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琪的導師研究過近視的成因,早年間也提過一個治療的概念方法:透過光作用,改善眼底血液微迴圈,促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分泌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軸增長;光照射眼底,作用於視網膜後面的脈絡膜,使變薄的脈絡膜恢復到正常的厚度,為鞏膜提供充足的氧,改善了眼底的血液迴圈,這就能使近視度數不再增加。

原理就是那麼短短的幾行,問題是,任何無中生有的裝置都需要大量經費投入,長時間的實驗和研發。國人的近視發病率常年居高不下,這樣的裝置一旦研發成功,大量投產,將造福千萬青少年。同樣的,國人近視多,在國內研發適合國人的裝置,也不缺案例,更容易招募實驗者。

李一琪如果是自己獨立創業,會從醫美器械開始,但那種技術含量低的裝置很容易就被模仿,只能是賺一波快錢。如果林若妍是真心想合作,願意投錢,那麼她就無需先期那種鋪墊積累資金的階段,直接研發自己想做的裝置,那會大大節約時間。

越早把裝置研發出來,就能拯救更多的近視病患,她為什麼不接受呢?

李一琪說:“近視治療儀器我的確有一些思路,不過先期研發投入巨大,如果只依靠我自己的力量,的確很難,或許我會選醫美器械先賺錢。但是……”

“但是,現在有我了。先期研發投入的經費需要多少?時間預估是多久呢?”

“快的話也要四五年,每年投入幾百萬,這個我要再根據技術情況評估一下。”李一琪頓了一下,“其實,還有一個更快捷的思路,收購一家有相關基礎技術儲備的醫療器械公司,把技術買斷引入國內,開辦專項實驗室和工廠。這樣一開始我們就能投產一些簡單的裝置,有一定盈利,反哺新的裝置研發。”

林若妍在這方面的敏銳度比不了一直琢磨這件事的李一琪。按照原書劇情李一琪是完全沒有資金收購別人的公司,從幾個人的小作坊做起起步極為艱難,險些就要放棄了。現在林若妍主動提投資,那為什麼不直接收購呢?

林若妍也覺得這個主意好極了,忙問道:“那你有沒有目標的公司呢?我這次都來國外了,順便考察一下。”

李一琪微笑道:“的確有一家想要出售的本地企業,就在這個城市,與我的導師還有點關係呢。你若真的想去看,我現在就可以問導師聯絡。”

林若妍記得原書的情節,是描寫女主自己創業之後,想要引進技術,找了Y國的幾家企業,其中接觸過一家即將停產的。那家是誠心想出售業務,主要是企業主繼承人去搞影視了,沒有心思繼續做醫療器械。這個小工廠的人員本來就不多,都到了退休年紀,所以大家一商量還是打包賣廠子拿著現金安享晚年。

境外的工廠轉讓給國內的私人買家,手續比較複雜,Y國人的辦事效率特別低,李一琪分身乏術,不能Y國和國內兩頭跑沒錢也沒那個時間,找人代辦費用巨貴,在原書劇情中她終於還是放棄了。

而現在不同,林若妍有“鈔”能力,可以聘請當地正規機構代辦,讓李一琪在這邊盯著。國內那裡林氏集團自己有精兵強將,如果大X區能及時出來扶植政策,說不定就把這套技術引入到那個生物醫藥產業園內,投資辦廠,還能獲得強力支援。

林若妍答應去看工廠,同時提出了這個收購的辦法,在國內用林氏集團的名義成立醫療器械公司,收購Y國企業,企業還是照常在Y國運營,國內派人來Y國工廠實習學技術,再回國開廠。

廠內員工都留用,以後也聘為顧問,等國內廠子建設好投入運營,技術也學到,Y國這裡的員工就可以平穩退休了,關廠子了。裝置運回國內,工廠廠房屆時當作一處固定資產是賣是留,都容易處理。

Y國這邊全權交給李一琪主理,林若妍只是投錢,讓她找機構配合辦理相應手續。反正李一琪要在Y國讀書好幾年,碩士讀完或許還讀博士,有的是時間,不必國內國外兩頭跑,也正好完成技術和廠子的平穩交接。

李一琪當然能聽出這是好事,按照這樣的模式,其實公司的主導控制以及技術全都在她這邊,國內那裡雖然說她管不到,不過怎麼建設都是要聽她的意見。法人可以是國內林氏集團安排的人,方便應對國內的一系列手續,林若妍給她總經理的職務,承諾不干涉公司的技術研發,生產銷售那邊她從國內安排人協助。

這是莫大的信任,也補全了李一琪短期內做不到的那些短板。

但是她還要再試試林若妍的誠意,於是問:“我接受公司是林氏集團下的一個分公司這種設定,不過我想要更多獨立權以及自有品牌,比如另外起一個適合醫療器械的中英文品牌名字,不會有林氏這兩個字,可以麼?”

敗家系統提醒道:【宿主不能答應啊,林家給出錢開公司,李一琪就是給你打工的,憑什麼要給她那麼多主導權,還另外起品牌名字。這明晃晃將來是要分家獨立。】

林若妍心想,原書中李一琪的公司與林氏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她現在找李一琪一起開公司,是想蹭女主的光環。萬一真能在她有生之年,推出什麼醫美產品有了收益,她說不定能續命呢。就算近視治療儀她沒機會看到了,那東西在國內肯定是能賣爆的產品,將來讓兒子坐地收錢,品牌名字當然隨李一琪高興。

李一琪想獨立就獨立,股權寫清楚,將來林氏拿分紅不是也挺好,只投錢不用操心別的更省事。其實林氏在這個公司中完全可以“隱身”,只是作為出資方,坐享分紅就行了。

於是林若妍沒理會敗家系統的聒噪,對李一琪真誠說道:“可以,隨你。錢款需求,等我們去看了那個要收購的企業之後,你給我一個計劃,我也拿給大哥看看。”

其實林若妍能完全自己決策這個事,不過把林如許抬出來,過了明路,能讓李一琪安心。比起她這個真千金,李一琪肯定更願意相信相處了二十多年的林如許。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惡毒女配她不認命

一顆米飯

假如我不曾來過

Papaya