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文哥兒壓根不知道有一頓他心心念唸的飯將會在下個休沐日從天而降。

他遛彎溜到老丘家又跑進去和丘濬感慨了一番。他哥怎麼這麼不靠譜,要是給人元守直知道了,怕不是會直接在門口立個牌子,上書“姓王的禁止靠近”。

丘濬聽著這小子對他哥指指點點只覺他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他說道:“要不是你喊人去玩兒別人也不會有那樣的想法還不是得怪你?”

文哥兒覺得自己老冤枉了:“那麼多人去了,獨獨他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怎麼能怪我?”

想他王小文今年才五歲就得替不靠譜的親哥擦屁股,怎麼感覺這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樣呢?

難道牛逼大佬的成長階段和牛逼大佬的成熟階段會有天差地別的改變?

有點愁人啊!

什麼時候他這不靠譜的大佬哥哥,才能成長成可供他依靠的參天大樹呢?

文哥兒愁了一會瞧見丘濬桌上擺著正在寫的奏章,好奇地湊過去探頭探腦瞅瞅丘濬又在寫點什麼。

丘濬瞧見他那模樣就眉頭直皺,沒好氣地教訓道:“你小子坐沒坐相的,像什麼樣子?”

文哥兒便不探頭探腦了,直接問:“您在寫什麼奏本?是有什麼要緊的事要上書嗎?”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給丘濬描述起自己見過的那種成語詞典。

文哥兒可不能體會丘濬的苦心,他哼哼唧唧地說:“您這是以權謀私!”

他生平最愛讀書如今進了內閣自然便向藉著這個職位做點有益於後世愛書之人的事。

現在自己入了內閣,最想做的當然是廣搜天下圖書,全都好好地收藏起來;再備幾份副本送到別處好生儲存,即便這邊的毀了,至少還有副本可以抄來補齊。

他就是喜歡書,這有什麼錯嗎?難道他命人蒐集來的書就只有他自己看?大家都能看的!

書做錯了什麼?它不過是安安靜靜地記載一些與這個時代有關的故事與學問罷了。

丘濬每每讀史書,讀到那些書籍被毀的事都十分痛惜。

丘濬被他噎了一下,臉都黑了。

兩個人抬了一會槓,文哥兒又有了新想法:“您讀了這麼多書,也可以編一本類書來著,要不您試著編一本‘成語詞典’!”

文哥兒一聽,這是在給廣大學子謀福利的好事,肯定要支援。他好奇地問:“那《永樂大典》有副本嗎?會分一套到國子監去嗎?集舉朝之力修好的書,就那麼擺在禁中不給人看嗎?”

《永樂大典》是一本“類書”,也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主要是按照聲韻把各種典故分門別類的排列好以供有需要的人查閱。比如“妝”這一韻,底下就有佛妝、墨妝、唐妝、啼妝等等典故,但凡是古籍之中有提及的相關詞彙,全都給匯總到了《永樂大典》裡頭。

丘濬道:“《永樂大典》有兩萬多卷,謄抄起來何其困難?文淵閣中也只那麼一套。你若是好好讀書,以後說不準也有機會到文淵閣借閱。”

“就挑那種四個字四個字的詞兒,比如什麼‘杞人憂天’‘口蜜腹劍’,挨個把出處寫出來,叫大家看了書就曉得是怎麼回事。這樣不至於因為卷數太多而印不出來,又可以叫大家都能輕輕鬆鬆增廣見聞!說不準他們讀了您歸納出來的典故覺得有趣,就比照著出處找書看去了!”

這是對大家都有好處、造福子孫後代的事兒,怎麼能叫以權謀私?

至於現在還看不著《永樂大典》的文哥兒,正好叫他抓耳撓腮多期待幾年,省得他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就不好好努力了。

自古以來藏書家最怕失火,書可全都是易燃之物一把火燒起來就什麼都沒了。

丘濬道:“也沒什麼就是一些關於朝廷藏書的意見。我想請陛下廣搜天下遺書充盈館閣藏書同時找出兩份副本分別送到兩京國子監這樣一來就算失火也不至於把書全毀了。”

這麼浩大一套書,印刷是決計不可能的。可要是耗費人力物力抄出幾套來,怕是許多負責謄抄書籍的人得埋頭苦抄好些年,這期間啥事都別想再幹了。

丘濬自己已經看過《永樂大典》,便覺得不是特別稀罕了,更希望能透過朝廷下令蒐集別的圖書充實文淵閣藏書。

像以前起了戰亂書往往是頭一個遭殃不是亡國之君把它們付之一炬就是叛軍入城把它們付之一炬。

文哥兒還沒機會看過呢,對這部赫赫有名的古代官方工具書很有些興趣。

丘濬本來就是一天不寫書就手癢的人,聽了文哥兒這提議意動不已。

尤其是文哥兒說的,說不準大夥看了有關的典故還會去找書看。

這話可太戳丘濬心窩了。

他平生最喜歡的就是讀書,最欣賞的也是愛讀書的人。

要是把這《成語詞典》編好了真能叫大夥都樂於找書看,那絕對是會讓丘濬特別高興的事!

“你這想法倒是挺不錯。”丘濬很矜持地回了一句,“等我寫完奏章再琢磨琢磨能不能寫。”

文哥兒連連點頭。

以老丘的博聞強記,這活兒由他來幹可太適合了。

老丘根本就是行走的活書袋子!

他這滿肚子書不擠出來用用實在可惜了。

兩人就著《成語詞典》的事討論了一會,文哥兒就跑別處玩耍去了。

丘濬看著自己桌上還沒寫完的奏章,本來打算洋洋灑灑寫個幾千字的想法一下子沒了,罕見地只言簡意賅地闡明徵集天下遺書以及送副本出宮的建議。

沒辦法,這奏本已經是舊愛了,丘濬現在滿腦子都是他的新歡《成語詞典》。

人一有了事幹,那可真是勁頭十足,他感覺自己腰不酸了,腿不麻了,眼睛都不覺得累了,要不是還要去內閣幹活,他一天說不定能寫一萬字!

第二天眾人看到丘濬的奏本,都覺得有些納罕:怎地這次丘濬的奏章居然直切正題,沒那麼多贅言贅語?!

朝廷現在不算太窮,丘濬這個蒐集圖書的提議很快獲得了朱祐樘的批覆。

主要是丘濬都拿出《永樂大典》來吹了,說人太宗常年南征北戰事情賊多,還不忘集天下文人之力編纂《永樂大典》,如今咱弘治一朝河清海晏、安享太平,怎麼能連太宗一朝那種多事之秋都不如?

朱祐樘一聽就上頭了,那必須不能不如,馬上表示老丘說得對極了,欣然同意了這個提議。

相比丘濬這提議啥透過啥的春風得意,劉吉的仕途就開始滑坡了。

其因在於三月底朱祐樘叫他撰寫加封壽寧伯張巒為壽寧侯的誥命,還提了句想順便把張皇后的弟弟也封為伯。

劉吉一聽,這事兒不能幹啊,張家都有個侯爵位置了,怎麼還另外加封伯爵?

現在的劉棉花已經不是劉棉花了,他已經進化成直言敢諫劉大吉!

劉吉當場大義凜然地進諫:“要是封了張家子弟,那得把兩位太后家中子弟也封了才行。”

朱祐樘能這麼幹嗎?

朱祐樘當然不能這麼幹。

只加封兩個小舅子還好,要是把太皇太后和太后家中子弟全給加封了,他會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

朱祐樘只能暫且把加封小舅子的想法壓了下去。

他回去把這事兒與張皇后一說,夫妻倆對劉吉都添了點不喜。

尤其朱祐樘本來就已經不太信任劉吉,經此一事後朱祐樘心底那股子想要換個首輔的想法就更濃烈了。

朱祐樘開始派人去劉吉府中表達慰問。

大意就是“首輔工作這麼辛苦劉吉你吃得消嗎”“你為大明朝廷做了這麼多貢獻要是現在主動離職一定給你最好的退休待遇”。

朱祐樘反正是決定了,他每個月都派人去劉家問候一遍,一直問到劉吉主動上書乞致仕為止,就看劉吉受不受得住君王的頻繁關懷了。

劉吉四月初第一次收到來自朱祐樘的問候,心裡咯噔一跳。

劉吉身居內閣十幾年,最擅長的就是審時度勢,哪會聽不出朱祐樘的話外之意:你現在退休我會給你點面子讓你榮退,以後可就不一定了。

這是威脅,來自皇帝的威脅!

劉吉腦袋轟地一下,感覺自己這步棋真是走錯了。

只要是人都會有私心。

當今聖上雖然樂意聽人勸諫,可帝后關係如膠似漆,聖上自是打心裡偏愛張家,他好勸不勸,怎地勸到聖上的家事上去了?現在好了,聖上容不下他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劉吉非常明白自己是經不起查的,一旦聖上要翻舊賬,無數人會把他幹過的事翻出來呈上去。

以前這種彈劾他的奏章也不少,只因著聖上還想要用他,便當做不知曉這些事。

現在聖上不想用他了,不知多少人會想盡辦法讓他身敗名裂!

劉吉知道自己現在也只能早早著手寫辭呈。

要不了幾個月,他這個首輔就該徹底退場。

劉吉心裡藏著這些個糟心事,看著春風得意的丘濬自然是哪都不順眼。

劉吉回到家中,叫來個心腹之人耳語一番。

第二天就有人發現丘家大門上不知被誰貼了副門聯。

上書兩行大字:貌如盧杞心尤險,學比荊公性更偏!

丘濬出門時還沒注意,歸家時看有人站自己門前議論,才看到那副惡意滿滿的對聯。

丘濬氣得不輕。

盧杞可不是什麼好人,他不僅長得奇醜無比,還壞事做盡,據說大書法家顏真卿就是他給害死的。在他這位醜宰相英明神武的執政方針之下,都城都給叛軍攻陷了,皇帝灰溜溜地帶著大臣們逃亡去!

至於荊公王安石那就不用說了,他被文人和文臣一路從南宋一直罵到明,都說是靖康之難是王安石埋下的禍根!

連丘濬自己都是這麼嗶嗶的。

何況丘濬還特別喜歡司馬光。

這對聯簡直是殺人誅心!

這就像吧,你真心實意粉了個偶像,天天為了偶像衝鋒陷陣、辱罵對家。結果有人指著你鼻子說,喲,你和對面那位可太像了,長得像,性格也像。

這能忍嗎?這擱誰都不能忍啊,怎麼能這麼侮辱人!

丘濬臭著一張臉叫人去把對聯揭下來,在心裡琢磨了一圈這事到底是誰幹的。

這一琢磨,就發現自己槓過的人實在太多了,一時半會還真沒法把人揪出來。

真是豈有此理!

文哥兒還是從李東陽他們那兒聽說這事兒的。

就像“劉棉花”這個綽號廣為流傳一樣,這種帶著幾分戲謔的內閣大佬傳言很容易就被散佈出去。

文哥兒聽完後睜圓了眼。

這背後之人真夠過分的!

罵人就罵人,怎麼還搞人身攻擊呢!

人老丘長成什麼樣,妨礙他當官做事了嗎!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命剩三月:始皇託夢,遺世長生丹

大龍旗

末日狂徒史

兮落兮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