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鋒冠絕天下,屹立於世界之巔的煌煌大明,京畿應天,自然不乏各國潛伏的密探!

雖打探不到多少有用的情報,但非戰之時,根據民間一些捕風捉影的言論,以及大明兵鋒所指之動向,也足以應對國內的差事!

今日凌遲倭皇,大明太子儲君監刑,應天萬人空巷,望著倭皇的慘狀,以及親身感受了一番現場那排山倒海的呼嘯,前往觀刑的各國密探,無不感到頭皮發麻!

歸巢後,各國潛伏的密探猶如被泰山壓頂,再無以往的輕鬆愜意,唯有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驚恐,以及凝重!

大明眾籌軍費,欲傾國之力遠征倭國的訊息,出於職責所在,雖早已傳回國內,

但不論是它們自己,又或是它們的君主,朝臣,對此無不有種天方夜譚之感!

天下誰人不知,早在大明開國之初,便已昭告天下,將周邊十五國列為永世不徵之國,倭國,赫然在列!

試問,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大明,素以仁德布行天下的大明,又豈會擅起兵戈,公然失信於天下?

更何況,對於大明目前所面臨的局勢,周邊各國隔岸觀火的同時,無不心知肚明,

外有北元虎視眈眈,內有西南土司作亂,內憂外患的大明,又何以徵倭?

很明顯,如此有悖常理的訊息,意在威懾倭國,保沿海各省安寧罷了!

但直到親眼見證了北元大捷,君臣亡命,以及徵倭大軍揚帆起航,勢如破竹,連戰連捷,

短短旬月之內,倭皇竟已被擒回大明,身受千刀萬剮的凌遲之刑,接二連三的殘酷事實足以證明,今鋒芒畢露,兵戈染血的大明,已非昨日之大明!

試問如此種種,各國密探又豈能不為之驚恐!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看似危險的地方,往往越是安全!

為方便探聽訊息,各國密探竟不約而同的打著經商的幌子,堂而皇之的在應天行走!

深夜,朱雀大街,一處出售塞外珍奇的商鋪後堂之中,窗楞上雖倒映著三人的身影,然堂中除粗重的呼吸聲外,卻是格外的寂靜!

臉色蒼白的三人,雖各自手捧一盞熱茶,卻仍舊驅散不了心中的寒意!

只因大明儲君今日那番強勢有力,仍在耳邊迴盪的話語,乃是建立在屠倭已多達百萬眾的屍骸之上,絕非空言恫嚇...

“從今往後,我大明,將不再仁慈!”

“凡冒犯我華夏天威者,凡欺凌迫害我炎黃子孫者,即使山高水長,相隔萬里,我大明也..勢..必..誅之!”

弱者的所謂宣言,不過是徒添笑柄,但來自強者的宣言,卻無人膽敢有絲毫輕視!

一股寒意再次湧上心頭,渾身一顫的密探首領,目光中透著無盡的茫然,

“白雲蒼狗,不曾想短短一年,竟好似換了人間,往日儒行天下,重名輕利的大明,如今竟好似脫胎換骨,大有以霸代儒之勢!”

聞言,左右二人相互對視了一眼,驚恐之餘,竟有種莫名的失落!

誰說不是呢,以往那重名輕利,大方、仁慈的過分,被各國權貴私底下調侃為絕世大冤種的大明,如今竟幡然醒悟,著實不該啊!

一念至此,即為之驚懼,又感到惋惜的右側之人,手掌輕顫的擱下茶盞,起身道,

“北元乃大明之宿敵,其下場淒涼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如今倭國之處境,今日倭皇之下場,卻足以說明...”

不待手下把話說完,已然來到書案前的密探首領,接過話茬道,

“今足以說明,大明對外的態度,已然發生劇變,當速速示警國內!”

“從今往後,我安南對大明當抱以敬畏之心,倘若仍舊如以往那般外尊內諷,後果,...將不堪設想!”

“大人言之有理,卑職贊同!”

不知為何,提及改變對大明的態度,左右兩側的二人竟莫名的鬆了口氣!

將一紙信箋小心翼翼的裝在一支小巧的竹筒內,望著迅速消失在夜幕中的信鴿,密探首領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憂慮,

“我安南毗鄰大明,無異於臥居虎側,希望王上、還有朝中的那些官老爺們,對我等的這份情報,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吧!”

與此同時,真臘、爪窪、三弗、暹羅、白花、高麗等各國密探首領的反應,幾乎如出一轍!

但結果,同樣如出一轍!

自詡為隱藏極深的它們,殊不知它們的一舉一動,早已在錦衣衛的監控之中!

“咻...”

安南國密探首領放飛的信鴿將將飛出院落,欲振翅高飛,卻被早有準備的錦衣衛,以沾染了迷藥的吹針擊落!

“你二人在此繼續監視,不得懈怠!”

“遵命!”

飛身跳下屋脊,負責監視安南密探的錦衣衛總旗,撿起地上的信鴿冷笑道,

“就這等潛藏之術,也敢在我錦衣衛眼皮子底下班門弄斧,真是不知所謂!”

……

“稟指揮使大人,各國密探放飛的信鴿已被盡數攔截,無一漏網!”

“做的好!”

燭火搖曳,目視橫列在桌案上的十幾只信鴿,嘴角微掀的二虎,神情更為陰鷙,

“身為陛下的鷹犬,我錦衣衛鎮撫司不僅要捉鼠捕兔,亦當擒豺獵狼,如此,自然聖眷不衰!”

“大人英明,我等拜服!”,堂內眾錦衣衛千戶齊聲讚頌!

“...錯!”

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眼角微微一跳的二虎豁然起身,神情肅然的環顧了一圈之後,面朝皇宮,雙手抱拳高舉,

“放眼古今,遍數英豪,英明莫過陛下!”

話音仍在堂中迴盪,卻已不見二虎的身影!

……

養心殿內,朱元璋雙眸微眯,斜臥龍塌,玉如意不急不緩的敲打著後背,

而鋒芒內斂的二虎,則躬身立於一側,抑揚頓挫,字正圓腔的誦讀著最後一封信箋,

“啟奏王上,據卑職“詳細”打探,倭國因不尊大明,如今已成冢中枯骨,亡國已成必然!

倭皇亦為大明所擒,身受萬剮萬剮之酷刑,其狀慘不可言!

由此推斷,大明今性情大變,大有以法替儒,以霸代仁之勢!

故此,卑職泣血上奏,盼望我王從此謹守屬國之道,萬萬不可授明以柄,招致滅頂之災!”

此刻於濃眉高聳的朱元璋而言,即使是世間再美妙的樂曲,也遠不如將將聞聽的這十幾封信箋,

“辛苦了,喝口茶潤潤嗓子!”

擺了擺手,起身來到殿外,眺望遠方,沐浴在月光中的朱元璋,其身影,顯得格外的偉岸!

“原件放飛,但在此之前先將信箋交予史官盡數抄錄一份,告訴他,要一字不漏的將其盡載史書,

咱要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誡後世子孫,對外,當行之以霸,用之以威!”

“...刀子,遠比他孃的仁義好使!”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們也是我們

爺七

最危險的女人

喜歡多蘭熱瓦普的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