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文哥兒並不知道缺失了唐寅這麼個主角舞弊案還是照常進行。他趁著夜裡沒旁人在場,騰出空做起了小豬崽子的思想工作。

你是東宮太子,你血厚得很,就算滿朝文武噴你你都能扛住可我還小才十來歲且是個官場新丁,在場所有人都是我前輩你這天天幫我樹敵我早晚得辭職回老家去了!

朱厚照不是很懂,鬱悶地說道:“你又沒有說錯!孤也沒有!”

明明程敏政把他婲們的意見聽進去了。

文哥兒無奈地說道:“很多事不能單純從對錯來考慮。”

他給朱厚照說起關於晁錯的記載。

晁錯這人吧,也是年少得意和漢景帝在東宮的時候就交好,算是漢景帝的好朋友兼老師。

漢景帝登基以後他更是鋒芒畢露直接上了道《削藩策》,表示藩王勢大必須削弱一下,並且大刀闊斧地主持削藩工作。結果怎麼著,七國之亂來了滿朝文武一商量覺得咱先把晁錯砍了平息七王之怒吧。

只要砍了晁錯七王就出師無名了只能灰溜溜地回自己封地去!其他諸侯知道朝廷沒打算削藩自然也不會跟著造反啦。

這種情況很難不讓人懷疑晁錯在朝中根本沒有朋友。

當晚朱厚照氣呼呼地睡下,結果做了一晚的噩夢,夢裡他要下令把他小先生砍頭,臨到行刑時又後悔了,急急忙忙趕過去喊了句“刀下留人”,醒來都不知道趕沒趕上!

他才不會那麼壞!

就算所有人都要他砍小先生腦袋,他也不會聽的!!!

所以說,皇帝是靠不住的!

漢景帝面對七國之亂是怎麼做的呢,他派人去晁錯府邸說要宣見晁錯。晁錯很高興地穿好朝衣準備入宮和漢景帝商量應對之策,結果他在半路上直接被人拉去長安東市腰斬了。

這就是有名的“朝衣東市”了。

據說晁錯跟包括丞相在內的諸多老臣都有很深的矛盾所以出了事連個肯撈他一把的人都沒有。

文哥兒笑了笑。

朱厚照感覺出文哥兒一點都不相信自己,心裡鬱悶極了。

朱厚照聽到這裡忙追問道:“那漢景帝呢?”

漢景帝算是個賢明皇帝了吧有名的“文景之治”說的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人了。很多人認為正是文景兩代人累積了豐厚的家底接班的漢武帝才能霸氣十足地南征北戰,要不然根本沒錢打仗!

文哥兒笑著摸了摸那顆急切的龍腦殼,沒說信了他的話,也沒說不信他的話。

谷大用聽到動靜後進來恭恭敬敬喊道:“殿下醒了?”

犧牲一個晁錯,換來大漢和平多麼划算!

朱厚照問:“小先生呢?”

好歹君臣一場,最後結局卻是這樣騙他去死。

漢景帝他居然這麼壞!

“孤以後絕對不當漢景帝!”小豬崽子忙不迭向文哥兒保證起來。

朱厚照被這個夢給嚇醒了,醒來時心跳如擂鼓,轉頭一看,屋裡沒人!他小先生呢!朱厚照一骨碌地爬了起來,左看右看都沒見到文哥兒人,都不知自己是不是還在夢裡。

谷大用如實回道:“小先生一貫起得早,早前還在外頭練拳腳來著,剛才似乎被李學士喊了過去,他們師徒倆可能有什麼事要商量。”

朱厚照聽得睜大了眼。

事實就是,皇帝靠得住,公豬會上樹!若是他敢把這隻小豬崽子現在說的話當真,往後出了什麼事全指著這隻小豬崽子來撈人,好日子肯定很快就到頭咯。

朱厚照這才想起文哥兒確實每次都醒得很早,永遠都是一大早就不見人影。他讓谷大用伺候自己穿衣洗漱,拾掇好後便跑去李東陽那邊找文哥兒。

李東陽也是一大早收到宮中送來的訊息,讓他這位主考官彙報一下出題過程中發生的事傳告眾考生。

尤其是太子提議少出偏題那部分,一定要重點著墨。

李東陽得知外頭髮生了什麼事,只覺真是太操蛋了,好不容易監考完了,閱卷進度也過半了,怎地還鬧出這麼一輪彈劾來!他琢磨了一會,便讓人把習慣早起的文哥兒尋來商討一二。

程敏政這個當事人是不能參與的,所以他們得趕早把這份奏疏寫好遞上去。

文哥兒到的時候,李東陽正披著外袍運筆如飛。他見文哥兒過來了,邊把寫好的內容給文哥兒看邊麻利地把外袍給穿好,叫人直接把早飯送過來讓他們邊吃邊討論。

這裡頭有許多關鍵觀點都是出自文哥兒之口,所以得讓文哥兒看看有沒有表述問題。

文哥兒這才知道舞弊案還是來了,只是這次涉案人員換了,唐寅他們沒變成出頭鳥,倒是江西考生遭了殃。

所以舞弊案關鍵人物,果然是程敏政這個主考官?!

老程啊老程,看來你人緣果然也不太好,這一年的舞弊案很可能是衝著你來的。

也不知歷史上那次舞弊案程敏政有沒有順利脫身。

這次倒是不用太擔心,畢竟那道出處冷僻的難題已經陰差陽錯被朱厚照鬧得換了下去,朱祐樘又決定讓李東陽彙報換題過程來平息考生議論,應當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等朱厚照找過來的時候,文哥兒便放下啃到一半的饅頭跟他說起程敏政被彈劾的事。

看到沒有,年少有為,春風得意,還當過太子老師,齊活了!

老朱家對故人有沒有人性溫暖,且看今朝!

朱厚照:“……………”

他小先生看起來一點都不擔心的樣子。

害他還做了一晚的噩夢!!!

朱厚照也坐下跟著李東陽兩人一起啃饅頭,啃完還擁有了李西涯最新文章搶先看的特權,比他父皇更早看到李東陽這份奏疏的內容。

朱厚照對這份奏疏非常滿意,李東陽把整個過程寫得酣暢淋漓,他的表現很優秀,小先生的表現也很優秀,至於程敏政的表現……程敏政的表現不重要!反正看下來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君子之爭”,最終程敏政接受他們的建議更換了考題,勉強也算是個心胸寬廣的前輩!

換上來的考題連他朱八歲都聽得懂(雖然還是看不太懂),這些考生怎麼還能怪考官們出的題太難呢!

朱厚照由衷誇蒊道:“寫得好!”

既然這位重量級的當事人都這麼評價了,李東陽便讓人趁著時間還早把奏疏送入宮中。

哪怕朱祐樘早前已經聽人彙報過換考題的事,經李東陽這個主考官一陳述,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他知道的時候只覺他的皇兒真是聰明伶俐又能說會道,經李東陽的手一記錄,他才發現這次換題風波居然是一場關於科舉公平性的討論。

不管是小神童還是太子,都是站在大多數考生的立場為他們爭取一次公平考試的機會。

不是說不能出難題,而是要考慮大多數考生能不能接觸到這方面的內容。

這些內容是為官必須瞭解的嗎?是考生們有機會去了解的嗎?

如果大多數考生根本沒有機會去了解,那就是人為地把考生攔在仕途之外!

倘若真的選了這道題,還真有由頭說程敏政參與舞弊,畢竟他是真的有可能跟相熟的考生聊起過《退齋記》——甚至當初歸鄉開班授課時也可能提及過。

別的考生卻壓根沒聽說過這篇文章。

到時候再有人彈劾程敏政洩題,那可真是想辯駁都不知該怎麼辯駁了!

好在現在題早就已經換了,說明程敏政並非有心要拿這道題做點什麼。而新題又被所有考官把過關的,絕對算不上是偏題難題,足以說明外頭那些傳言純屬無稽之談!

要是再有人窮追不捨,就得懷疑他們是不是別有用心了。

朱祐樘讓內閣把這份奏疏送去傳告各衙署,算是給言官以及天下士子一個交待。

眾人這才得知貢院之中竟還發生過這樣一場換題風波。

看著李東陽描述的換題過程,不少人彷彿都看到了自幼聰慧的太子與那個從小就名揚京師的小神童是如何在前輩們面前據理力爭的。

年紀小就是好,什麼顧忌都沒有,敢於把想說的話說出口!

不僅朝臣們心情複雜,士子們傳看過關於“四子造詣”那道題的討論過程後也都感覺自己真正被太子與諸位考官們關心著。

那些根本沒有接觸過《退齋記》的考生更是險些要熱淚盈眶。

要是這題沒有換掉,他們說不準連題都答不完,此時早就傷心失意地等著回家再熬三年了。

對他們這些並不算太富裕的人家來說,三年之後又三年,說不準拖著拖著就把整個家都拖垮了。沒見王華這位狀元郎在屢試不中後都只能選擇出任教職,直至任滿六年以後才一舉奪魁嗎?

王小神童果真是名副其實的太子師!

他教給太子的是許多人不會教或者不願意教的東西!

因為李東陽這份奏疏重點敘述了太子和文哥兒為考生據理力爭的過程,所以士林之中對文哥兒這位“太子師”認可程度空前地高。

唐寅等人一直在關心程敏政被彈劾的事,看了這篇底下人抄回來的李東陽新作後也是感慨萬千。

徐經忍不住問唐寅:“你讀過這篇《退齋記》嗎?”

唐寅道:“讀過啊,守孝三年,能找到的書我都讀了,《靜修集》我還是從徵明那兒借來的。”他還愉快地跟徐經分享起來,說是看完後最喜歡裡頭一首叫《下山》的詩,寫的是“想見浮嵐在眉宇,人人知道看山回”,讀來很有味道。

等分享完以後他才回過味來,轉過頭跟徐經面面相覷。

“你也讀過這本書?”

唐寅忍不住問。

徐經點頭。

他家裡有錢,早前為了讓他安心讀書專門建了棟藏書樓,當時還花重金請錢福為這棟藏書樓的落成寫了篇文章作紀念來著。

錢福花出去的酒錢,有他的一份貢獻!

所以那些旁人看不到的書他家都收集回來了,而他也基本全讀過。

這道題他們是答得上來的!

兩人頓時都有些背脊發涼。

如果他們入京後還是和在南京時一樣高調,這次御史彈劾是不是會算他們一份?!

要是這題正好還沒被換掉,而他們又正好拜訪過程敏政……

這怎麼可能說得清?!

嘶!

後果不堪設想!

難道文哥兒說的“就算沒人看你們不順眼,可能也有人看考官不順眼”指的就是程敏政在朝中樹了敵?

唐寅道:“看來等會試結果出來以後,咱必須得請慎辭吃頓好的。”

徐經擦了把額頭上的虛汗,連連點頭說道:“得請最好的,我來請!”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天一個億,開局召喚暗影鬼王

西涼河醋魚

學神歸來:從競賽選拔開始

君歌一曲

纏情蜜愛:時少的天價棄妻

叫我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