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等新房子建成了,我們家就招長工了,到時候就讓他接送小文,你就先辛苦這一段時間吧。”小嵐對張慶豐說道。

“這有啥可辛苦的,我大外甥唸書可是大事,這事包我身上了。”

小文上學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天氣一天天變暖了,小嵐家的房子建的初具雛形了,建著建著,小嵐就想將單純的房子建成莊園,這個想法得到家人一致支援。

豆腐及豆製品被其他能工巧匠們研製出來了,因此價格攔腰斬斷了,但是這個價格小嵐家還是不少掙,因此,小嵐家的作坊依舊開著。

春耕也要開始了,小嵐家的土地除了分家的六畝外,還有在桂花裡買的三十畝。

晚上吃過晚飯,一家人商量著這些地種啥作物。

“咱家是開豆腐作坊的,要不然咱們全部種上豆子吧。”盛軒又道,“今年咱倆沒肥,只能幹種了,要是種別的作物,怕是不會長。”

一家人都點頭同意。這個時代的肥料一般是人糞尿、畜禽糞,小嵐家剛分出來不到半年,家裡也沒養家禽和家畜,沒有辦法只能幹種了。

“這麼多地,咱們能忙的過來嗎?孩子她姥爺和她二舅可以看著建莊園的,孩子他爹倒是可以騰出手來了,可是我每天還得給工人做飯。”張氏道。

“爹孃,要不然咱們僱幾個短工幫忙種地吧,到時候你去盯著。”小嵐建議道。

盛軒點點頭,也只能如此了。家裡每人都有一堆事情要忙活,實在是分身乏術。

第二天盛軒就去把種子和犁杖買回來了,僱的短工都是種地的好手,套上張家的馬犁地。種大豆省事,用了五天時間就種上了。老盛家地也不少,足足有二十四畝,小嵐中午給盛軒和短工送飯的時候,遠遠往他們家地裡看了一眼,只見盛老爺子和老二、老四家在地裡忙活,老大一大家子卻不在。

張氏和小婷打算抽空去莊園地裡種些瓜菜,所謂瓜菜半年糧嘛,今年她可是要多種一些的,家裡人口多了,吃的飯菜也多了起來,莊園建成後,如果家裡再僱上長工,吃的就更多了。

倆人都是在忙完工人中午的飯食之後,再去種菜的,韭菜、豆角、角瓜、黃瓜、南瓜、辣椒每樣都種了一些。

“看這一開春把你們都累瘦了,娘,我明天去鎮上買點排骨去給咱們好好補補。”小嵐道。

張氏聽到小嵐的話,十分的熨帖,閨女是個會疼人的,“我們不用補,要補也是給你們小孩子補一補。”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小嵐家的莊園終於建成了,這是高興的事,可她家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連著一個多月了,竟然一滴雨都沒下,村裡的老人聚在村頭,感慨道,“老天爺不給人活路啊,再這麼幹下去,地裡的莊稼都要旱死了。”

“你們說會有瘟疫嗎?”

“都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現在就盼著老天爺能下點雨,別說瘟疫了,旱也能把人旱死了。”

小嵐也憂心忡忡,她家地裡的豆子開始結莢了,雖說大豆是一種耐旱、耐貧瘠的作物,但是再這麼旱下去,也會減產不少甚至顆粒無收的。

溪裡的水很快就只剩下個水窪了,因為村裡的人每天都要提著水桶來一趟趟的澆灌農作物。這時小嵐一家子就慶幸自家種的是豆子了,要是種的小麥秫米之類的,怕是也得天天搶水。

“聽說天香樓的夥計說,鎮上有不少人舉家搬走的了,咱們村子的人也有逃荒打算的,眼看著地裡的莊稼還剩兩個月就能收了,人走了地裡這些莊稼咋辦呢?”盛軒也很煩悶。

年景這樣不好,豆腐的銷量也銳減了,小嵐家的作坊僱的人只留兩人了,這兩人每天跟張慶豐和付氏一起做豆腐,供給趙東家的酒樓和飯店也綽綽有餘了。

“反正我是堅決不會走的,咱家好不容易掙下這麼一份產業下來,況且還有地裡的莊稼呢,這個時候走了莊稼怎麼辦呢?”張氏表態道。

張氏是不相信老天爺能一直不下雨,將人逼上絕路的,這個想法跟村裡的大部分一樣。況且莊稼還沒收起來呢,即使外出逃荒,沒有糧食也只有餓死的份了,還不如留下來,將莊稼收了再說呢。

“爹,娘,咱們搬到新家去吧,那裡地方大,再挖點地窖啥的,多找幾個地方藏些糧食,肉和菜也要屯一些了。還有家裡要挖深井了。”小嵐道。“還有之前咱家買的草藥包也得燻上了,每天再喝點屠蘇酒。”

張氏一把將小嵐抱到懷裡,親了親她的頭髮,啞聲說道,“閨女,你不要長的這麼快,這些事是爹孃該操心的事。”

小嵐今年剛十一歲,竟然懂的如此之多了,這份家業就是她掙下的啊。現在年景不好了,她又開始操心家裡事,張氏心疼啊,這個歲月哪是隻會催人老啊,它也能拿把一個孩子催的早熟的不像一個孩子。

小嵐拍著張氏的後背,安撫了她一會,等她情緒穩定了才道,“娘,你別擔心,我們會平安度過的,咱們哪都不去,就守在家裡。”

村子裡共用的水井已經不太冒水了,早晨去的晚了的人家就會挑不到水,這場乾旱還不知道要持續到什麼時候,水是每天都要用到的,打口深井是很有必要了。

打深井可是個技術活,小嵐一家人可做不來這個營生,需要請人來挖。要說現在什麼生意最火爆,應該就是打井的了。天氣這麼旱,打水井的人家很多,並且還得託關係才能排的上號。小嵐家跟徐掌櫃熟,託他幫忙請的人,第二天打井師傅就帶著徒弟來小嵐家了。

這口水井足足打了一個月才完工,打的是一口深水井,打淺了根本就不出水,足足花費三十兩銀子,還要每日負責挖井師徒的一日三餐,但是小嵐覺得值得,起碼家裡不用出去搶水了,還能澆澆菜地。

挖完水井,一家子就要搬遷新居了。年景不好,小嵐家也不易高調,在一串鞭炮的響聲中一家人搬遷完畢。

原來的院子給張慶豐和付氏住著,他們需要看顧著豆腐作坊。

莊園建完後,張山峰和張豐年就回去了。搬家這天,張豐年帶著辛氏和家裡的幾個孩子一起過來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溪山下的記憶

千筆一墨

我在60年代再創業

南風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