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朝堂上,侍御史權萬紀上奏言道:“在宣州、饒州二州(今安徽宣城、鄱陽縣)發現一座大型銀礦,臣建議工部對這銀礦進行大面積開採;戶部在銀礦專門設立稅關,一年可徵收數十萬貫稅收。”

李世民將權萬紀的奏章傳閱給群臣,讓群臣各抒已見。

特進蕭瑀上奏:“在銀礦設立銀礦,這是朝廷與民爭利,時間長久後必會激起宣州、饒州二州當地百姓的民變。臣建議不講利,只講義,不與民爭利,隱富於民。”

禮部尚書王珪上奏:“我大唐每年財稅收入為二千萬貫,其中:租庸調收入一千萬貫;佔五成;地稅二百二十萬貫,佔一成多;鹽稅僅一萬貫,可以忽略不計;採礦稅僅二十萬貫,僅佔百分之一。漢代理財專家桑弘羊說:“民富則不能受賞;民強則不能受刑”。因此,臣建議加大工商業商稅的徵收,減少租庸調與地稅的收入,適當減輕農民負擔。”

中書舍人馬週上奏:“管仲在《管子·國蓄》認為:稅收是有形的,貿然加徵種類如此繁多的各項稅目,必然會激起百姓的強烈不滿。因此,管仲提出了“寓稅於價”的間接稅思想,具體的做法是“唯官山海”:即將山中的鐵、海里的鹽進行管制實行國家專賣制度,並對鹽鐵適當加價,將稅負轉嫁到鹽鐵等壟斷商品的價格之中。表面上,沒有徵稅,實際是‘無不服籍者’。因此,臣贊同王尚書的建議,將鹽鐵實行專賣制度,將銀礦收為國有,以增加國家稅收。”

陳國公侯君集上奏:“長安北衙禁軍三萬人,他們每年需要消耗三十萬石的口糧以及五十萬匹緞布、絹綢,合計價值約為五十萬貫左右;而南衙禁軍二萬餘人,儘管他們的待遇不如北衙禁軍優厚,但是每年的軍費支出也高達近三十萬貫錢,我大唐中央禁軍一年的財政支出大約近八十萬貫,中央禁軍的軍費支出都是由國家的租庸調製所徵收的實物稅收進行承擔。臣建議適當減少軍費開支在租庸調的佔比,將商稅的一部分收入用於國家的軍費開支。這樣才能體現大唐建國之初所倡導的休生養息國策。”

“袁愛卿,你有何建議?” 李世民聽罷群臣的發言,他並沒有當即表態,而是把目光掃在袁天綱身上,他想聽聽袁天綱的想法。

袁天綱人微言輕,本混在殿中的後列不想發言,聽到李世民點將到自已,只好出列奏道:“大唐目前處於建國初期,官員數量還不是很龐大,因此官員階層的開支佔財稅收入的比例很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唐將會面臨‘三冗’問題。”

“什麼是‘三冗’問題?” 李世民問道。

袁天綱侃侃而談:“所謂“三冗”,就是指‘冗兵’、‘冗官’和‘冗費’:

先說‘冗兵’。大唐軍隊包括:中央禁軍與折衝府府兵。其中:中央禁軍有:北衙禁軍三萬人、南衙禁軍二萬人。全國共設十道,設定三百五十八個折衝府。一般情況是上等折衝府府兵共一千二百人,中等折衝府府兵一千人,下等折衝府府兵八百人。因此,全國十道的折衝府府兵約五十五萬人,再加上中央禁軍,我大唐總兵力約六十萬人。

近年來,隨著大唐不斷用兵突厥、吐谷渾、薛延陀等國,兵力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越發膨脹。軍隊人數增長將直接導致軍費開支增長。隨著時代發展,臣預測大唐將由府兵制轉向募兵制,招募來的志願兵,都是需要付工資的。按每一位士兵光工資開支就不少,此外還有武器裝備生產、維護的費用、訓練的費用、四季置裝費、士兵退役一次性補貼、逢年過節的例行賞賜等等。將來大唐的軍費開支將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冗官’。我大唐初期官員數量僅六百人,雖然大唐帝國人口的膨脹,疆土不斷地增加,僅僅靠為數不多官員治理這龐大的帝國是遠遠不夠的,將來還是要透過科舉制,招收一大批知識分子充實到體制內來。這樣一來,大唐的官員數量就不斷膨脹起來。這些人都要由國家財政發工資,將來財政壓力將會呈現快速膨脹。

除了‘冗兵’和‘冗官’,朝廷每年用於祭祀、宮廷開銷和各種賞賜也是不斷增加,這些費用開支和軍餉、官員俸祿一起,就構成了‘冗費’。臣預測,不過數十年,大唐的財政將會到了相當惡化的地步,每年都會是入不敷出的赤字狀態。”

聽罷袁天綱的分析,李世民與群臣都非常震驚。李世民問道:“袁愛卿,你看如何預防“三冗”問題?”

“要想預防“三冗”問題,只能是‘開源節流’” 袁天綱繼續侃侃而談。

“首先是‘節流’。臣建議重點是放在裁撤冗官與冗兵上。臣建議對全國十道的六百三十四個府縣及折衝府進行裁撤。

我大唐的縣根據人口數量劃分為:

一是上等縣,一般有六千戶,人口大約在三萬人左右。

二是中等縣:一般有兩千戶,人口大約在萬餘人左右。

三是小等縣:一般不足千戶,人口大約在幾千人左右。

凡是一個縣人口達不到上等縣、人口三萬人的標準,臣建議將這些中、小等縣進行撤併。相應地將這些折衝府進行撤併。這些措施如果能落實,可以直接將官員的數量裁減至一半以下;同時,本著‘強幹弱枝’的原則,在中央禁軍五萬數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可將地方折衝府府兵的數量裁減到二十五萬人,合計大唐軍隊人數約三十萬人。這樣一年能節省下鉅額官員工資與軍餉支出。”

李世民聽罷大喜,表態道:“朕貴為天子,所缺乏的並不是財貨,只恨沒有嘉言以利於國家與民眾。與其多得數十萬貫白銀,不如得到一位賢才!袁愛卿的奏言正合朕意!”

說罷,李世民賞賜袁天綱一百匹絹。

然後,李世民數落權萬紀道:“你在擔任侍御史期間,不曾向朕推薦一位賢才,也不曾斥退一位庸人,而是一門心思專營稅銀之利。從前堯、舜把璧玉拋到山中,把寶珠投到山谷,而漢桓帝、漢靈帝二帝卻聚斂錢財以為私家寶藏,你是想把朕等同於漢桓帝、漢靈帝嗎?”

當日,李世民罷免權萬紀的官職,將其貶為齊王李佑(皇五子)的齊王府長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殭屍的約定

兔子的烤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