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還沒弄好,所以今天辦完了入職手續,雖然已經開始計算薪酬,但是不用到崗上班。

秦爽提議:“要不公司軟裝和辦公用品的採買讓新員工也參與進來?”

林若妍只關心自己那間向陽的超大辦公室內怎樣佈置,其他方面只要花夠她預設好的成本,其他都隨大家心意,所以大家日常要用到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張羅也挺好的。

她充分放權讓秦爽去操持,除了辦公傢俱,還要買輛公司的商務車。她和秦爽都不懂車,不過沒關係,公司的司機展力已經入職了,讓他去買,價格不限,挑好了之後給她打電話,她直接往賣車的賬戶上打錢就行。

溫爾雅目前還是光桿的人力部總監,林若妍當初是讓將會場租一整天的,接下來人力總監將在這裡面試人力部的兩個下屬,以及財務部總監之外的候選人。這兩塊人手,林若妍還是要精兵強將,不能太稀鬆的那種,有溫爾雅這種行家把關,她很放心。

秦爽帶著馮強、花萌萌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前臺去採購辦公傢俱,這些包括但不限於常規的辦公桌椅、文具裝置,還要有咖啡機、冰箱、微波爐等等一堆水吧檯的用物,另外還要有健身器材。

光是列出這樣的清單,就足以讓總裁辦其他人瞠目結舌。

常規的辦公物品和家電,那兩位有經驗的前臺都能去操辦了。而大額的比如成套辦公桌椅、電腦、影印機、印表機都要去相應店面看實物貨比三家。

書中設定的時代是千禧年,還沒有包郵全國的網路購物,買東西去各種實體店是常態,光是跑這些店面就夠大家忙活好幾天了。

林若妍自己也沒閒著,為了填充豪華辦公室,她專門去了京市最高階的傢俱城,樣式上聽從專業室內設計師的建議,好不好看還在其次,一定要貴才行。

一晃就到了拍地的那天,秦爽比林若妍還急。

這些天正經要緊的事難道不是拍地前的調研準備和成本測算麼?為什麼林小姐一直沒安排工作給大家?甚至連相應部門的人都沒招聘。逛街買東西,該買的也買了。老闆不發話,秦爽也只能是讓展力開著新買的商務車,帶著大家去目標地塊轉了轉,卻無從下手。

林若妍沒招人,是沒發現合適的簡歷。太卷太拼有理想的那些專業人士她可不敢要,那種員工逼得老闆都不得不捲起來實在可怕。再者這會兒拍地很簡單,就是報價。她自己就湊合搞定了。

哪裡像現實世界二十年後,買地還要自帶詳細的含效果圖和經濟測算的設計方案。現在來拍地的,最多隻是有個成本預估,卡一條底線高了不拍,能站出來講清楚專案定位的負責人都很少。

小秦他們並沒有做過地產專案,才會那麼著急。馮強以前不是這個行業的,但人面廣,暗中打聽了一圈,大致弄明白一些關鍵,反而勸秦爽穩住,說只要價格高,別的都不用急。這次CY區拍地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地賣個高價。

等到了拍地的那一日,林若妍只帶了秦爽和馮強,司機展力開著公司商務車等在外邊。她家裡的豪車太高調,賓士是親哥座駕也不好借,公司這臺幾十萬的商務車正好。

進入會場之後,受邀的六家單位都有桌籤,大家按照安排好的位置落座就行。

林若妍掃視一圈,發現有四家都是有國企背景的,什麼保來、海中、京建、京凱,與書中描寫的完全一樣。

而且不出所料,林若妍看到了方玥。

方玥帶著兩個下屬與林若妍打了招呼,臉上雖然掛著笑容,眼中的譏諷卻藏不住。畢竟真千金就是個高中肄業的水平,怎麼也敢開地產公司?一個剛註冊的地產公司,據說人員都還在招聘呢,肯定是走後門才混入了這場拍賣會。

林若妍保持謙虛,只說自己來觀摩學習,看著方玥一臉志在必得的樣子坐在對面,她的心態卻不急不躁。

畢竟方玥的到來與書中描寫一樣,是走了另一條門路,準備的應該就是小戶型剛需盤那個套路。方玥的買地成本上限不會超過六千萬,超過這個預算她的自有資金撐不住,是絕對不會冒險去投的。

另外四家國企背景的地產公司,都是受了CY區政府的人情請託,主要來抬轎子堵窟窿的。比如京凱這家,就有CY區的一些股份在,如果地價太低甚至有流拍的趨勢,這家公司就被安排著先接手。只要能比底價高一百萬成交,也能維護CY區委員會這邊的臉面。

CY區管理委員會對這塊地那麼沒有底氣也是有緣故的。

這地段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離四環遠,五環也還在修。公交和地鐵都在一兩公里外,像樣的大醫院沒有,普通的小學中學就都特別普通。往好了說,什麼都有什麼都沾點,離未來奧運場館騎腳踏車大概十來分鐘?往壞了說就是平平無奇,什麼都不靠。

偏偏規劃局那裡給這一片的容積率都定的特別高。幾年前還不是這樣呢,臨近有一個別墅專案,人家的積率,佔地面積非常大,能自成一派做出規模效應。現在隨著京市攤大餅往外擴,容積率逐年攀升。

這塊地居然要求的容積率。佔地六萬多,建成面積只有十萬平米,規模不夠大,還有限高,只能是12層以下小高層。想要用拉高拍低的設計思路,搞一部分大高層省出一些指標,剩下的做聯排別墅都是鐵定不夠的,逼著開發商蓋的都是小高層洋房那種樓型。

思來想去,稍微懂點地產的專家都建議目標客戶是剛來京市打拼的人,全設計成剛需小戶型一居二居為主,稍微高點的單價,但低總價快回款。

蓋成小高層兩年後交付的時候,五環起碼能修好了,周圍地鐵和公交總能通一條。剛需們年富力強白天去城裡上班,也暫時不用考慮生孩子看病這種需求。等他們真有了孩子,接了老人來,奧運也開了,這一帶人氣聚攏起來,該有的配套估計也就紛紛開張營業了。

除了林若妍,在場另外五家公司基本都是這個想法,肯定要控制為低總價快銷。稍微考慮一些居住舒適度支撐高一點的單價,就會將房子蓋高一些,花園留大一些,不過戶型都不會做大。畢竟目標客群是剛在城市站穩腳的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能負擔的房價也高不到哪裡去,頂天了四五千塊一平米,總價在四十萬以內。

要知道這周邊十年前蓋在四環邊,周圍百貨商場、影院、醫院配套齊的那種絕佳位置的高層央產房,單位賣給個人的時候也才三五萬一套,轉手倒賣成交價二三十萬而已。現在這塊地位置更偏遠,還幾年後才能住的小區,配套啥都沒有,三四十萬一套房,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貴的離譜。

因此方玥當時的那種定位其實已經將總價頂到剛需的天花板了。

林若妍就像真的是看熱鬧的,其他五家前幾輪出價她一直沒參與,就笑咪咪看著。

直到轎子被抬到了五千九百萬,方玥咬牙加了一百萬,地款到達六千萬,遠高於底價的時候,另外四家公司都不敢跟了,再抬就有點太過分了。

主持人問道:“還有哪家出價麼?如果不加價,就是玥明集團……”

“等等!”林若妍舉起了手中的號碼牌說道,“我加價。”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被執行人陳若愚

劉十九兒

我于山野中

真的氣死我了

惡毒假千金被揚海後,前夫瘋了

小語燈

書向彩箋問鴻鵠

汀長晚白秋

異世貓遊記

三金與周

四合院:截胡秦淮茹後,我躺平了

紅米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