出去後,也要打出光彩來!認真領會章先生的方略,不要爭一城一地的得失!”

“是!”

看見出去的人發展的那麼好,尤其是在得知章誠部拿下集慶後,郭子興現在也是真的著急了。

他不希望將來,他還得屈居於章誠之下。

所以,他不得不派更多子弟親信們出去發展。

郭天敘也是一樣,他也擔心隨著出去的人立的戰功越來越大,到那時,他所提防的將不只是朱元璋和郭天爵兩個人,而是很多人,所以,他也就在郭子興責備他和郭天爵後,選擇了主動站出來。

而郭天敘出去後倒也表現的不錯,沒多久,就攻破了泗州。

邵榮則攻下了來安。

郭天祿則攻下了五河。

他們表現不錯,皆跟初期元廷不知道義軍有了更厲害的火器有關。

但無論如何,在至正十四年的年底,整個河南江北行省一帶的義軍,可謂是四處開花,直接讓這一帶亂成了一鍋粥。

元廷這邊。

在高郵指揮對張士誠決戰的脫脫,對此感到頗為頭疼,而道:

“怎麼突然之間,就多出這麼多妖賊!眼下,更是連集慶都陷落敵手。”

參議龔伯遂則對脫脫說:“據報,皆是從滁州出去的妖賊,這些妖賊,趁著我大軍合剿高郵、六合之敵,無暇西顧才這麼猖獗,且待明年春暖花開時,必能一一清剿,所以,丞相不必太擔心。”

脫脫點了點頭:“滁州賊有高人!所以,滁州賊不能因為天寒就留到明年,以免其逃竄,讓和州的也先帖木兒不必撤兵救集慶,不要怕天寒,務必在年前儘快平復滁州,將滁州內男女老少一個不留!以免有厲害的妖賊潛逃出去!”

“是!”

此時的滁州城內,郭子興和朱元璋等都還不知道會有大股元兵將來,而他們現在正為糧荒的事發愁。

不過,讓朱元璋欣喜的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來投奔了他。

這讓因為不能領兵出征創立功績而心情失落的朱元璋略得一絲慰籍。

朱元璋為此還給保兒取了個書名為文忠。

而因為這一世,朱元璋侄子朱文正提前出現,朱元璋便沒再給李文忠改姓,讓其跟自己姓。

但朱元璋則在欣喜於又有親人來投之於,也不得不感嘆說:“可惜章先生在外,不然,文忠也能像文正一樣學到真學問。”

“舅父,章先生是誰?”

李文忠好奇地問了一句。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各種民間故事

使用者名稱3212537

藍星上的蘇西

刺手

如見春天

霧盡沉山

瑾佑淮意

南湘初

柯蘭:復仇後,我開始報復社會

橙子海洋星

一本普通的末世文

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