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產量上去了,若成品無法售出,同樣是令人頭疼的大問題。

看到刁光鬥一籌莫展,趙行豈能坐視不管?

畢竟,刁光鬥是他的鐵桿支持者。

趙行寬慰道:“刁尚書無需憂慮,出口之事並非難事。”

“我瞭解到許多海外國家正急需各類物資,我大明的布料工藝精湛,原料均為上等絲綢,一旦出口,定會成為搶手貨。”

“除了傳統的海上貿易,我們還可開闢陸路交通。”

刁光鬥聞此言,雙眼瞬間亮了起來:“那具體該如何操作?”

“目前,大明的布商普遍願意與明企合作,我已經將部分資質優秀的布商直接納入明企,作為明企官員。”

“即便走海路貿易,也必須摸清海外各國的具體需求。”

“否則,貨物漂洋過海,卻滯銷難賣,再加上惡劣天氣的影響,對布料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

“總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確保一擊即中,萬不可賠了夫人又折兵。”趙行嚴肅地說。

刁光鬥見趙行考慮得如此周全,心中的憂慮稍稍緩解。

與刁光鬥這樣踏實肯幹的官員共事,趙行感到格外省心。

刁光鬥在所有務實派官員中,不僅做事最為認真,也最為可靠,堪稱趙行的左膀右臂。

“至於海上貿易通道的事,你無需操心。”

“海軍總督剛好回軍部述職,我讓他過來一趟。”

趙行下令道:“來人,傳鄭和過來。”

郭恆聞聲立刻前去安排。

這鄭和,正是日後名震四海的鄭和!

雖然如今是師爺的義子,但現在也是盡心盡力為趙行做事。

被趙行發掘並精心栽培後,如今已是一位正三品的海軍總督。

雖在朝廷五大軍區的統領中,他的官職不算最高,但鄭和完全是憑藉自身實力,腳踏實地一步步坐上海軍總督之位。

相比那些依靠爵位世襲或熬資歷晉升的兵區統領,鄭和顯得尤為突出。

“大人有辦法就好,趁鄭和還未到,我還有件事要稟告。”

刁光鬥環顧四周,確認無人偷聽後,壓低嗓音道:“據說馬皇后命在旦夕。”

“太子黨正伺機對付我們這些務實派官員,特別是對你,大人務必多加小心!”

刁光鬥神色凝重,“陛下與馬皇后感情深厚,一旦皇后撒手人寰,陛下恐怕難以承受這打擊。”

“到那時,你的處境將變得極其危險。”

刁光鬥謹慎提醒,儘管督查司對趙行的監控已有所放鬆,即使此刻是私密交談,他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趙行對刁光斗的憂慮心知肚明,他從容回應:

“陛下乃非常之人,此事他必能安然度過。”

他鄙夷地談起那些太子黨。

“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沒用的儒家書生罷了。”

“沒了李善長,他們倒好,自以為能取代儒家,搖身變成儒家領袖。”

趙行言語中滿是對他們的不屑。

“其實,他們掀不起什麼風浪,無需過度擔憂。”

趙行心底裡,這群太子黨根本不足掛齒。

真正讓他牽腸掛肚的是馬皇后和太子朱標,萬一他們有個三長兩短,那才是趙行真正的困境,一場深重的危機。

刁光鬥憂心忡忡:“大人,你怎麼能不擔心呢?”

“如果我們還在地方任職,遠離朝堂紛爭,自然無需考慮這麼多。”

“但現在情況不同,大人還需審慎行事。”

“如今冒出的太子黨與李善長一派截然不同。他們口口聲聲為朝廷分憂,卻是一副偽君子做派,暗中滿腹陰謀詭計。”

“大人萬不可掉以輕心,更何況他們還打著太子派系的旗號,其潛在威脅更大。”刁光鬥一席話,讓趙行對他刮目相看。

趙行深知,就算自己不去招惹這幫人,他們也會主動找上門來。

他們野心勃勃,企圖復興儒家,讓儒家重歸朝堂。

然而,儒家在朝廷打壓之下,早已失去昔日輝煌,李善長離世後,更是陷入低谷。

加上教育普及,儒家思想在新一代學子中的影響力日益式微。

然而,儒學千年積澱,豈能輕易消亡?

趙行當年打壓儒家,本意並非徹底消滅,而是希望相容幷蓄,汲取其精華。

這也為黃子澄,方孝孺等儒家人士提供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如今,他們自封為儒家的救世主,成為眾多儒生復興儒家的希望寄託,因而急切地要在朝堂上佔據一席之地。

“他們表面維護皇權,實則覬覦權位名利。”

趙行冷然道:“都說商人逐利,這些打著儒家旗號的儒生又何嘗不是?對

“們不必理會,任其折騰,真相終會浮出水面。我們只需靜觀其變。”

趙行面無波瀾,他無意捲入黨派鬥爭,也不貪戀權力。

但局勢已變,大明王朝即將迎來風雲鉅變,朱元璋也不會放他離開朝堂。

面對無法迴避的紛爭,趙行決定,必要的時候,他絕不會任人欺凌。

刁光鬥感嘆:“大人說得對,這些小人機關算盡,防不勝防,唯有隨機應變。”

他看著趙行身處高位,卻仍不得安寧,不禁感慨萬分。

趙行淡然一笑:“事已至此,後悔無用。”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並無沮喪,反而閃爍著堅毅光芒。

這時,郭恆帶著鄭和步入房內。

趙行看著眼前這個曾經瘦弱的少年,如今已鍛鍊得剛毅果敢,成為有擔當的鐵血男兒,心中讚賞不已:

“鄭和,你愈發精神抖擻了。”

“軍務部的事都交接完畢了嗎?”

如今鄭和已非普通士卒,而是統率海軍的將領,事務繁忙。

儘管如此,他的忙碌程度仍不及身兼兩部尚書要職,既要為朱元璋父子出謀劃策,又日理萬機的趙行。

“大明雖開放海上貿易,經濟有所提升,但隨之而來的危機同樣不容忽視。”

“因此,我大明漫長的海岸線上,任何一處防線都不能有絲毫鬆懈。”

趙行時刻秉持居安思危的理念,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也始終如此要求。

鄭和聽聞,毫不猶豫地回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激情歲月:捍衛祖國領空

幽谷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