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綱回到袁府後,就一連個把月深居簡出,一直悶悶不樂。高淑行看在眼裡,知道他的心病又犯了,就故作平靜地說道:“先生,後日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誕辰,明日我們一起去終南山宗聖宮參加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誕辰法會,順便去瞻仰一下麻衣真人白日飛昇的遺蹟,如何?”

“甚好!上次與麻衣真人一別四載,真想再回去看看。” 袁天綱說道。

“那好,我先收拾行囊,明日清晨我們就出發。” 高淑行說罷,就開始收拾行囊。

次日清晨,袁天綱與高淑行駕著馬車一路絕塵趕往鍾南山,黃昏時分,他們到達宗聖宮。明日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誕辰法會,前來參加法會的信眾們絡繹不絕,宗聖宮的道士們正在忙碌著明日的法會。

袁天綱與李婉順一進到宗聖宮的客堂,就見到王珪正與太虛道長談話。王珪現在是侍中兼禮部尚書、魏王李泰的魏王府傅。

王珪一見袁天綱他們,馬上起身上前,拉著袁天綱的手說:“袁賢弟,你們也是來參加明日的法會?”

袁天綱回答道:“是啊!王侍中,您在百忙之中,也有空暇時間出席法會?”

“聖上日理萬機,就委託我代表聖上出席明日的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誕辰法會。” 王珪說著,向其介紹太虛道長:“這位是宗聖宮的太虛道長,明日的法會由其主持。” 然後,向太虛道長介紹袁天綱與高淑行。

“太虛道長,好久不見了。” 袁天綱行禮道。

“怎麼你們以前都認識。” 王珪詫異道。

“這位袁寺丞,貧道四年前見過,他還拜訪過麻衣真人呢。” 太虛道長解釋道。

“我聽說了,麻衣真人白日飛昇的事,整個長安都轟動了,傳為奇談!” 王珪感嘆道。

“王侍中、袁寺丞、袁夫人,今日宗聖宮有幸迎來你們三位貴客,真是蓬蓽生輝,請在這裡用一下晚膳吧。” 說完,太虛道長忙吩咐一小道士給袁天綱與高淑行沏茶,稍後,小道士端進一木食盤,放下幾盤藊豆、莧菜、羅勒等菜蔬、三份粟米粥、幾個蒸餅。

太虛道長抱歉道:“晚膳只有這些粗茶淡飯,怠慢三位貴客了。”

王珪說道:“清心寡慾,粗茶淡飯足矣!”

說完,四人拿起竹箸用起晚膳。王珪、袁天綱他們平日裡在長安錦衣玉食,仍食不甘味,今日來終南山吃著粗茶淡飯,卻吃得津津有味。

袁天綱今日胃口好,一連吃了兩個蒸餅,喝了三碗粥,連聲說道:“太虛道長,在這裡我才體會到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袁寺丞,你是仙風道骨,與道家有緣,以後可以拋下俗務,來鍾南山修道。” 太虛道長說道。

“太虛道長,我還真有這想法,上次來終南山,我就與小妹商量好了,等我們老了,就相伴來終南山修道。”

“袁賢弟,你與袁夫人真是一對神仙眷侶,著實讓我羨慕啊!” 王珪笑著說道。

高淑行一聽王珪的話,心裡美滋滋的,但嘴不饒人,說道:“王侍中,你也可以與王夫人一起來終南山修道啊。”

王珪聽罷,感嘆不已道:“我王珪可沒有袁賢弟如此福氣,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賢內助啊。”

袁天綱與高淑行會視一笑,說道:“小妹是名如其人,品行賢淑,志存高遠。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得此賢妻,夫復何求!”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王珪用道德經的經文誇獎道。

“王侍中,我可沒有您說的那麼好。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高淑行羞澀地也用道德經的經文回應道。

“好一個不敢為天下先!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王珪又誇獎道。

“今日,三位貴客在宗聖宮暢談太上老君的道德經,必將傳為美談!” 太虛道長說完,四人均相視一笑,莫逆於心。

次日上午巳時,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誕辰祈福法會正式開始。宗聖宮內琳琅振響,瑞燭散彩,寶香呈祥,莊嚴殊勝。

供桌上設一香爐,在其兩旁,放紅燭一對。香爐左邊: 清茶三杯、粟米飯三碗。香爐右邊:米酒三杯、蒸餅三碗。

供桌上擺放三牲: 雞、魚、豬。

五果: 李、棗、慄、柿、石榴。

六齋: 藊豆、莧菜、羅勒、香菇、白果。

宗聖宮內經壇莊嚴肅穆,太虛道長身著法衣,酌水獻花、拈香朝禮,王珪與袁天綱、高淑行及道場信眾,跟隨太虛道長虔誠地禮拜殿內法壇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神位,太虛道長拜進祈福疏文:

“至心皈命禮,隨方設教,歷劫度人。

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

化行今古,著道德經凡五千言。

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聖誕,誠心誦詠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寶誥。

祈願太上道祖福佑天下,澤被人間。天地清寧,永無災侵。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時祥和,十方清寧。

蒼生安和,慧道常存。祈願道場眾等共沐太上道祖恩典,福生無量。”

詠讀完疏文,太虛道長、王珪、袁天綱、高淑行等向太上老君天尊行三拜禮。隨後,眾善信向太上老君天尊行三拜禮,發心供養,虔誠禮拜,為新的一年祈福,祈願新年得太上老君天尊護佑,吉祥如意。然後,太虛道長為眾善信舉行進表祈福等科儀。

太上老君天尊聖誕祈福法會結束後,王珪專門邀請袁天綱到他的袇房一敘。王珪對袁天綱推心置腹地說道:“聖上讓我兼任魏王府事,當今太子李承乾身有腿疾,魏王李泰作為聖上嫡次子深受喜愛。魏王現在招攬天下英才,我曾在魏王面前多次提到賢弟,魏王早聞你是當地諸葛孔明,有意想拜你為師,你可有意向?”

袁天綱回應道:“王兄,還記得武德七年我們在長安街頭初次見面?”

“當然記得!你預測到當年我與杜淹、韋挺一起被流放到嶲州。” 王珪說道。

“當年是聖上與隱太子爭奪皇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所以我勸王兄還是遠離政治旋渦為宜!”

王珪聽罷默不作聲。

次日,王珪辭別袁天綱與高淑行回長安覆命,袁天綱與高淑行兩人繼續留在宗聖宮,他們去了一趟麻衣真人曾修道的石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可惡的壞女人,別想要我做國師

鴿子秋風

人在大唐,我有歷朝二代聊天群

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