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是成都進入雅州的咽喉要道,早在北魏時期便已經建縣,距今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了。但蒲江地處成都平原的邊緣,境內多山地,所以地域相對狹窄,連蒲江縣城也不過是一個方圓兩裡的小城。可就是這麼一座小城,橫在了起義軍的眼前,讓起義軍如鯁在喉。

知縣孫清士,雲南呈貢人,偽清同治年進士。按理說他一個進士出身,又在地方上為官十幾年,怎麼也應該有所晉升才對。但其心直口快的性格受人不喜,又不懂阿諛奉承之道,連丁寶楨對他的評價都是一個書呆子。

然而人們口中的這個書呆子,心中卻有忠心報國執念,可惜他忠心的國是那個糟踐百姓的滿清。當他聽說眉州、邛州等地有人奮起反清,第一時間就做好了鎮壓的準備。

他先是派差役以“借”的名義將蒲江縣城裡所有的高門大戶都搜刮了一遍,隨後利用收穫的錢糧組織起了一支七八百人的敢死營,開始收集起義軍的訊息。

直到昨天,派出去的探子打探到一支起義軍路過蒲江縣境內,要去偷襲成都府,他一拍大腿,殺敵報國的機會來了。因此,毫不猶豫的,他帶著那七八百壯丁出城,三番五次襲擊起義軍。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支人數近兩千的起義軍竟轉頭向蒲江縣城殺來。不得不說,書呆子加理想主義的人格,往往遇上現實很容易一擊即碎。

得知起義軍襲來,孫清士也沒了起初那種意氣風發,他趕緊躲回了城裡,將城門直接堵死。不僅如此,他還將城外兩座搬不走的糧倉給一把火燒了,大有堅壁清野,決一死戰的味道。

看到這些老百姓辛苦種出來的糧食被燒成了齏粉,起義軍里人人義憤填膺,恨不得將這個糊塗知縣給生吞活剝了。要知道現在還有很多人餓著肚子的,不然他們也不會起義了。

馬腦殼起先也只是想教訓一下孫清士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天棒,把他打服了,就不會再纏著自已,免得在他們攻打崇慶的時候給背後捅刀子,誰知他能幹出這種破事,如此一來不打也得打了。

待擺開了架勢,馬腦殼先是進行了一番勸說,最後嘴都喊幹了,孫清士還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就不投降。反過來振振有詞勸他們歸順朝廷,說什麼生來是大清的人,死就該是大清的鬼云云。見勸降無果,馬腦殼只好命起義軍發起攻城戰。

從古至今,中國建城都有一定的規制,哪座城的城牆建多高多厚都有理法可依,所以蒲江縣的城高僅有一丈。

為了對付這道城牆,馬腦殼命人大量砍伐附近的竹木等材料,用一個晚上的時間製作出了近百架簡易的梯子。

製作的方法很簡單,如果使用的是木材,只需要在兩根平行的樹幹同一位置隔段距離開槽,然後插入粗木棒,用木銷釘固定,便能做好一副。如果使用竹子,那就更簡單不過了,所以他們的製作效率非常高。

原本為了讓攻城梯能靠在牆上,一端會有鉤子去勾住城牆邊緣,可他們現在正是爭分奪秒的時候,也找不到鐵匠來打製鐵鉤。

靈機一動,馬腦殼創意般地讓人將梯子大的一頭全部削尖,這樣就可以插入土裡,增加穩定性,不易被人推翻。

第二日一大早,吃過早飯,起義軍便開始攻城。馬腦殼出身寒微,沒讀過什麼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在他想來,打仗就跟打架一樣,一窩蜂上便行了。所以,起義軍的第一波攻擊,就是毫無保留的全力一擊。

只見近千戰士抬著一百架攻城梯,浩浩蕩蕩衝向了蒲江東面城牆,另有一千端著火槍的起義軍給他們打掩護。

城上的守衛見狀,立馬將可用的防禦手段都使了出來,有弓箭的拉弓射箭,沒有弓箭的就扔石頭、打彈弓,其餘還有金汁、擂石等等都被搬上了城牆。

但這些冷兵器怎麼可能是火槍的對手,原本蒲江城的城牆就不高,起義軍的火槍隊站在幾百步外從容地朝著城頭放槍,不一會兒就有不少人被城下的火槍的擊中,一頭栽倒當場歸西。

結果還不到中午,第一個起義軍戰士便攀上了城樓,於是,接二連三越來越多的地方被突破,守軍為了將起義軍趕下城樓疲於奔命,連孫清士這個瘦弱文人都拿起刀衝上城頭殺敵。

可惜一切沒有如果,當孫清士被殺,城門被起義軍開啟的那一刻,這一戰終於塵埃落定。

聽著傷亡兩百餘人的訊息,馬腦殼恨得牙癢,他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怒火。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損失,更是他手下精銳戰士的生命,是每一個家庭失去的支柱。

但也不是說這一戰沒有好處,至少讓起義軍熟悉了攻城的節奏,為他們下一步進攻崇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與章魚哥比劃,說你們都是王八

安伊伊

冷俊總裁的春天

巖之谷

血裔啟示錄

勿v我

致源

寸水亦長流

無敵院長:從培養孤兒開始

古羅馬鬥獸場的風廣翼

枉死後,胎穿成掌上寶

懿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